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富有的一个朝代,经济、科技、文化艺术和人民的生活水平都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时期,历十八帝三百二十年,上承五代十国,下启元明。宋朝这18个帝王都是些什么样的人呢,我们来简单了解下:

宋朝最有雄心的皇帝(北宋最后两个最窝囊)(1)

北宋帝王盘点

宋朝开国皇帝是太祖赵匡胤,祖籍琢州,出生于洛阳夹马营。父亲先后为后唐、后晋、后汉的军官。赵匡胤起初投奔后汉大将郭威,后因拥立郭威为后周皇帝,被重用为典掌禁军。周世宗柴荣时,他又因战功而升任殿前都点检,掌握了后周的兵权,兼任归德军节度使,负责防守汁京。周世宗死后,其子柴宗训继位,时仅7岁。赵匡胤和弟赵匡义、幕僚赵普密谋篡夺皇位。

话说赵匡胤夺国的方法,说起来的确不太好听,不过是欺负人家死了爹和丈夫的孤儿寡母,半真半假地被迫在陈桥发动兵变谋国篡位。因为发迹在宋州,故国号曰“宋”。定都汴梁(今开封),史称北宋。

太宗赵炅,赵炅本名赵匡义,后因避其兄宋太祖讳改名赵光义,即位后改名炅。太宗比太祖小了足足有十二岁。二十二岁时,参与陈桥兵变,拥立赵匡胤为帝,而后又追随兄长征战天下统一四方。太祖驾崩,三十八岁的赵光义登基为帝,是为太宗,在位共二十一年(976-997),五十九岁去世,是宋朝的第二个皇帝。赵光义的上位是否合法一直是个扑朔迷离的问题,烛影斧声,究竟真相如何,恐怕只有他们兄弟俩才能知道吧。

真宗赵恒是宋太宗第三子,登基前曾被封为韩王、襄王和寿王,997年以太子身份继位。真宗在位二十五年,虽然晚年迷恋天书造成了朝政的混乱,但是总的来说真宗时期北宋社会经济日益繁荣,史称“咸平之治”。不得不说,赵恒他最著名的事迹。就是娶了个名垂千古的老婆,然而生了个被坑得乱七八糟的儿子—狸猫换太子的故事应该算得上名传千古吧。

宋朝最有雄心的皇帝(北宋最后两个最窝囊)(2)

仁宗赵祯,初名受益,宋真宗的第六子,生于大中祥符三年(1010),1018年被立为皇太子,赐名赵祯。1023年即帝位,时年十三岁。1063年驾崩于汴梁皇宫,享年五十三岁。在位四十一年,为人宽厚仁慈,施政作风是温和怜悯。在位时候宋朝面临官僚及军队膨胀的局面,对西夏战争屡次失败,被迫以“岁赐”银、绢、茶妥协,对辽也以增纳岁币求和。赵祯虽一度推行“庆历新政”,但未克全功。赵祯是一个仁慈的皇帝,为人君,止于仁。有此足矣。

英宗赵曙,是北宋第五代皇帝,1063-1067年在位,原名宗实,后改名赵曙,乃是太宗曾孙,濮王允让之子。仁宗无子,英宗幼年被仁宗接人皇宫抚养,赐名为宗实。英宗在位期间,任用改革派旧臣韩琦、欧阳修等人,曾试图改革终而无果,1067年病逝于宫中福宁殿。英年早逝的宋英宗,曾经为了追赠生父名分,闹得朝野不安,也许,这就是幼年离开亲生父母留下的遗憾和阴影吧。

宋朝最有雄心的皇帝(北宋最后两个最窝囊)(3)

神宗赵顼,又名仲针,北宋第六代皇帝,推行王安石变法,立志振兴北宋王朝,然而操之过急,不得其法,最后以失败收场。时值西夏梁氏专权国势日衰,宋神宗欲一举歼灭西夏。在庆州大破夏军,然而于永乐城之战中惨败,灭夏之举未竟全功。于元丰八年饮恨而死,享年三十八岁。神宗在位十七年,“不治宫室,不事游幸”,励精图治,欲做出一番事业。虽然变法之时,总是摇摆于新旧两党,但仍为宋朝的安定发展作出极大贡献,然后世之人评价“宋政之乱,自神宗始”可叹也。

哲宗赵煦。宋神宗第六子。原名佣,哲宗九岁登基,由高太后执政。任用司马光为宰相。废止熙宁变法。元佑八年(1093)哲宗亲政,追贬司马光,并贬谪苏轼、苏辙等旧党党人,启用革新派如章惇、曾布等,恢复王安石变法中的保甲法、免役法、青苗法等,停止与西夏谈判,多次出兵讨伐西夏,迫使西夏向宋朝乞和。元符三年(1100)病逝于汴梁。哲宗一代,党争之势,已成水火,北宋灭亡的种子,由此种下。

宋朝最有雄心的皇帝(北宋最后两个最窝囊)(4)

徽宗赵佶,宋神宗十一子,哲宗弟。号宣和主人教主道君皇帝、道君太上皇帝。擅长楷、草书,创“瘦金体”;擅画山水、人物、花鸟、墨竹;擅写婉约词。在位二十五年,国亡被俘受折磨而死,终年五十四岁。他是一个优秀的艺术家,却是一个十足无能的皇帝。

钦宗赵桓,曾名亶、煊,是北宋末代皇帝,宣和七年(1125)十二月,在金兵大举人侵之际,徽宗禅让帝位,赵桓被迫即位为钦宗,改次年为靖康元年(1126)。靖康二年(1127),与其父徽宗同被金兵俘虏北去,在位一年零两个月。绍兴二十六年(1156)死于五国城,享年五十七岁。作为皇帝最要命的两个缺点,优柔寡断,反复无常,钦宗一人都占全了。

南宋帝王盘点

宋高宗赵构(1107.6.21—1187.11.9),宋朝第十位皇帝,即宋高宗,字德基,在位35年,南宋开国皇帝,宋徽宗赵佶第九子,宋钦宗赵桓异母弟,母显仁皇后韦氏。北宋灭亡,宋朝的国运仍然昌盛,靖康之难后,徽钦二帝,连同皇室成员,朝廷重臣,以及宫女乐师都被金人俘虏北上。宋徽宗第九子康王赵构侥幸躲过此劫,在大臣推举下于应天府(今河南省商丘市)登基,后设南京、绍兴为行都,杭州为行在,恢复宋国号,史称南宋。在位三十六年,被迫让位后病死,终年八十一岁。赵构遗传了他爹的艺术细胞,更遗传了他爹的昏庸和无能。

宋朝最有雄心的皇帝(北宋最后两个最窝囊)(5)

宋孝宗赵昚 (1127年11月27日―1194年6月28日),初名伯琮,后改名瑗,赐名玮,字元永,宋太祖七世孙,,由于高宗唯一儿子夭折后无嗣子,于是选太祖赵匡胤的四子赵德芳的六世孙赵昚为嗣。在位二十七年,淳熙十六年(1189)逊位,让位儿子宋光宗赵惇。作为南宋少有作为的皇帝,孝宗一心想恢复中原,他为岳飞平反,重用主战派,整顿吏治,为人节俭,于当时创出“乾淳之治”的小康局面。宋孝宗赵昚算是南宋唯一有作为的好皇帝。

光宗赵惇,南宋第三位皇帝,在位五年,享年五十四岁。宋光宗体弱多病,沉溺酒色,无能昏庸,听信谗言,罢免以辛弃疾为首的主战派大臣,又任由皇后执政。光宗年间,政治由孝宗时的清明转向腐败。而后宋孝宗生病,赵悖既不延医问药,也不探望孝宗,至孝宗驾崩,仍拒绝服丧,而后大臣经过太皇太后允许,逼迫光宗退位。

宋朝最有雄心的皇帝(北宋最后两个最窝囊)(6)

宁宗赵扩,宋光宗被逼退位后,由赵扩继位,在位三十年,享年五十五岁。在位期间攻金战败。嘉定元年与金议和,签订嘉定和议。两国疆界仍如前;嗣后宋以侄事伯父礼事金;增岁币为银帛各三十万,宋纳 犒师银三百万两与金。

理宗赵昀,原名赵莒,系赵匡撤次子赵德昭的九世孙。宰相史弥远矫诏废太子赵竑,立贵诚,即为宋理宗。既然是由史弥远矫诏册立,宋理宗登基前十年朝政一直由史弥远把持,史弥远死后理宗才开始亲政。亲政之初立志中兴,采取了罢黜史党、亲擢台谏、澄清吏治、整顿财政等等改革措施,史称“端平更化”。后期朝政被丁大全、贾似道把持,国势衰微。1234年南宋联合蒙古国灭金。1259年,蒙古攻鄂州,宰相贾似道以宋理宗名义向蒙古称臣,并将长江以北的土地完全割让给蒙古。

宋朝最有雄心的皇帝(北宋最后两个最窝囊)(7)

宋度宗赵禥(1240-1274),宋理宗弟嗣荣王赵与丙子,初名孟启,又名孜、长源,1253年立为皇子,赐名禥,是南宋第六位皇帝,荒淫无能,整日与后宫殡妃饮酒作乐。封贾似道为太师,倍加宠信。咸淳四年(1268),忽必烈包围襄阳,次年又围攻樊城。贾似道隐匿不报,也不派兵增援。咸淳九年(1273)正月,樊城被元军攻破;同年二月,襄阳守将吕文焕在粮尽援绝的情况下献城投降。咸淳十年(1274)七月,度宗因酒色过度,死于临安宫中的福宁殿,遗诏由太子赵显继位。

宋恭帝赵显 ,是南宋第七位皇帝,宋度宗次子。宋度宗去世后,四岁的赵显在奸臣贾似道的扶持下登基做皇帝,是为宋恭帝,年号德佑。由祖母谢太皇太后、母亲全太后垂帘听政。但军国大权依然在贾似道之手。宋恭帝德佑二年(1276)元军攻克临安时,五岁的小皇帝被俘。

宋朝最有雄心的皇帝(北宋最后两个最窝囊)(8)

宋端宗赵昰,为宋度宗的庶长子、宋恭帝的哥哥,赵昰和母亲杨淑妃和弟弟赵昺由国舅杨亮节等护卫,出逃福建,定行都于福州滚浦平山福地,改年号景炎。后于南逃途中落水而染疾去世。

末帝赵昺,为宋度宗幼子。端宗去世后,赵昺登基为帝,改元祥兴。宋军于崖山海战中被元军大败,全军覆灭,陆秀夫遂背着时年八岁的赵昺跳海而死。

宋代国祚,于此而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