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赵心放

马可波罗游记到底是谁写的(波罗游记一书中存在的争议)(1)

(马可·波罗的画像)

十三世纪末,有一本神奇的书在欧洲流传,这本书就是《马可•波罗游记》。书中叙述了中亚、西亚、东南亚,重点是中国的情况。书中竭力盛赞了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之富庶、文物之昌明,极大地开阔了中世纪欧洲人的视野,据说哥伦布等人冒险航海发现新大陆,就是因为看了这本书萌生的。

(一)马可•波罗随其父辈到中国

马可•波罗的父亲尼可罗•马可和叔叔马飞阿,曾于1265年结伴到东方经商,在布哈拉留居了三年。

布哈拉(Bukhara)是现今乌兹别克斯坦的第三大城市,位于泽拉夫尚河三角洲畔,沙赫库德运河穿城而过,有2500多年历史,系中亚最古老城市之一。1220年被成吉思汗所占领。包括新唐书在内的中国古书所说的不花剌、戊地国,唐代昭武九姓中的毕国、安国,都是指的这座城市。布哈拉曾是古代丝绸之路重镇之一,在东西方贸易、文化交往中发挥了重要的桥梁作用。

马可波罗游记到底是谁写的(波罗游记一书中存在的争议)(2)

(以下为舞剧《马可·波罗》的剧照)

尼可罗•马可兄弟在布哈拉留居期间,正巧碰上了成吉思汗之孙、拖雷之弟、伊利汗国大汗孛儿只斤•旭烈兀派往忽必烈处的使臣。尼可罗•马可兄弟听旭烈兀使者介绍了中国的情况后,对中国产生了兴趣。俗话说商人无利不起早,据此推论,商人也会因利前往任何地方。

尼可罗•马可兄弟随旭烈兀使者东来,1265年达到上都(今内蒙古多伦县西北),朝觐了忽必烈。在那个蒙古人走向世界的年代里,忽必烈向尼可罗•马可兄弟详细询问了西方各国的情况后,请求尼可罗•马可兄弟陪同元朝使臣科加达尔出使罗马,并修御书请他俩代交罗马教皇。到达阿迦城时听闻罗马老教皇去世,他俩就向老教皇派驻当地的使者作了汇报,然后回突尼斯探亲。

1271年,尼可罗•马可兄弟带着17岁的马可•波罗,到阿迦携带新教皇写给中国皇帝的书信,经伊朗,越过帕米尔高原进入新疆,又经甘肃、宁夏,历经三年半的长途跋涉,于1275年夏达到上都。忽必烈十分高兴,尼可罗•马可一家留居朝中任职。

马可波罗游记到底是谁写的(波罗游记一书中存在的争议)(3)

(二)马可•波罗勤奋好学颇有阅历

马可•波罗(1254—1324年),出生于意大利突尼斯的一个巨商之家,17岁以前的生活、学习情况现无史料可查。

据《马可•波罗游记》和有关史料所述——

他十分聪明好学,到中国后,很快学会了中国的语言、礼仪、风俗和骑射。并且精通四种文字,能够流利地读书、写作和交流。

忽必烈大汗十分器重他,多次派其外出执行机密使命。他不仅圆满完成交办的任务,还十分留心所到之处的风俗民情和奇闻轶事,认真采访收集,详细做好记录,回朝后向大汗忽必烈禀报。

马可波罗游记到底是谁写的(波罗游记一书中存在的争议)(4)

他足迹遍布中国各地,曾奉命穿行山西、陕西,越过秦岭到四川,经过川、藏边区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到云南昆明甚至缅甸北部去执行过任务。曾在扬州做过三年官,到过江苏、江西、浙江、福建等地的不少城市。还多次出使南洋,到过越南、爪哇、新加坡、苏门答腊、斯里兰卡、印度等地。

他很思念故国,多次打算衣锦还乡,但忽必烈一直不允许。留居中国17年时,终于等来了一个机会。1289年伊儿汗国阿鲁王妃去世,忽必烈选中蒙古公主阔阔真为该国新王妃,准备从海道送去。经过努力争取,忽必烈同意马可•波罗护送阔阔真公主到目的地后顺道回乡。

马可波罗游记到底是谁写的(波罗游记一书中存在的争议)(5)

1295年冬,马可•波罗回到了威尼斯。后来威尼斯和热那亚发生战争,颇有爱国热情和经济实力的马可•波罗,自己出资装备了一艘战舰,并亲自担任舰长。可惜的是威尼斯军事实力不敌热亚那,很快就全军覆没。

在热那亚监狱里当囚犯的马可•波罗,把自己在东方的见闻,向同监狱难友比萨作家鲁思梯谦口述。鲁思梯谦整理成了《马可•波罗游记》,又称《东方见闻录》。这本书一开始是用法语和意大利语写成的手抄书,最初的书名叫《世界描述》。

马可波罗游记到底是谁写的(波罗游记一书中存在的争议)(6)

(三)历代对《马可•波罗游记》的争议

不可讳言,《马可·波罗游记》极大地丰富了欧洲人的地理知识,打破了宗教的谬论和传统的“天圆地方”说,对15世纪欧洲的航海事业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据称意大利的哥伦布、葡萄牙的达·伽马等航海家、旅行家和探险家,就是受了这部作品的影响和启发,付诸实施他们壮举的。可以说,马可·波罗和《马可·波罗游记》给欧洲开辟了一个新时代。

但历代对《马可·波罗游记》的争议很大,焦点就是马可·波罗本人到底亲身来没来过中国?

马可•波罗说他受到忽必烈的器重,曾在扬州做官三年,但包括扬州地方志在内的中国古代史籍中,没有找到一件可供考证的关于记载马可·波罗做官的史料。

马可波罗游记到底是谁写的(波罗游记一书中存在的争议)(7)

长城、茶叶、汉字、印刷术、中医、筷子、缠足等,可称为古代中国的国粹,算外国人眼里的奇特事物吧?在14世纪英国旅行家曼德维尔的《爵士游记》、1792年英国马噶尔尼访华回国后写的游记、1862年英国退役上校裕尔的《中国和通向中国之路》里,均有所记载,但《马可·波罗游记》里均为空白。试想,马可·波罗在中国17年,难道吃饭只用刀叉,没见过筷子?硬是身体百毒不侵,没找过中医给他看过病••••••

上述是怀疑者的说法。相信者也有解释性的说法,限于篇幅,仅举长城、茶叶二例,说的是现代人看到的长城是明代修的,简称明长城,是砖石结构。金人修建的金长城,也叫金界壕,其实就是在地里挖掘的壕沟,是土木结构。元代时由于年久失修破败不堪,没有引起马可•波罗的足够重视。蒙古人不喜饮茶,因此马可·波罗对此毫无印象。

马可波罗游记到底是谁写的(波罗游记一书中存在的争议)(8)

1999年有支跨国科学考察队,他们使用现代交通工具重走了一遍马可•波罗当年来中国的路线。考察结束后,10位考察队员和22位提供后援的专家们一致认为,马可·波罗通过这条路来中国“简直是难以想象的”。全程网上直播,一万名对马可·波罗深信不疑的网民看过直播后举行投票,65%的人投票认为他根本没有到过中国。

(四)述评

公正地说,《马可·波罗游记》里的不少内容是在重述一些世人皆知的故事,比如元朝的远征日本、王著叛乱、襄阳回回炮、波斯使臣护送阔阔真公主等。但其所记载的某些内容,如关于杭州的记载,是世界上最美的城市,商业兴隆,有12种行业,每种行业有12000户。城中有一个大湖(即西湖),周围达30 英里,风景优美。

这些记载在《乾道临安志》和《梦梁录》等古籍中得到了印证。其它的如苏州的桥很多,杭州的人多,还有卢沟桥等等,记载都相当详细具体,这些在当时是不可能道听途说得到的。

马可波罗游记到底是谁写的(波罗游记一书中存在的争议)(9)

笔者管见,马可·波罗本人到过中国,游览过包括北京、杭州、苏州在内的中国不少城市,甚至还从事过商业活动,但受忽必烈器重,当官三年也好,完成一些机密使命和出使南洋也好,这些是听别人讲述后加工而成的,是其搞的艺术性创作。

如何解决马可·波罗问题的争议呢?笔者欣赏这种观点:在认同《马可·波罗游记》在开拓东西方交流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的前提下,不要去逗硬计较马可·波罗到底是谁?可把这名字看作是某个特定的人,也可看作是指当时东西方交流的开拓者们。最早的手写本是经过不少人加工后流传于世的,因此可以这样认定,《马可·波罗游纪》就是东西方交流的开拓者们把游历经历总结后奉献给人类的精神财富。

马可波罗游记到底是谁写的(波罗游记一书中存在的争议)(10)

【作者简介】赵心放,笔名赵式,重庆市南岸区作家协会会员,《写乎》签约作家。

小编提示: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敬请转发和评论。

推荐:孟浩然:世界是圆的,没有角落可隐藏,就算在鹿门山也不忘记当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