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话与古汉语的联系,在我小的时候就再想为啥福州话和普通话在很多词语方面没法对号入座。

后来慢慢长大,学到很多新知识之后才知道原来福州话没法原句原词语翻译成普通话是因为福州方言的词语对照的是古汉语。

比如最明显的是福州方言“相扑”,我们现在都知道相扑是一种发源于唐朝的悠久历史的运动,这项运动后来被日本的留学使团带回日本并且发扬光大,成为日本家喻户晓的一项运动。但是这句话在福州方言来说意思是打架,根据这项运动的规则确实看起来像是两个人在打架,所以对应起来就很有意思,耐人寻味,或许那些曾经的移民的本意就是家乡话打架的意思,至今1000多年还是没有改变,被一代代传下去保留了下来。

还有最平常的“厝”就是房子的意思,小时候就想普通话两个字怎么会对应一个字呢,原来古汉语“厝”就是房子的意思。福建人最讲究衣锦还乡,在外面做生意赚钱了就回老家起大“厝”,修祠堂,而且是家族募资,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只要是一个家族的一般这种事情都抢着捐款,一些大老板少则几万,多则大几十万,上百万等等,刻字立碑,流传后世。

普通话筷子也是一样的道理,福州话叫“箸”,也是竹字头,非常明显的古汉语。

以前在西安开超市,第一次吃兰州拉面,我说老板有没有调羹,老板被我问的云里雾里,什么是调羹,老板根本不理解,后来还是我表哥提醒我说:“你要说勺子,说调羹那是福州话直译普通话”

调羹,顾名思义,调至羹汤的工具,之后演变成喝汤的勺子。但是福建可能闭塞的地理环境让它至今从未变过。

福州有种小吃叫做鼎边糊,就是将大米磨成米糊糊,泼在锅沿,锅中放入香菇,花蛤,芹菜,虾米等食材烧汤,待锅边米糊熟了,薄边处翘起,再将米糊加热后形成类似薄饼状态,再将锅边铲入烧好的汤水中,一碗热腾腾,香气四溢的鼎边糊就做好了。现在年轻也把他叫做锅边糊。

还有诸如油炸鬼,番薯鬼,叮当鬼的不一而足。

普通话洗澡,福州话“洗汤”

普通话吃饭,喝酒,抽烟,福州话“食饭”,“食酒”,“食烟”

还有很多我就不一一举例子了,留给大家在评论区探讨一下。。。。

常见福州话(谈谈福州方言与古汉语千丝万缕的联系)(1)

说个未被证实的传说

相传,在唐朝文成公主下嫁到西藏,到达布达拉宫的时候,下车说的第一句话是“扎西德勒”,现在意思是吉祥的话语,但是在福州方言翻译过来就是“这是哪里”

细细思考一下,觉得也不算空穴来风,初到此地,第一句话问随处“这是哪里”也是非常有可能的,哈哈,今天就先说到这吧,评论区欢迎各位各抒己见。。。

常见福州话(谈谈福州方言与古汉语千丝万缕的联系)(2)

在西晋时期,“八姓入闽”

闽中在秦汉时期人口十分稀少,当地土著居民被称为“闽”。古老的部落“ 闽 ”创造了土著文化,被称为“仙篆 ”的原始图像文字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地早期土著文化所达到的水平。

常见福州话(谈谈福州方言与古汉语千丝万缕的联系)(3)

与闽中接壤的会稽越人部落南迁后,逐渐融合成了百越中的一支“ 闽越 ”。秦灭六国后,在福建一带设产了闽中郡 。西汉起初封闽越首领为东海王,到了汉武帝时,西汉为巩固东南的统治,分为3个批次将闽越人北迁于江淮之间。

此后闽中的人口一直没有大的改观。直到西晋末年,因为五胡乱华之战乱,大批中原汉人涌入长江以南,闽中也来了许多中原人,其中尤以河南人为多。至今流传的“八姓入闽“就发生在这个历史时期。

所谓的八姓,是指林、黄、陈、郑、詹、邱、何、胡。乾隆(福 州府志 )卷7 5《外纪 》引路振《九国志 》说:“永嘉二年 (公元 307 年)中州板荡,衣冠始入闽者八族,林、黄、陈、郑、詹、邱、何、胡是也。

河南人第二次大规模入闽是在唐高宗时期,而这次入闽,直接催生出陈姓在福建第一大姓的独霸地位。

常见福州话(谈谈福州方言与古汉语千丝万缕的联系)(4)

唐高宗总章二年(669年),因为闽南一带屡屡发生土人叛乱,派河南固始人陈政为岭南行军总管,率5600军士入闽平乱,后来便长驻于彼。陈政死后,其子陈元光承袭其父的事业,继续在闽中经营。在陈元光的建议下,唐朝在闽中设置漳州,陈元光被任命为首任漳州刺史。后来陈元光便在当地开枝散叶,逐渐繁衍出许多子孙,至今福建陈姓大多远遵陈元光为“开漳圣王“。

而陈政、陈元光带到闽中的军士僚吏,也大多数是河南老乡,如许天正、 张虎、沈世纪、李伯瑶等共58 姓。闽南各地张姓以张虎为总祖,张龙、张虎两兄弟在陈政麾下任指挥使,后张龙回籍河南,张虎则在漳浦县城关之南的中营社开基。

乾隆年间张朝玉撰《张氏源流纪略》说,“漳之有张,自伯纪公讳虎始,公之先本河南祥符县人,唐仪凤年间,随陈元光经略全闽,封威武协应上将军,镇守漳州,因家于漳,张氏始发迹焉。“现居住于闽南一带的卢姓是陈元光的部将、河南光州固始县人卢如金的后裔。

常见福州话(谈谈福州方言与古汉语千丝万缕的联系)(5)

唐末五代时期中原再次发生惨烈的战乱,河南人第三次大规模入闽,而这次的主角,是号称“三王“的固始人王潮、王审知、王审邽三兄弟。

唐末大乱时,固始人王绪拉起一队人马到处攻掠,因为得罪了江淮一带的军阀秦宗权,不得不转入福建,入据临汀(今福建长汀),自称刺史。后来王绪因为太过暴虐,被王潮三兄弟杀死。王潮被推为刺史,后来发兵消灭盘踞泉州的乱军,占有泉州。后来三王兄弟慢慢发展势力,吞并了整个福建之地,唐朝遂不得不承认三王的占有事实,任命王潮为福建留后,成为一地之主,号为闽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