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只能用一个词形容杭盖乐队,“血性”大约是最适合的一个。这支用母语演唱的摇滚乐队,将自我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与有血有肉的摇滚乐相结合,每每令人心潮澎湃不已。他们身上的血性,来自草原,更来自骨血深处对自由与宽广的向往。

杭盖乐队在国外火到什么程度(母语赐予他们血性)(1)

杭盖,在古老的蒙古语里意指一个有着蓝天、白云、草原、河流、山和树林的世界。杭盖乐队选择以此来给乐队命名,对自己民族文化和大草原万物天地的情感已不言而喻。不仅如此,他们的作品大多是描写家乡草原,蒙古的歌谣,蒙古族人的血性、奔放、热情、豪迈都唱在歌里。这也是人类共通的情感——故乡的亲切、亲人的温情、恋人的留恋、生命的思考,尽管杭盖是用母语歌唱,但并不会阻碍我们与歌中表达的情感发生共振,继而被打动、被击中。

杭盖乐队在国外火到什么程度(母语赐予他们血性)(2)

2007年,杭盖发行首张同名专辑《杭盖》。一出手即不凡,如同在一堆学院派中闯出来的“邪派”,杭盖像黄药师般裹挟一股亦正亦邪的气质闯入21世纪初那口水歌泛滥的乐坛。马头琴、陶布舒尔、呼麦,强烈而直接的蒙族色彩,组合吉他、贝斯、鼓三大件,将蒙族传唱世代的民歌重新编曲演唱,这一张专辑,民族色彩的强烈大于摇滚。这一年的年底,杭盖与荷兰的经纪公司Earth Beat合作,开始了海外演出的安排,也正是这个契机,让杭盖走上了墙内开花墙外香的道路。而此时的国人知道杭盖的,并不多见。

2010年,杭盖在他们签约的海外唱片公司World Connection的安排下,于全球发行第二张专辑《He Who Travels Far》(远行的人),专辑由美国制作人Ken Stringfellow和荷兰音乐人JB Meijers担纲制作。当时的英国《卫报》给予了这张专辑极高的评价,传统的呼麦和蒙古民族乐器的融合让这张专辑充满着浓烈的蒙古族色彩。欧洲卷起了杭盖风潮,令欧洲喜爱音乐的人毫无抗拒能力。

其后,杭盖登上世界各大音乐节舞台,杭盖如同自己的祖先一样,过上了马背上的生活,马不停蹄地辗转在世界各地演出,丹麦的Roskilde、匈牙利的Seiget、日本的Fuji Rock、世界最大型重金属音乐节德国Wacken,等等。与之相映成趣的是,境外,杭盖已经陆续踏遍了世界性超大牌音乐节,而境内乐迷对他们的认识却依然还仅是皮毛,少有人知或者全然不知。

毫无疑问,综艺节目依然是目前能短时间内将知名度扩散到最大的最有效途径,尤其对于杭盖这种在海外音乐节市场中成绩斐然的乐队。在适合的时机下,这一刻的到来只是迟早。

2015年第二季度的《中国好歌曲》,他们的出现令刘欢直接推杆,羽泉更是激动喊出名字,蔡健雅则是听到下巴掉地。他们24小时极限创作的歌曲《轮回》,一举夺得年度总冠军。在这个综艺舞台上,即便不是最完整的乐队阵容,但杭盖还是轻松地力压群雄,终于走进大众视野,并以超出他们想象的速度,在国内乐迷中火速“走红”。

好的音乐值得被更多人听见。那首24小时极限时间内创作的《轮回》,一气呵成。天地万物、世间众生都被写在歌里,这种惊人的创作力,如果没有过往累积的扎实的音乐创作基础,如果不是对金属和民族乐器的深谙,如果不具备丰富的现场演出经验,都无法达成。

终于,杭盖不再只是一支享誉国外的乐队,他们一举跻身于国内一线乐队之列。阿比鹿音乐奖、华语音乐传媒大奖、首届唱工委音乐奖CMA年度乐队奖、第十届国家精神造就者荣誉称号奖等等,奖项对于此时的杭盖而言锦上添花。没有什么能比让更多乐迷听到杭盖更重要的了。

正式签约国内经纪公司后的杭盖,于2016年发行了专辑《花斑马》,他们用一整张专辑来向草原的马致敬。于草原民族而言,马是生命,马是神灵。这张向神灵致敬的专辑,成就了世界级的典范。

《花斑马》之后的《故乡》,是杭盖音乐历程的巅峰,也是一张承前启后的专辑。这张唱游子与故乡的音乐专辑,即便依然是用蒙古语演唱,但在音乐理念上早已超越草原的界限。在制作人Bob Ezrin和顶级制作团队打造下,蒙古传统民族音乐和金属摇滚乐的契合在这张专辑中达到近乎完美的融合。

2019年杭盖最新专辑《杭盖与铜管》,专辑名字简单直接告诉了我们这张专辑的概念。爵士铜管乐带着古典、爵士、new age等更多音乐元素的融入,为杭盖的音乐赋予了新的听觉惊喜和震撼。

成军15年,他们始终在超越自我的路上。11月24日,我们将在2019北京国际流行音乐周上看到《杭盖与铜管》的现场演出,这场由杭盖与爵士铜管乐团共同打造的视听盛宴,将会在观众心中掀起怎样的情感风暴?让我们拭目以待。

杭盖乐队在国外火到什么程度(母语赐予他们血性)(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