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2月22日消息 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官方微信,近日,国务院印发《“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四部门有关负责人表示,我国健康支撑体系不断健全,医养结合服务有序发展,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全覆盖,人均预期寿命提高到77.9岁。银发经济持续发展,老年用品制造业和服务业加快转型升级,产业规模和科技水平不断提升,新业态不断涌现。

我国居民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7 3岁(我国人均预期寿命提高到77.9岁)(1)

(图源自CFP)

稳步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 截至目前参保1.4亿人

《规划》提出稳步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有关负责人表示,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国家医保局牵头推进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工作,探索建立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和老龄化发展趋势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政策框架,指导试点地方围绕政策体系、标准体系、管理办法、运行机制等方面进行探索。目前试点工作进展顺利,取得阶段性成效,制度政策框架初步确立,多方共担的筹资机制、公平适度的待遇保障机制、协同配套的支付机制、标准体系和管理办法等基本建立,积极引入社会力量参与,探索社会化经办模式。制度目标基本实现,切实减轻了失能人员家庭经济和事务负担,在促进养老服务体系发展、推动劳动力供给侧改革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截至目前,试点城市达49个,参保1.4亿人,累计享受待遇达160万人。

织牢兜底性养老服务网 到2025年特殊困难老年人月探访率达100%

有关负责人介绍,《规划》提出要织牢兜底性养老服务网,将从三个方面进行部署:一是健全基本养老服务政策体系。建立基本养老服务清单制度,明确服务标准,为老年人提供分类服务。二是发挥公办养老机构兜底保障作用。在满足特困老年人集中供养需求的前提下,重点为经济困难的空巢(独居)、留守、失能、残疾、高龄老年人,以及计划生育特殊家庭老年人提供服务。到2025年,县级特困人员供养服务设施建有率达到100%。三是加快发展农村养老服务。以农村幸福院等为依托,构建互助养老服务网络。建立特殊困难老年人定期巡访制度,防范基本生活安全风险。到2025年,特殊困难老年人月探访率达到100%。

实现上述规划目标任务已经有了很好的实践基础。一是完善基本养老服务政策体系。制定出台老年人福利补贴、老年人能力评估标准等相关政策文件,加强与长期护理保险等领域的政策衔接。二是强化公办养老机构兜底保障能力。初步统计,截至2021年底,全国共有公办养老机构2.2万个,特困老年人实现“应养尽养”。三是健全县乡村三级农村养老服务网络。截至2020年底,全国共有农村敬老院1.7万家,农村互助养老设施13.3万个。农村留守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基本建立。四是不断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十三五”逐年扩大中央预算内投资,累计安排186亿元支持养老服务体系建设。2020年,全国共支出老年福利经费385.7亿元,养老服务经费131.3亿元。

首次提出“大力发展银发经济”

《规划》重点任务里专章提出“大力发展银发经济”,这在养老的五年发展规划中尚属首次。有关负责人表示,在供给侧,政策一直鼓励和推动老龄领域市场和业态发展。从需求侧,“十四五”时期,老年人口结构、经济社会条件都发生变化,老年人的需求结构正在从生存型向发展型转变,需求端的改变使银发经济的发展条件日益成熟。

“十四五”时期,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会同有关部门积极作为:一是加强规划引领。落实好《规划》的部署,重点推进银发经济相关的老年用品产业、科技化智能化升级、养老服务体系、健康支撑体系等领域。二是优化营商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打造包容开放的发展环境,完善便利高效的监管服务,让市场主体蓬勃发展、银发经济充满活力。三是支持产品创新。制定老年用品和服务目录、质量标准,加大老年产品的研发制造,积极开发适合老年人使用的智能化产品。四是培育服务品牌。打造一批创新力强、品质优良、标准规范的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为老服务优质品牌”,引导老龄产业集群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