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降糖”电饭煲跻身新网红。据说,“降糖”电饭煲蒸出的米饭,并非普通的米饭,而是老少咸宜,既美味又能帮助减重和控制血糖的神奇“低糖饭”!这是什么“黑科技”?糖尿病患者是否值不值得拥有呢?

过滤淀粉并非“黑科技”

九阳降糖电饭煲真的能降糖吗(电饭煲是黑科技吗)(1)

这些电饭煲普遍带有一个不锈钢过滤器,且都取了高大上的名字:滤糖釜、低糖甑、糖分萃取器等。从名字看,这些过滤器就是“降糖”的奥秘所在。

仔细研究不难发现,它们让大米“降糖”的原理其实非常简单:过滤掉一部分淀粉!我们都知道,大米之所以会有甜味,并且最后能在人体内转化为血糖,靠的就是淀粉。

淀粉有两种,分别是支链淀粉和直链淀粉。煮米饭的时候,支链淀粉会首先溶解到水中,这些过滤器随后把米汤和大米分离,之后再把分离后的大米蒸成米饭。

与传统电饭煲蒸出来的米饭相比,这样做出的米饭由于损失了一些支链淀粉,从而可以实现大米中糖分和总热量降低这个目标。

某款“降糖”电饭煲的检测数据表明,低糖米饭相比于普通米饭,每100克的淀粉含量减少了大约10%,能量降低了180千焦(约等于43千卡)。如此看来,这种方式煮出来的米饭,能量的确变少了。

“米饭还是米饭”

能量少了就意味着可以放开吃?很遗憾,不能!仅仅减少了180千焦热量,若是毫无节制地敞开吃米饭,后果当然很严重!尤其是糖尿病患者!

毕竟“米饭还是米饭”,依旧是高生糖指数(GI)食物。

对于健康人来说,选择低GI食物对于预防2型糖尿病、减重等都有好处。而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来说,低GI食物能够帮助控制血糖,带来血糖的益处更加明显。

很多人都知道吃完饭后血糖会升高,但是不同的食物吃进肚子后,血糖升高的幅度并不相同。通常,GI>70的食物为高GI食物,即吃完后会让血糖升高很多。白米饭的GI值在85以上,而所谓低糖米饭只是减少了部分淀粉,并没有改变太多的淀粉结构,是不太可能从高GI食物变成低GI食物的。

也就是说,“降糖”电饭煲并非没有好处,它可以在你吃米饭的时候帮助减少一些热量的摄入,但现有证据还不能证明这样做出的米饭能延缓血糖升高,适合糖尿病患者食用。

其实,食物的GI值也和一餐中其他食物的摄入有关。比如虽然米饭的GI值很高,但米饭和鱼一起吃,GI值就能降低到37。

影响口感还流失了维生素

想要控制餐后血糖上升,是有很多方法的。比如煮米饭的时候,用一部分杂粮、小米来代替大米。平时减少奶茶、碳酸饮料、蛋糕、巧克力等富含糖与脂肪食物的摄入。吃饭时,先吃蔬菜和富含蛋白质的肉类,再吃全谷类食物。每天保证至少40分钟的运动时间等,均有助于控制血糖。

所以说,“降糖”电饭煲蒸米饭并非不可替代。单纯拥有一个“降糖”电饭煲,并不等于拥有了健康的血糖。而关注日常生活中的饮食,并纠正不良习惯,对于控制血糖、预防肥胖更为靠谱。

再来看看被沥掉的米汤。米汤中除了含有支链淀粉,还有大米中大部分的水溶性维生素,尤其是B族维生素。失去了支链淀粉的大米,煮熟后不像普通米饭那样晶莹剔透而富有弹性,会变得韧一些。也有可能,你会不太喜欢这种口感的米饭。

健康生活所需要的B族维生素多数来源于主食,尤其是维生素B1和B6。长期食用这些低糖米饭可能会导致B族维生素缺乏。建议选择食用低糖米饭的人群,定期咨询专业的营养医师,避免维生素摄入不足导致的健康问题。

没必要刻意“抗糖”

除了糖尿病患者关心的“降糖”问题,电饭煲的品牌方还在销售产品时努力宣传“抗糖”概念,声称“不抗糖会导致过多的糖分和人体内的蛋白质结合,发生糖化反应(其实全名为糖基化反应),产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从而导致皮肤发黄发黑,皱纹变多,毛孔粗大,长痘,发胖,加速衰老……”

听起来这么吓人!但实际上,糖基化反应是人体一种正常的、必要的生理反应,在甜品加工业也很常见,俗称“美拉德反应”,能让食物有特殊的焦糖味道。通过“糖化”所产生的糖基化终产物AGEs在体内积累过多,确实是糖尿病并发症的因素之一。但代谢正常的健康人,如果没有糖尿病或者其他糖代谢异常的情况,通常不会在体内蓄积过量的AGEs。所以,健康人完全没必要刻意“抗糖”。

如此一来,相信大家对“降糖”电饭煲已经有了一个客观、理性的认识,能够在认真分析过自己的需求后,再决定是否购买。

特别提醒糖尿病患者及其家人:不要迷信并依赖市场上任何一款声称能够降低血糖的非药物产品。患者必须要去正规医院检查,千万不要因为一些产品的夸大宣传而耽误治疗。毕竟钱财损失事小,健康损失事大!

文:北京协和医院临床营养科 李秋妍 陈伟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来源: 健康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