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东生式的误操作(李东生式的误操作)(1)

左图:9.1的微博热搜截图;右图:9.2的微博热搜截图

9月1日,千亿科技股TCL惊现“乌龙指”事件,公司第一大股东李东生因所委托的交易服务人员把证券代码输入错误导致卖出TCL科技(000100.SZ)股票500万股,后在收盘前紧急买回。这短时间的一买一卖,让TCL科技集团“净赚”14万元。不得不说,TCL的“乌龙指”是“金手指”啊!事件一经曝光,相关话题连续两天火上微博热搜。

暂且不论是有意为之还是无心之失,“乌龙指”却在交易市场时有发生。跟着小编,一起细数那些年我们遭遇过的“乌龙指”事件吧!

中国股市“乌龙指”鼻祖——广州广船

李东生式的误操作(李东生式的误操作)(2)

图源:南方都市报——广州广船国际股份有限公司

1994年1月26日上午9时,沪市行情显示屏上的广州广船股票跳出20元的开盘价,较之前收盘时的6.58元,升幅竟达203.95%。上证所发现情况异常后及时暂时停止交易,但当时共计约有81万股广州广船股票在集合竞价过程中以20元的价格成交。

事后查悉,因广州广船的一名大户透支购入大量股票,为避免公司巨额流失,私下指使南方某证券公司红马甲徐某,每天在开盘前将需锁定的数百万股以不可能成交的高价卖出。却不料徐某误将第9笔81万余股的卖出打成了买入,造成所在证券公司损失1200余万元,徐某也因玩忽职守罪被送上公堂。这是中国证券史上有记录的第一个“乌龙指”事件。

中国A股市场最大的乌龙事件——8·16光大证券乌龙指事件

李东生式的误操作(李东生式的误操作)(3)

图源:光大证券官网logo

2013年8月16日11点05分,上证指数出现大幅拉升大盘一分钟内涨超5%。最高涨幅5.62%,指数最高报2198.85点,盘中逼近2200点,50多只权重股触及涨停。11点44分上交所称系统运行正常。下午2点,光大证券公告称策略投资部门自营业务在使用其独立的套利系统时出现问题。

后查明,当天异动的主要原因是光大证券自营账户巨额买入。而乌龙事件的发生,还引发了一场历经4年才能落槌的交易案件。2013年8月18日下午,证监会对光大证券正式立案调查,并表示,此案是一例涉及ETF及股指期货的新型内幕交易案件。光大证券内幕交易案当事人之一杨剑波,在历经一审、二审、再审听证后,提起的再审申请被最高检驳回。

案件最后造成光大证券直接或间接损失超80亿元,堪称A股最贵“乌龙指”。“乌龙指”事件直接责任人、策略投资部负责人杨剑波被暂停职务,并协助监管部门调查。光大证券“缺陷”订单执行系统供应商上海铭创软件技术有限公司关闭官网。

两次触发熔断机制的“乌龙指”:上证50ETF

2015年02月11日13时03分12秒,50ETF购4月2400合约出现一笔30张的卖单,成交价格0.001元,较昨收盘0.1125元跌去99.11%,此前一笔交易价为0.1006元。该合约随后即拉起,这意味着这张期权的买方立即获利100倍。同样的时间,50ETF购4月2450合约也出现20笔单子,成交价格0.001元,此前一笔成交价为0.0808元,该价格也马上恢复正常。

当晚,上证所回应称,造成这两次触发熔断的原因是做市商的中信证券在午间调整报价参数导致大幅偏离理论价值的报单所致其一,13时3分10秒至12秒,中信证券对50ETF购4月2400合约申报12笔卖单,申报价格从0.001元到0.0014元(其中0.001元的卖单6笔),每笔10张,共120张,成交的100张中,90张成交价格在0.0988元与0.1024元之间,最后10张成交价格为0.001元,触发了熔断机制。其二,中信证券对50ETF购4月2450合约以0.001元价格申报11笔卖单,每笔10张,共110张,成交的80张中,76张成交价格在0.0798元价格与0.0828元之间,最后4张成交价格为0.001元,触发了熔断机制。

减持期间现“乌龙指”——渝三峡A

2019年8月,公司在减持北陆药业股份的过程中工作人员操作失误,将“卖出”操作成“买入”,虽发现问题及时撤单,但仍错误买入4500股。因为这次“乌龙指”,渝三峡A提前终止了对北陆药业的减持计划。

“乌龙指”事件在交易市场时有发生,但并不是每一次都能像TCL科技集团的“乌龙指”事件可以“变现”,更多的是要为市场付出沉重代价,连累公司被告上法庭,甚至于提前终止减持计划等。“乌龙指”绝对属于失误操作,如果遇上真的会让人崩溃,不管对持股方还是股民,波及范围都很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