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江南灵秀出莺唱 衣袂翩跹情婉转——记国家一级演员、越剧花旦徐琴

越剧小生姚汶君(江南灵秀出莺唱)(1)

舞台、追光灯,映照的不仅是梦想,还有汗水与艰辛。登上戏曲的舞台则更加不易,唱腔、身段、演技,每一样都经过千锤百炼,才能走到观众面前。在我国传统的戏曲中,越剧柔美动人,戏中人也如同水乡一般富有灵气。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近国家一级演员、越剧花旦徐琴的戏剧人生。

出生于1968年的徐琴虽年逾五旬,但从她的脸上却看不出普通人那样的岁月痕迹。1989年,徐琴从浙江省艺术学校的越剧表演专业毕业后,就进入了杭州越剧团(现为杭州越剧传习院)工作。30多年来,她始终活跃在越剧的舞台上。2008年,徐琴不负众望成为国家一级演员。在杭州越剧团的日子里,徐琴一步一个脚印,从幕后伴唱队的领唱开始,到替演“B角”,再到主演,最终成为剧团的台柱子,其间不知经历了多少辛酸泪水和努力打磨。

1992年徐琴拜入越剧名家张云霞师门之后,将张派唱腔沿袭、继承、发展,并在2008年参与编辑录制了由浙江省文艺音像出版社出版的《全国越剧考级教材:张云霞派唱腔》。这些年来,徐琴多次携新老越剧剧目赴我国香港、台湾,以及加拿大、新加坡等地出访巡演,每一年要出演一百多场。这种辛苦令人咋舌,她自己却乐在其中,沉醉在越剧的世界里,仔细打磨每一部剧、认真钻研每一个角色,为越剧的观众呈上了一个又一个动人的故事:《胭脂河》《梨花情》《流花溪》《曲江风月》《少年天子》《新狮吼记》……这些精彩的剧目不仅为观众带来了许多美的享受,也让徐琴摘下了许多戏剧界大奖。

越剧,对徐琴来说是人生中最为浓墨重彩的一笔。

越剧小生姚汶君(江南灵秀出莺唱)(2)

结缘:音乐世家与机缘巧合

徐琴出生在一个富有音乐气质的书香门第,名字中的“琴”字便是父母对她的一种寄托。她的父亲是当地远近闻名的民乐老师,在浙江海宁文化馆教了许多年的民乐,演奏琵琶、二胡等乐器都不在话下。在父亲的熏陶下,小小的徐琴对民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在父亲的教导下开始学习琵琶。天赋让她很快就爱上了这个乐器,一个人练习时,她总会忍不住自弹自唱。学习了多年的琵琶之后,徐琴产生了报考艺校的念头,这一想法得到了父亲的大力支持,浙江省艺术学校也向她伸出了橄榄枝。事情到这里,似乎应该是徐琴继续读琵琶专业,毕业后成为一名琵琶艺术家。可人生往往就是有许多的意外,一个学琵琶的女孩子,是怎么成为越剧团的台柱子的呢?

在前往省艺校考试之前,徐琴从来没有接触过越剧,而考进越剧专业,也是冥冥中的一种机缘巧合。琵琶专业的考试顺利结束后,徐琴遇到了两位监考老师—张凯红与田成效。两位老师问她:“要不要来试试考越剧专业?”这一问,唤醒了小徐琴的舞台梦,也改变了她的一生,哪一个女孩子不想在舞台上展现自己呢?机会就摆在面前,徐琴欣然接受了。

越剧专业的科目她一概不知,越剧也不会唱,两位老师便让她唱一首歌,她选择唱了一首民歌《我爱你,塞北的雪》。即便如此,也没能盖住徐琴身上的光辉,她被顺利录取了。自此,徐琴与越剧结缘。

越剧小生姚汶君(江南灵秀出莺唱)(3)

攀登:伴唱、领唱到担纲主演

虽然从没有了解过越剧,但具有音乐天赋的徐琴并没有什么不适应,在入学之后,越剧课程的学习很快就步入了正轨。起初是学习越剧的基本功,老师们对学生因材施教,学生随着年级升高逐渐开始排演越剧经典剧目。

能凭借一首歌就进入越剧专业,徐琴的嗓音一定是没得挑剔的。毕业后,越剧专业一个班的学生都进入了杭州越剧团,排练了由著名编剧包朝赞新编的剧目《胭脂河》,当时徐琴在这场剧里担任伴唱团的领唱。

一次去上海演出的机会,再一次改变了徐琴的艺术轨迹。著名越剧表演艺术家张云霞在观看演出时,被幕后领唱优美的声音所吸引,演出后张云霞直接找到领唱的徐琴,想收她为徒。张云霞给了徐琴张派表演、唱腔的资料,并约定,如果徐琴能唱得令张云霞满意,就结为师徒关系。徐琴十分珍惜这个机会,回到杭州后努力模仿、练习,终于在1992年如愿以偿正式成为张云霞门下弟子,学习张派艺术。

成为领唱并拜师学艺之后,徐琴一直期待着登上舞台的那一天。作为始终要伴唱全剧的领唱,徐琴在幕后默默熟悉每一幕戏,了解剧情、揣摩角色、练习身段、学习唱腔,她一日都不曾松懈。比起演完自己的角色就离开的其他演员,她对整部剧都非常熟悉,她似乎在等待着一个契机,一个能让她闪光的时刻。机会往往垂青于有准备的人,在《胭脂河》的演出季中,原定的主演怀孕了。救场如救火,在这临场救急的关头,对于《胭脂河》的一切熟稔于心的徐琴成功拿下了这部剧的主演角色,当时甚至不是B角的她开始了正式登上舞台的演艺人生。

让徐琴在越剧舞台上大放异彩的,是1994年的中国小百花越剧节。这一届小百花越剧节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越剧史上第一次盛会,展示了多年来越剧艺术的成果结晶。徐琴在这一次比赛中,将琵琶特长融入越剧表演,边弹边唱,生动演绎了《琵琶记·哭坟》中赵五娘一角,并凭此获得了该届小百花越剧节的银奖。

越剧的唱腔委婉、身段柔美,区别于京昆的硬朗,极富江南气息。虽然语言对受众有一些局限,但全国各地仍有很多越剧的爱好者,北京、天津、武汉等地剧团常常在国内各个城市巡演,这也吸引到各地的票友,其中就包括导演阿因。

1993年,徐琴和同事们到长沙演出。与此同时,《甲申祭》的女主角人选还迟迟没有定下。阿因看完徐琴主演的越剧之后,毫不犹豫地到后台找到她,邀请她出演女主角陈圆圆。这部由刘和平编剧、罗浩制片的电视剧在北京拍摄完成后,同剧组的许多人都留在了北京。徐琴的心中却始终牵挂着杭州、惦记着越剧,便放弃了成为影视剧演员的机会,回到剧团中继续出演她热爱的越剧。

越剧小生姚汶君(江南灵秀出莺唱)(4)

磨砺:潜心打磨越剧精品

一部越剧作品的诞生需要很长的时间,且不论剧本的编写,仅从演员熟悉剧本、听导演阐述、坐排、坐唱,到排练,最后到进剧场合成,没有干扰的情况下也要一个半月。对于越剧演员来说,每一场表演都是现场直播,每一个失误都无法弥补,这就是舞台表演的独特之处,更是它的魅力所在,也要求越剧演员在演艺道路上不懈努力。

越剧舞台上演出的剧目分为两类,一类是传统剧,另一类是新编剧。一出剧目不仅需要编剧和导演的编排,更需要演员根据自己的体会进行修整打磨,所以一部新剧不仅是演员心血与汗水的结晶,也是他们最珍爱的“孩子”。《梨花情》和《流花溪》可以说是徐琴最看重的两个“孩子”,它们不仅对徐琴来说十分重要,对杭州越剧团甚至越剧界都有着很大的影响。

《梨花情》讲述了富春秀才孟云天生于富豪之家却厌恶金钱,一心追求美好爱情,但命运跌宕,落魄中觉得金钱比爱更重要,然而得到了财富却又失去了爱情,最后幡然醒悟决定追回爱情的故事。《梨花情》多次参加省市及全国性的戏剧艺术展览演出,获得了浙江省第七届戏剧节优秀剧目奖、第五届中国戏剧节优秀剧目奖、中国曹禺戏剧奖、原文化部(现文化和旅游部)第八届文华新剧目奖、第三届浙江鲁迅文学艺术奖优秀成果奖……徐琴也凭借担纲《梨花情》主演拿下了浙江省第七届戏剧节表演奖、第五届中国戏剧节优秀表演奖。

《流花溪》则讲述了在一个古老封闭的大家族中,四代女人命运沉浮、悲欢离合的传奇故事。2003年,徐琴携《流花溪》参加第七届中国艺术节,在第七届中国艺术节上荣获了第十一届文华新剧目奖。2010年,长春电影制片厂还将该剧制作为越剧电影《流花溪》。这出剧目更在2011年第二十八届中国电影金鸡奖中获“最佳戏曲片提名奖”。

从琵琶琴手到伴唱的领唱,再到担纲花旦,徐琴的越剧之路在千锤百炼之后走上了巅峰。回想从前,徐琴也十分感激报考时改变了她一生的“小插曲”,她阴差阳错与越剧结缘,越剧成就了她,她也为越剧的发展努力着。一路走来,徐琴已成为文艺界一颗耀眼的越剧之星。

原文刊载于《文化月刊》杂志2019年2月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