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有句俗话叫作“无王不成庄”,意思是说姓王的人多,几乎每个村都有。而在胶东地区,有一个姓的人数仅次于王姓,几乎在每个县都有很多,那就是于姓。

文登于姓名人(于姓是乳山第一大姓)(1)

根据八九十年代的粗略统计,于姓在烟台和威海都仅次于王姓,而高于李、张、刘等传统大姓,在姓氏排名中列第二位,而具体到个别的县,于姓更是可以排到第一,乳山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根据上世纪90年代的统计,于姓在乳山有大约1.6万户人家,比王姓多出了1000多户,是当地的第一大姓。乳山当地的资料说,于姓在乳山每个乡镇均有分布,以南部沿海各镇和中部的夏村、大孤山两镇为多。在众多的于姓族人当中,按照不同的家族起源可以分为四大支派。

第一大支派是金朝时期,赤山(斥山)人于广搬迁到今天的乳山境内建立司马庄村,然后其后世子孙从司马庄村又逐渐搬迁到其他地方,如今南司马庄、东司马庄、小管村、圈港、赤家口、果枣夼、管村、玉皇台、滕河、风台顶、人石、官庄、于家庄、腾甲庄、战家夼、桑行埠、小疃、黄埠崖、金 岭、打磨、城阴、汪水、育黎、藏金夼、于家、流水头、李格庄、于家圈、孙家夼、于庄、辉湛、下万口、北东庄等村。都是于广这一支的后人。

说到斥山(现在荣成,离赤山不远,但两者意义不尽相同),是于姓人的根基所在。有句话叫作“天下于姓祖胶东,胶东于姓祖斥山”。胶东的于姓追溯起来,都与斥山有关,就连著名的文登大水泊的于姓,也是从这里搬迁而来。

第二大支派也是从斥山搬来,但年代稍晚,元末明初,由赤山先后迁士子于家、西泓于家、洋村、石头圈等村。

第三大支派就与文登大水泊有关了。史料记载,明末清初,午极、于家疃、于家屯、蓬家夼、铁山、小庵、李家兴、周格庄等村于姓由荣成县赤山先迁文登县大水泊,次迁境内。

文登于姓名人(于姓是乳山第一大姓)(2)

文登的大水泊是于姓的重要聚居地

第四大支派与前三者不同,前面的或远或近都是胶东当地人,而这支于姓人则属于从外省迁入。据说,芦头、水头两村于姓系明永乐年间后由云南从军海阳所落籍,封赠山、姜家庄等村的于姓,也都是他们的后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