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声明:本文为新华网客户端新媒体平台“新华号”账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华号的立场及观点。新华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281# 原创 作者:铁四师 蔡克芳 铁道兵战友 2020.5.23
过去人们常说,睡觉是很好的休息;现在人们又说,睡觉是很好的养生。不管怎样说,能够美美的睡上一觉,总是幸福惬意的事情。
烤睡
1970年冬天,我们16团3连在京原线担负铺架任务。我们班的具体工作是,架好一孔梁之后,立即往上背石碴,铺碴带;扛枕木,码均匀;抬钢轨,连接上;砸道钉,固定好。这个流程,须以抢修的速度来完成,以便架下一孔梁。这都是力气活,干上一会,汗流浃背。冬日河谷,天寒地冻,活停下来,浑身冰凉。只好找些干柴,笼火取暖。前面烤热了,后背还是凉的。那真是火烤胸前暖,风吹背后寒,于是转身烤后背。后背烤暧和了,困意、睡意都来了。找个大石头能挡风的地方,拣些干草一垫,往石头上一靠,立马睡着,一直睡到冻醒为止。这一觉很美,解乏,起来揉揉眼睛伸伸腰,又有精神了,迎接下一孔梁的抢战。
湿睡
在通古线搞铺架,我们的具体任务是铺轨。一列轨排车,有六组轨排,铺完需等送上下一列,这个间隙可以休息一下。铁路通过河北省三河县,两边都是玉米地。下半夜犯困,找来草袋往垄沟里一铺,当褥子;将铁锹把在两个垄台一横,当枕头,躺下倒头便睡。睡着睡着,衣服湿了,潮醒了。原来雨后地垄沟有水,草袋吸水;加上一人多高的玉米,滴着露水,衣服打湿了。或许是因为睡了一会儿,或许是因为有水激凌,反而不困了。这时轨排车也上来了,我们又继续铺轨作业。铁路就是这样在我们的双手上,一节一节的向前延伸。
躲睡
1975年我们从承德(承隆支线)转战到太原(太古岚线),军列到达太原西站,换装汽车,连夜进山。到了驻地,马不停蹄,平场地、搬石头、搭帐篷、安营扎寨。午饭过后,精疲力尽,找来床板,地上一放,躺下便睡。刚刚睡着,听到锣鼓声响,人声嘈杂。我问通信员,外面什么事。他告诉我,附近村庄的老百姓,敲锣打鼓,男女老少,欢迎我们来修铁路。我们的驻地是革命老区,当年华政委(华国锋)带着队伍在这里打过游击。我当时在营部当书记,迎来送往是我的一份工作。我问通信员:“谁在接待?”他告诉我:“通信班长陪着副教导员在接待。”好啊!我可以偷懒一把,躲在这里睡上一会儿。但不敢多睡,赶紧爬起来,继续忙活,赶在天黑之前搭好帐篷,让忙碌的营首长有个歇息的地方。
惊睡
睡觉有时也会遇到惊险。在太岚线,我们营部离团部,直线距离并不远,但进山便道没有修通,需要绕行阳曲县,沿着河谷半山腰的陡峭简易便道,进山出山。一次午饭后,我搭乘进山送料的汽车,去团部报送实力。嘎斯车爬山慢,发动机嗡嗡响,在车厢里不知不觉睡着了。突然咣噹一声,汽车一抖,睁眼一看,汽车撞到山上。我急忙跳下车,问司机怎么啦?司机满头大汗,脸色苍白,摆摆手,不说话。过了一会儿,缓过神来,说昨天收车晚,今天出车早,又累又困,打了个盹,下意识地把方向盘往右一打。左边就是几十米深的悬崖,如果往左一打,掉进沟里,就可能会到另一个世界去了。我们劝他别着急,找个地方睡一会儿,再开车。司机找到一块大石头,躺下果然呼呼大睡。当兵坐军车,遇险不止一次,但这次是最险的。现在偶尔回想起来,己经不是后怕,而是庆幸了。
曾记得一位名人说过,不会休息就不会工作。当兵在基层,不是会不会休息,而是因时、因地、因事、制宜,插空休息,换取精力,劳逸结合、砥砺前行。当铁道兵,就要学会这几种睡觉的本领。
(编辑:玉树临风,听心)
来源:新华号 铁道兵战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