混沌未开天地乱,茫茫渺渺无人见。

自从盘古破鸿蒙,开辟从兹清浊辨。

覆载群生仰至仁,发明万物皆为善。

欲知造化会元功,须看西游释厄传

Hello,大家好!

我是京城流淌,欢迎大家继续收看由京城流淌出品的小说品读内容。

今天我们继续来聊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

怎么看待唐僧和孙悟空的关系(看懂了唐僧两次驱逐孙悟空的潜台词)(1)

很多人问我,《西游记》到底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

其实最简单的答案便是,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故事,而在这取经路上则要经历九九八十一难。

但是纵观整部小说《西游记》,我们可以发现,很多时候,取经团队的劫难根本不在外面,而在团队师徒四人的关系中。

尤其是唐僧和孙悟空之间,更是经常爆发矛盾。

他们二人爆发矛盾的核心一点便是:谁是取经团队真正的话事人?

怎么看待唐僧和孙悟空的关系(看懂了唐僧两次驱逐孙悟空的潜台词)(2)

二人的关系从紧张到缓和再到融洽,一直是原著《西游记》中所重点刻画的暗线。

86版电视剧将《西游记》的故事拍摄成了单元剧的形式,好像西天取经中的每一难都是独立存在的,但其实如果你认真读过原著就会发现,在这些劫难面前,师徒四人之间的微妙关系,才是小说想要讲述的重点,而这也是解读《西游记》中最为有趣的一个角度。

也难怪有人说,《西游记》就是一部神话版的职场现形记。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我们的主角孙悟空是怎样一步一步成为取经团队真正的话事人的?

怎么看待唐僧和孙悟空的关系(看懂了唐僧两次驱逐孙悟空的潜台词)(3)

讨厌的孙悟空

在遇到孙悟空之前,唐僧其实过的很狼狈,所以当他听说孙悟空愿意给他当弟子时,他心里是高兴的,再加上孙悟空一路上都在夸赞自己的实力如何了得,这就更让唐僧开心了。

想想之前遇到妖魔时,都快吓尿了的自己,唐僧觉得有个实力强大的弟子真好。

那个时候,他看孙悟空是怎么看怎么顺眼。

怎么看待唐僧和孙悟空的关系(看懂了唐僧两次驱逐孙悟空的潜台词)(4)

但很快,他便发现了孙悟空身上的问题。

这个猴子,能惹事,而且不服管教。

又是杀强盗,又是甩脸子,而且在给他戴紧箍时,居然还想着打自己。

妈的,老子救了你,你就这态度?

更可气的是,在三打白骨精这一难来临之前,唐僧发现,孙悟空这个人并没有他口中说的那般厉害。

抓个猪八戒,需要花一天时间。

找个锦澜袈裟,需要折腾好长时间。

就连打个沙和尚,还尽帮倒忙。

(唐僧视角)

怎么看待唐僧和孙悟空的关系(看懂了唐僧两次驱逐孙悟空的潜台词)(5)

想想,还是自己收的二徒弟好啊,又勤快,嘴又甜,而且看上去好像实力也不错。

更可气的是到了五庄观,事都是这猴子惹出来的,偷人家果子也就算了,还打倒了果树,害我们被绑在柱子上挨打,虽然打的不是老子,但是勒得疼啊。

书中是这么写的:

那长老泪眼双垂,怨他三个徒弟道:“你等闯出祸来,却带累我在此受罪,这是怎的起?”行者道:“且休报怨,打便先打我,你又不曾吃打,倒转嗟呀怎的?”

唐僧道:“虽然不曾打,却也绑得身上疼哩。”

这个时候,唐僧心里就开始琢磨了:在遇到猴子之前,我虽然过的也不算太好,但是好歹人家都敬我爱我,事事以我为先,现在收了个猴子当徒弟,不仅时常因他受难,而且每次都是他出尽风头。

怎么看待唐僧和孙悟空的关系(看懂了唐僧两次驱逐孙悟空的潜台词)(6)

就拿五庄观镇元子来说,因为我前世敬茶,所以他专门派童子款待于我,怎么这一难过去,镇元子倒和孙悟空拜了把子,亲热起来,把我晾在了一边。

唐僧已然觉得不快,但是没有多说,直到下一难三打白骨精中才将心中怨气真正发作了出来。

唐僧一驱孙悟空

这天,唐僧饿了,非要孙悟空去给他找吃的。

孙悟空看了看周围,很自然地说了一句:

行者陪笑道:“师父好不聪明。这等半山之中,前不巴村,后不着店,有钱也没买处,教往那里寻斋?”

唐僧一听这话登时火了,心想:妈的,老子让你找吃的就找吃的,还骂我不聪明,没良心的东西,怎么不想想我之前是怎么救你的?

怎么看待唐僧和孙悟空的关系(看懂了唐僧两次驱逐孙悟空的潜台词)(7)

所以他马上回了一句:

三藏心中不快,口里骂道:“你这猴子!想你在两界山,被如来压在石匣之内,口能言,足不能行,也亏我救你性命,摩顶受戒,做了我的徒弟。怎么不肯努力,常怀懒惰之心!”

孙悟空一听这话,也不知道唐僧是哪根筋搭错了,赶忙服软,然后说自己去给他找东西吃。

唐僧闻言这才缓和了很多,但还是趾高气昂的说了一句:

三藏道:“你既殷勤,何不化斋我吃?我肚饥怎行?况此地山岚瘴气,怎么得上雷音?”

这个时候的唐僧其实并不在意自己要吃什么。

怎么看待唐僧和孙悟空的关系(看懂了唐僧两次驱逐孙悟空的潜台词)(8)

他就是想对孙悟空示威,顺便告诉一下取经团队的其他人,谁才是取经团队的话事人。

孙悟空没办法,就跑去给唐僧摘水果。

这个时候,白骨精来了,而且还变成了个女子来送东西。

猪八戒一看,色心大起,上去和白骨精搭话。

但是唐僧之前吃了这么多亏,明显警觉了,说了这么一句:

”唐僧不信道:“你这个夯货胡缠!我们走了这向,好人也不曾遇着一个,斋僧的从何而来!”

意思是我们走了这么久,都没碰见人,怎么可能有人来呢?

怎么看待唐僧和孙悟空的关系(看懂了唐僧两次驱逐孙悟空的潜台词)(9)

所以唐僧和白骨精说话的时候,一直有所警惕,一会说她不守妇道,一会说等孙悟空回来吃果子,反正就是不吃白骨精送的东西。

这防范意思也够强的。

但是等孙悟空回来之后,唐僧的态度马上就变了。

孙悟空摘果子回来,一眼便看出这个女子是妖精变得,举着棍子就打,唐僧马上拦下,问他干嘛。

孙悟空就说这女子是妖精。

怎么看待唐僧和孙悟空的关系(看懂了唐僧两次驱逐孙悟空的潜台词)(10)

之前还对这女子有防范的唐僧,马上表示不信。

孙悟空在以前几难中对唐僧说话时就不太尊重,如今见唐僧不信他,就说话讽刺唐僧。

书中是这么写的:

行者道:“师父,我知道你了,你见他那等容貌,必然动了凡心。若果有此意,叫八戒伐几棵树来,沙僧寻些草来,我做木匠,就在这里搭个窝铺,你与他圆房成事,我们大家散了,却不是件事业?何必又跋涉,取甚经去!”

书中说唐僧软善,其实就是说唐僧这个人有些懦弱,但是他这个人非常的虔诚,如果有人拿他的虔诚开玩笑,那唐僧肯定生气。

所以这个时候,孙悟空说的这句话已经刺痛唐僧了,再加上后来猪八戒在一旁拱火,唐僧彻底发作,念起了紧箍咒。

怎么看待唐僧和孙悟空的关系(看懂了唐僧两次驱逐孙悟空的潜台词)(11)

而且直言要赶走孙悟空。

唐僧道:“有甚话说!出家人时时常要方便,念念不离善心,扫地恐伤蝼蚁命,爱惜飞蛾纱罩灯。你怎么步步行凶,打死这个无故平人,取将经来何用?你回去罢!”

一句你回去吧,看文字都觉得这个时候的唐僧十分决绝。

孙悟空就说,你让我走,我怕你走不到西天。

唐僧这个时候气性也起来了,说,就算我让妖怪吃了,也不干你事。

怎么看待唐僧和孙悟空的关系(看懂了唐僧两次驱逐孙悟空的潜台词)(12)

反正摆明了是不想要孙悟空了。

孙悟空这个时候还不想和唐僧闹的太僵,所以就低声下气的说,

那大圣闻言,连忙跪下叩头道:“老孙因大闹天宫,致下了伤身之难,被我佛压在两界山,幸观音菩萨与我受了戒行,幸师父救脱吾身,若不与你同上西天,显得我知恩不报非君子,万古千秋作骂名。”

唐僧听他这么说,也就饶了孙悟空一次。

结果这白骨精找死,不甘心!

又再次施法来骗唐僧,孙悟空忠于职守,还是一棍解决了妖怪。

怎么看待唐僧和孙悟空的关系(看懂了唐僧两次驱逐孙悟空的潜台词)(13)

唐僧一看这情况,马上又火了,开始念紧箍咒,然后再次向孙悟空下了逐客令。

猪八戒也出来拱火,说孙悟空不走是想分行李,气的孙悟空大骂猪八戒。孙悟空又以松箍咒暂时留在了取经团队。

其实,从这个时候开始,唐僧已经有了赶走孙悟空的心了,即使孙悟空不犯错,估计唐僧也会找机会赶走孙悟空,再加上还有猪八戒在旁边拱火。

所以在孙悟空第三次打死妖怪后,唐僧再也不忍了,甚至写下了贬书。

怎么看待唐僧和孙悟空的关系(看懂了唐僧两次驱逐孙悟空的潜台词)(14)

孙悟空也是不成熟,说了一句:只是你手下无人,也惹得猪八戒和沙僧不高兴。

总之,孙悟空这一次是把取经团队所有人都得罪了,没办法,孙悟空只好离开了。

其实看原著这一节的时候,真的觉得孙悟空已经很好了,但是唐僧、猪八戒、包括沙和尚都默认要赶走孙悟空。

这个时候的取经团队还没意识到孙悟空的重要性,所以在唐僧看来,赶走一个讨厌的孙悟空,正合他意。

结果下一难,他就马上打脸了。

怎么看待唐僧和孙悟空的关系(看懂了唐僧两次驱逐孙悟空的潜台词)(15)

而孙悟空经过这件事后,也有了一些成长。

所以从他再次回来的时候,就不像之前那么单纯了,开始变得成熟了起来,而且更加注重对上下关系的处理,对上对下都做的很好,与猪八戒、沙和尚的关系也越来越好,同样唐僧也再没抓住什么机会和由头,赶走孙悟空,直到真假美猴王之前这个章节。

唐僧二驱孙悟空

如果说三打白骨精那一难中,孙悟空被赶走是因为唐僧的问题,那么真假美猴王这一节中,孙悟空被赶走,就有点孙悟空咎由自取的意思了。

在女儿国那一难中,因为唐僧和蝎子精的对话,导致孙悟空对唐僧西天取经的虔诚有了怀疑。

再加上这段时间以来,孙悟空在取经团队中的威望越来越高,所以孙悟空生出了想当取经话事人的念头。

怎么看待唐僧和孙悟空的关系(看懂了唐僧两次驱逐孙悟空的潜台词)(16)

其实硬说起来的确是这样的,在取经团队中,明显孙悟空的贡献更大,唐僧在很多时候一点用都没有,他在取经团队中更像是个吉祥物,再加上孙悟空现在怀疑唐僧的虔诚出了问题,所以他就有了自己当大哥的想法。

在这一难的开头,他在面对唐僧时就有点嚣张了,一会用棍子打唐僧的马,一会又故意打死人。

明显有点挑战唐僧底线的意思,而且在说话的语气上也十分的不尊敬。

三藏叫:“悟空,取香烛来,待我祷祝,好念经。”行者努着嘴道:“好不知趣!这半山之中,前不巴村,后不着店,那讨香烛?就有钱也无处去买。”

对照前面三打白骨精时孙唐二人的态度来看,其实很有意思。

怎么看待唐僧和孙悟空的关系(看懂了唐僧两次驱逐孙悟空的潜台词)(17)

之前是孙悟空各种赔笑,唐僧盛气凌人,现在是唐僧处于下风,孙悟空趾高气昂。

三打白骨精的时候,孙悟空因为一句失言得罪了取经团队的其他人,现在是唐僧的一番祷告得罪了取经团队的其他人。

孙悟空和唐僧的位置已经出现了明显的对调。

所以书中说了这么一句:

孙大圣有不睦之心,八戒、沙僧亦有嫉妒之意,师徒都面是背非。

面对孙悟空的刁难,唐僧虽然生气,但是还是选择了服软。

怎么看待唐僧和孙悟空的关系(看懂了唐僧两次驱逐孙悟空的潜台词)(18)

但孙悟空却不想这样,他现在有了想当话事人的心思,所以并不想就这样过去。

猪八戒、沙和尚看出了取经团队中的紧张气氛,但是因为他们和孙悟空的关系越来越好,所以也不希望他和唐僧之间闹的太僵。

其实这个时候,猪八戒与沙和尚已经把孙悟空当成老大来看待了。

就像之前孙悟空打死人后,唐僧命令猪八戒去筑坑,猪八戒就推脱,但是孙悟空一说话,猪八戒马上开干,而且还主动用嘴巴去拱土。

呆子慌了,往山坡下筑了有三尺深,下面都是石脚石根,扛住钯齿,呆子丢了钯,便把嘴拱,拱到软处,一嘴有二尺五,两嘴有五尺深,把两个贼尸埋了,盘作一个坟堆。

其实猪八戒和沙和尚的意思很明显,他们觉得孙悟空没必要和唐僧计较。

怎么看待唐僧和孙悟空的关系(看懂了唐僧两次驱逐孙悟空的潜台词)(19)

但是这个时候的孙悟空已经决定和唐僧刚到底了。

后来他们投住到土匪家里,孙悟空就和唐僧较上劲了。

唐僧问这老人,为什么生了恶逆儿?

孙悟空马上说,要这儿子干啥,我给你找来杀掉吧。

老人就说,就是他再不好,也要留着给自己送终。

猪八戒和沙和尚听出了孙悟空和唐僧斗气之意,赶忙劝道:

“沙僧与八戒笑道:“师兄,莫管闲事,你我不是官府。他家不肖,与我何干!且告施主,见赐一束草儿,在那厢打铺睡觉,天明走路。”

后来遇到了土匪追赶,唐僧说:“悟空,切莫伤人,只吓退他便罢。”

怎么看待唐僧和孙悟空的关系(看懂了唐僧两次驱逐孙悟空的潜台词)(20)

唐僧不说这话还好,一说更激起了孙悟空的怒气,他这次不仅开了杀戒,而且还专门找到那个老人的儿子,用刀把他的头割下来,提着走到唐僧面前看。

书中是这么写的:

行者上前,夺过刀来,把个穿黄的割下头来,血淋淋提在手中,收了铁棒,拽开云步,赶到唐僧马前,提着头道:“师父,这是杨老儿的逆子,被老孙取将首级来也。”

这明显是孙悟空和唐僧的置气之举,之前唐僧对孙悟空一再忍让,如今终于忍不了了,念起紧箍咒,并且赶走了孙悟空。

怎么看待唐僧和孙悟空的关系(看懂了唐僧两次驱逐孙悟空的潜台词)(21)

这个时候,猪八戒和沙和尚也觉得孙悟空做的太过分了,所以也就没和唐僧求情。

孙悟空就这么第二次被赶走了。

其实这一次赶走孙悟空,唐僧虽然有问题,但主要的问题还是孙悟空,唐僧这个人就是有点嘴欠,喜欢碎碎念,但是他并不想得罪孙悟空,所以才一再忍让,但是后来实在忍不了了,才生气赶走了孙悟空。

不过他虽然生气,但是心里未必真的怨恨孙悟空。

在得知之前是六耳猕猴变成孙悟空的样子打的他,他也立马有了悔意,书中是这么说的:

唐僧自家悔恨道:“当时只说是孙悟空打我一棍,抢去包袱,岂知却是妖精假变的行者!”

怎么看待唐僧和孙悟空的关系(看懂了唐僧两次驱逐孙悟空的潜台词)(22)

在之前三打白骨精那一难时,孙悟空被赶走后,唐僧、猪八戒、沙和尚就没提过孙悟空这个人,如今孙悟空第二次被赶走,他们其实心里一直想着孙悟空。

猪八戒听说了事情的原委后,哈哈大笑,说了这么一句:

“好好好!应了这施主家婆婆之言了!他说有几起取经的,这却不又是一起?”

后来,二个行者来了,他也主动上前去分辨帮忙。

可见,这个时候,猪八戒和孙悟空关系已经很好了,他也希望孙悟空能够回来。

怎么看待唐僧和孙悟空的关系(看懂了唐僧两次驱逐孙悟空的潜台词)(23)

奎木狼那一难中,孙悟空被猪八戒请回来以后,孙悟空和唐僧都很默契没再提之前被赶走的那件事,虽然没提,但是二人的疙瘩肯定还在。

但在这一难中,孙悟空被观音带回来,师徒二人彻底尽释前嫌。

书中写的是:

菩萨回海,却都照旧合意同心,洗冤解怒。又谢了那村舍人家,整束行囊马匹,找大路而西。

所以在这一难中,一切皆大欢喜。

怎么看待唐僧和孙悟空的关系(看懂了唐僧两次驱逐孙悟空的潜台词)(24)

正因为孙悟空有了和唐僧争雄之心,才有了六耳猕猴之劫,然后看他跑去和如来说的话,其实也反映了,孙悟空心里有些不平衡,所以他才想和如来要一个确切的保证。

如来也答应了他,而自这一难之后,孙悟空的心智才真正成熟,成为了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得道高僧。

所以我们也能看到,从这一章节之后,唐僧就没再念过紧箍咒了。

其实,不是唐僧不念了,而是此时的孙悟空已经成熟到不用再被紧箍约束的程度了。

结语:

从唐僧两次驱逐孙悟空事情上来看,能看出,孙悟空在刚进职场的时候,明显犯了不少的职场大忌。

怎么看待唐僧和孙悟空的关系(看懂了唐僧两次驱逐孙悟空的潜台词)(25)

心直口快不说,所取得的成绩也没被领导看到,而且还给领导留下了坏印象,和同事关系也不好。

导致他第一次被赶走时,居然没有一个人想要挽留他。

孙悟空第二次被赶走,纯属是孙悟空有些飘了,其实以孙悟空的本事,更应该做到以德服人,他根本没必要与唐僧置气,这样一意孤行的做法,不仅不利于他的上位,而且还让手下的人觉得他太过情绪化,不配当领导。

也正因为如此,在这一次孙悟空被赶走时,沙僧猪八戒明明舍不得他走,但是也不愿意挽留他。

怎么看待唐僧和孙悟空的关系(看懂了唐僧两次驱逐孙悟空的潜台词)(26)

之前不挽留是因为他们不在意孙悟空,但这一次不挽留是因为孙悟空自己做的太过分。

这就告诉我们,能力越大的人,越要要懂得谦逊,要以德服人,这样才能得到大家的尊敬。

事实上,从这一难之后,孙悟空才算真正掌握了担任团队取经话事人的诀窍,在后面的劫难中,孙悟空已经渐渐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一把手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