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离我们很远,却又离我们很近,许多人,心起波澜之际,往往情不禁地吟出一两句诗词,或者生活的低谷,因为某句诗忽然振作。

从学前教育到高中,十几年的学习生涯,都离不开诗词的赏析。只是,或许源于对诗词本能的熟悉感,很多人学习的过程中,往往会忽视老师的讲解,望文生义,作出自己的理解,结果偏离了诗词本来的意义。

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特点(八百里分麾下炙)(1)

比如杜甫的“天子呼来不上船”,一直以为“船”就是交通工具。直至后来通过一些学者的讲解,才知道“上船”大概意思是整理好衣襟,这句诗是形容李白放荡不羁,即便是见唐玄宗,也衣衫不整,毫不在意。

还有李白的“仰天大笑出门去”,一直是以为诗仙描写自己当年辞去翰林学士的职位,离开长安城时的洒脱。直至后来才知道,这是他接到唐玄宗的诏令之后,以为自己会受到重用,开心地离开家,赴长安见唐玄宗去了。

尽管诗词些许字句的理解的偏差,也不影响对诗作的整体把控,但只有精准的理解字句之意,才能更充分的领会诗词中的艺术魅力。

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特点(八百里分麾下炙)(2)

南宋著名爱国词人辛弃疾,课本选录了他不少作品,都曾要求理解并背诵的,其中有一首《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令我印象尤为深刻: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虽然同为豪放派词人,苏轼比较偏向于看破世事的超脱,虽然豁达,但难免有独善其身的出世思想。

辛弃疾则有着兼济天下的积极入世的思想。他的词作中,无不体现着他想建功立业的伟大抱负,这首词又是如此。

这首《破阵子》,即便是不懂音律之人,读来也能感受到激烈鲜明的节奏,犹如战鼓擂动,振奋人心。

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特点(八百里分麾下炙)(3)

上阕首句便气势不凡。深夜,军帐中灯未熄灭,辛弃疾纵饮一番,趁着酒意在灯下舞剑。“剑”这个意象,经常出现在文人的诗歌作品中,对于他们来说,“剑”只是代指理想和抱负,并非实指。

但辛弃疾不一样了,他文武双全,曾率领50余人在数万敌军中擒获叛徒,武侠小说描绘的大侠,也不过如此。所以他笔下的“看剑”,令读者感觉剑芒毕露,英武不凡。

拂晓时分,辛弃疾在梦中回到了那个金戈铁马的战场,和那个响着沉闷悠远号角的军营。旁人眼中苦不堪言的军旅生活,在辛弃疾心中,反而有些美好,有些期待。这不是他热爱战争,只是为了迎来更好的太平生活,必须寄托于战争。

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特点(八百里分麾下炙)(4)

画面紧接着由个人的场景,伸展到整个军营。军营的将士们在一起聚餐宴饮,辛弃疾把牛肉分给手下的士兵们。各种乐器奏起,响着属于塞外的音乐,乐曲中有报国的慷慨,有出征的雄壮。

上学期间,因为看到后半句的“五十弦”,所以句中的“八百里”,也被我理解成了量词,认为是以夸张的手法形容兵多将广,就像刘备的八百里连营。刘备的连营被火烧,损失惨重,当日还曾嘀咕,辛弃疾用这个典故太晦气。

直到后来喜欢上诗词,才知道自己狭隘了,这是另一个典故,记载在《世说新语》中。魏晋时期,社会风气十分奢靡,达官显贵尤其喜欢攀比斗富。

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特点(八百里分麾下炙)(5)

晋朝的王恺,有匹良牛,可能是稀有物种,能跑能扛还好看,所以王恺给牛取了个名字,叫做“八百里驳”,大概意思就是像宝马良驹一样跑得快。

有一天,王恺和王济打赌,以八百里驳作为赌注,结果王恺输了。而王济赢了这匹良牛,却将其烤了吃了。这种行为,跟小马哥用钞票点烟的行为没有什么两样,而且使用几百万来点一支烟。

正所谓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魏晋时期这种极致奢靡的风气,一直为后世所诟病。辛弃疾用这个典故,我认为并不是单纯的指代牛,以及和“五十弦”对仗,而是表达自己为了能够领兵北伐,不惜一切的决心,即便散尽家财,也要组织宋朝将士,一起建功立业。

这种行为,和李白“五花马,千金裘”换酒是一样的豪情。只不过李白仅仅换酒酬友,而辛弃疾这种豪情是为了家国天下。

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特点(八百里分麾下炙)(6)

由此可见,辛弃疾想北伐,并不是贪图名利,想升官发财,而是他对故土爱得深沉,所以一生都想北伐收回故土。这种无私奉献的家国情怀,是令人崇敬的,

宴饮过后,在沙场检阅士兵,秋高气爽,兵精马壮,一切蓄势待发。

下阕,是作战的场景。战马在战场飞驰,跑得像名马的卢一样快。箭矢如雨点般互相发射,弓弦霹雳作响,犹如惊雷一般震耳。

写过战场诗词的诗人有很多,但是他们多是凭着想象,以及他人见闻所写出来的。像陆游算是上过前线的,但并没有上阵杀敌,不过是在战场后方。而辛弃疾,是在战场上拼杀过的,所以他才能将场景描绘得如此真实。

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特点(八百里分麾下炙)(7)

如果能够收复故土,为君王尽忠,让自己青史留名,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那人生也就没有什么遗憾了。然而,这一切都不过是辛弃疾梦中的场景,在梦中,他成为手握兵权的大将军,在现实中,他不过是一个被排挤的复线官员。

岁月荏苒,时不待我,辛弃疾梦醒之后,顾镜自揽,只见白发日增,不由得,长叹一声。

辛弃疾的前半生,跟随义军南征北战,叱咤沙场。不料后半生来到南宋,却被排挤,可怜词中之龙辛弃疾,只能对着白发唉声叹气,悲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