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普通战士如何写就了榜样事迹

雷锋原本只是一名普通战士。解放前他是一名受尽磨难、爱憎分明而苦大仇深的孤儿;解放后, 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能够入学读书。在新旧社会的对比中, 他感受到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和温暖, 感恩图报之心升华为学习和工作的强大动力。参加工作后, 他积极要求进步, 踏实苦干, 加强自身各方面修养, 表现出色, 多次当选为劳动模范。1960年参军进入沈阳部队某部汽车连, 更加热情高涨地回报社会, 他用一颗火热的心从点点滴滴的身边小事做起, 在两年多的时间里立功三次, 被评为模范共青团员和节约标兵。

1962年8月15日, 身为汽车连班长的雷锋因公殉职。他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迹, 深深地感动着人们。

1963年初, 他的优秀事迹被公开报道后, 产生了很大的影响。1963年3月5日, 《人民日报》和《解放军报》 等发表了毛泽东的亲笔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随后, 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邓小平等中央领导人纷纷题词, 号召全国人民学习雷锋的共产主义精神品质。一时间, 全国上下掀起了学习雷锋的热潮, 雷锋精神传遍神州大地。从此, 学习雷锋的活动在全国经常展开, 而且不管政治形势如何变化, 雷锋精神经久长存。“向雷锋同志学习”逐渐成为树立社会主义新风尚的动员口号。

经典红歌学习雷锋好榜样幕后(经典红歌学习雷锋好榜样幕后)(1)

《学习雷锋好榜样》如何应运而生

就在毛泽东等中央领导题词发表的当天上午, 北京军区战友文工团团长晨耕、政委王引龙召集全体同志传达了毛主席的题词, 并说下午天安门有游行, 全团要去参加宣传活动。当时, 创作组的生茂和洪源也在和战友们一起学习。散会时, 时针已经接近10时了。

当时许多同志提议说, 我们是文工团, 下午游行的时候理应拿出一首歌来唱。

这个提议立即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赞同, 他们纷纷把目光投向了歌队队长、作曲家生茂和作词家洪源身上。

生茂此时也正被雷锋的事迹感动着, 觉得大家对他俩如此信任并寄予希望, 便义不容辞地对洪源说:“你写词快, 写个歌词吧, 午饭前一定要交给我!”

洪源心领神会, 高兴地说:“行啊, 我马上干!”

生茂, 原名娄盛茂, 1928年出生, 河北晋县人。1945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早在解放战争时期, 他就创作过不少歌曲;抗美援朝时他创作的歌曲, 在前线部队流传很广。1955年创作的《真是乐死人》, 至今还传唱不衰。 雷锋是1962年8月15日因公牺牲的。在毛主席为雷锋同志题词之前, 全军各部队已经开展了学习雷锋的活动。 通过几个月的学习, 生茂更加明白了一个普通的运输战士何以能获此殊荣。他佩服雷锋能在入伍两年多的时间里, 入党、当标兵、升班长, 两次立功受奖, 并当选为抚顺市人民代表。在同是军人的生茂的心中, 雷锋已经成为他的楷模。因此, 他决心拿出一首好歌, 以实际行动来学习雷锋。

洪源, 是生茂心有灵犀一点通的老搭档。洪源姓吴, 比生茂小两岁, 是北京市海淀人。1949年, 中国人民解放军六十三军围困北平时, 在海淀一带挖战壕, 准备在与傅作义的谈判一旦破裂就开打。这时, 洪源与十几位学生一起补充到生茂所在的六十三军文工团。从那时起, 志趣相投的生茂、洪源就开始联袂创作歌曲。围北平, 打太原, 进朝鲜……两人在烽火和硝烟中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1958年, 他俩又一起被选调到北京军区战友文工团。后来每当提及那段难忘的往事, 生茂总是说, 当年的那批学生, 特别是洪源脑子快, 聪明, 写词历来是雷厉风行, 他不但能写, 还是一位挺不错的男高音, 并且曾经登唱……

中午时分, 食堂已经开饭, 可生茂一点胃口也没有, 一心惦记着创作的事, 焦急地等着洪源送词过来。

上午10点接到命令, 下午2点就要上街宣传。吴洪源想, 要写出一首有分量的学习雷锋的歌词, 怎么入手好呢?他急中生智找出了《雷锋日记》和当时所有刊载雷锋事迹的报纸、资料反复翻阅着、学习着、思考着, 尤其是反复学习和体会毛泽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题词内容, 慢慢地, 对雷锋精神的实质和内涵有了越来越清楚的认识。

在苦思冥想中, 洪源忽然灵感一闪, 记起了好像有一位哲人曾说过: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毛主席号召我们向雷锋同志学习, 实际上是为我们树立了一个榜样。对, 就这样!他决定抓住“好榜样”三个字来做文章。有了主题, 吴洪源一气呵成, 用了两个小时就写出了歌词。他写了四段歌词, 分别从四个方面点明了学习雷锋的重点, 既有条理性, 又有概括性。歌曲的名字也通俗易懂、鲜明朴实, 就叫“学习雷锋好榜样”。

学习雷锋好榜样, 忠于革命忠于党, 爱憎分明不忘本, 立场坚定斗志强, 立场坚定斗志强!

学习雷锋好榜样, 放到哪里哪里亮, 愿做革命的螺丝钉, 集体主义思想放光芒, 集体主义思想放光芒!

学习雷锋好榜样, 艰苦朴素永不忘, 克己为人是模范, 共产主义品德多高尚, 共产主义品德多高尚!

学习雷锋好榜样, 毛主席的教导记心上, 紧紧握住手中枪, 努力学习天天向上, 努力学习天天向上!

生茂拿到歌词, 如获至宝, 马上仔细研读起来, 吃饭时两眼也没有离开歌词。原来, 前些日子, 他刚刚创作了 《雷锋进行曲》和《雷锋和我们在一起》两首歌。可是写完之后, 总觉得不太理想:一是内容有局限性;二是曲调不易为广大群众传唱。看了洪源的歌词, 心里憋着的疙瘩豁然解开了。他在想, 这首歌一定要有普及性、群众性, 部队战士能唱, 地方群众也能唱, 绝对不能“洋”, 必须是民族风格, 而且气势要浩浩荡荡, 高亢有力。他激动地说:“这首歌词写得太好了。我一定要让它插上音乐的翅膀, 飞遍全国!”

谱曲期间, 周恩来总理那富有韵律的题词在生茂的脑海里盘旋着, “向雷锋同志学习, 爱憎分明的阶级立场, 言行一致的革命精神, 公而忘私的共产主义风格, 奋不顾身的无产阶级斗志”。生茂觉得, 周总理的寥寥数语, 生动鲜明地刻画了一个平凡而又伟大的战士形象, 想着想着, 手握钢枪、巍然屹立的普通一兵雷锋分明矗立在眼前。

生茂情绪高涨, 边谱边唱, 不到一个小时就完成了作曲。

就这样, 两位年轻的军旅文艺工作者满怀着对党的热爱和对雷锋的敬仰, 雷厉风行, 珠联璧合, 一气呵成创作了这首歌。

谱完曲, 生茂怀着激动的心情, 从头到尾又唱了两遍, 觉得可以了, 才赶紧叫一位歌队队员把它抄在食堂门前的黑板上, 一是好让吃完饭的歌队队员试唱, 二是好请大家赶快提意见。大家唱了几遍都连声说好。

那时条件还比较差, 复制材料是用拓蓝纸复写两三份, 或刻蜡版油印几十份。可是, 游行出发的时间定在两点钟, 根本来不及, 于是大家各自往纸上抄, 人手一份。 抄完后, 合唱队简单地练了几次, 就匆匆忙忙出发上街宣传了。

经典红歌学习雷锋好榜样幕后(经典红歌学习雷锋好榜样幕后)(2)

《学习雷锋好榜样》曲作者生茂(1928-2007)

《学习雷锋好榜样》如何唱响神州大地

1963年3月5日下午, 天安门前红旗漫卷, 人海如潮, “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口号声此起彼伏。

金水桥畔, 伴着手风琴雄壮高亢的旋律, 北京军区战友文工团的成员充满激情地进行大合唱:“学习雷锋好榜样, 忠于革命忠于党。爱憎分明不忘本, 立场坚定斗志强……”这是一首人们从来没有听过的新歌, 歌曲气势激昂, 朗朗上口, 一下子就吸引住了周围的群众。看到这种情况, 曲作者生茂、词作者洪源都喜出望外。团里的领导立即指示歌队的同志分头向群众教唱。看教唱者们那颇为自信的神态, 有谁会想到, 《学习雷锋好榜样》刚刚问世两三个小时!

《学习雷锋好榜样》如此大受欢迎, 促使战友文工团开始了推广工作, 他们利用各种场合和机会教唱这首歌。 不久, 战友文工团在北京“中山公园音乐堂”演出, 开幕前, 著名作曲家晨耕、李劫夫和生茂在台下向观众教唱 《学习雷锋好榜样》, 场面十分热烈, 歌声和掌声此起彼伏, 蔚为壮观。

随后, 《人民日报》、《红旗》杂志、《解放军歌曲》等先后发表了这首歌曲;接着战友文工团首唱的录音, 由中央及各地广播电台向国内外播放。

一时间, 这首歌在大江南北如潮水般流传开来, 妇孺皆知, 人人高歌, 声势空前, 极大地推动了“学习雷锋活动”的蓬勃发展, 整个社会风气变得十分和谐:不管坐车还是去商店买东西, 人和人的关系好极了, 互相让座, 见面说声“同志你好”, “我为人人, 人人为我”的感人场面比比皆是。

1964年5月, 在“全军第三届文艺汇演”中, 合唱歌曲《学习雷锋好榜样》以及由洪源与刘薇作词、生茂谱曲、 马玉涛演唱的《看见你们格外亲》, 双双荣获“优秀奖”;

25年后的1989年, 在庆祝建国40周年“唤起美好回忆的那些歌”评选活动中, 《学习雷锋好榜样》又被广大听众推举出来, 再获“优秀作品奖”殊荣。

经典红歌学习雷锋好榜样幕后(经典红歌学习雷锋好榜样幕后)(3)

吴洪源

当年创作者解读新世纪如何学雷锋

唱雷锋, 学雷锋, 做雷锋, 是生茂矢志不移的追求。 2004年3月5日, 适值《学习雷锋好榜样》诞生41年, 这位著名的军旅作曲家回忆起41年前的情景, 仍然刻骨铭心。他说, 雷锋过去是, 今后也永远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 作为一名老共产党员, 他要永远记住雷锋的话:“人的生命是有限的, 但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 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

令人惋惜的是, 生茂于2007年去世, 享年79岁。

2012年, 当记者采访已82岁的吴洪源时, 他略显激动地说:“回头看, 这首歌我觉得没什么特点, 也没什么特别出色的地方, 主要是雷锋精神太深入人心了。”“一首好歌, 可能就是一把利剑、一枚炮弹、一支冲锋号。”他回顾总结说, 不同时代会有不同的歌曲, 但能长久流传的歌曲确有一些永恒的东西被人们认同, 那就是歌曲要表达生活中的真善美, 表达人类发自内心的情感。在他看来, 人人心中都有雷锋, 只要做好自己力所能及的小事, 就是发扬雷锋精神, “不管什么时候, 雷锋精神都不会过时。”随着时代的发展, 今天的人们对学习雷锋也有了不同的理解。吴洪源觉得, 社会发展需要英雄式的人物, 更需要做小事的普通人。

——什么是真正的雷锋精神?吴洪源说:“不管是螺丝钉精神还是集体主义, 说的都是奉献精神。讲奉献是雷锋精神的实质。当时人们之所以崇拜雷锋, 是因为战争年代已经过去, 没有机会去举炸药包、堵枪眼了, 可雷锋的出现, 告诉人们在和平时期做小事也能成为英雄。”

———雷锋精神在当下的社会还适用吗?吴洪源说: “当然适用, 只是换了一种说法。集体主义就是现在企业提出的团队精神;干一行爱一行就是爱岗敬业, 踏实工作;螺丝钉精神就是岗位责任制, 这些实质上都是一样的。”

———当前应该如何学习雷锋精神?吴洪源说:“只要人们把内心向善的一面放大就是学习雷锋精神。我们做不到有多大的丰功伟绩, 但可以做好力所能及的好事, 为慈善捐款, 为赈灾捐款等, 且不论结果如何, 只要我们做了, 问心无愧就好。不期望做个英雄, 做一个好人足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