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竹里馆

唐/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作者简介:

王维(约701-761),摩诘,河东(今山西永济西)人,祖籍太原祁县(今山西祁县)人,曾任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唐代诗人、画家,有“诗佛”之称。苏轼赞赏王维语曰:“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


七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诵读(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外诵读古诗词)(1)


诵读提示:

作者晚年曾在陕西蓝田的辋川居住。竹里馆是辋川别墅的二十景之一,应当是建在竹林里的屋舍。这首诗写山林幽居情趣。前两句写诗人独自一人坐在幽深茂密的竹林之中,一边弹琴,一边发出长长的啸声(吟咏、歌唱)。后两句写自己僻居山林,并不感到孤独,因为有那一轮皎洁的月亮在照耀自己。

全诗描绘出一幅月夜竹林弹琴吟咏图,表现出一种悠然闲适的心境和自得其乐的情趣。这就是王维诗的特色——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译文

独自闲坐在幽静竹林,一边弹琴一边高歌长啸。

深深的山林中无人知晓,只有一轮明月静静与我相伴。

注释

竹里馆:辋川别墅胜景之一,房屋周围有竹林,故名。

幽篁(huáng):幽深的竹林。

啸(xiào):嘬口发出长而清脆的声音,类似于打口哨。

深林:指“幽篁”。

相照:与“独坐”相应,意思是说,左右无人相伴,唯有明月似解人意,偏来相照。

长啸:撮口而呼,这里指吟咏、歌唱。古代一些超逸之士常用来抒发感情。魏晋名士称吹口哨为啸。


02.春夜洛城闻笛

唐/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诵读提示:

这首诗写乡思。主要叙述诗人客居洛阳的一个夜晚,听到抒发离别行旅之苦的笛声,勾起思念家乡和亲人的深情。

译文:

这是从谁家飘出的悠扬笛声呢?它随着春风飘扬,传遍洛阳全城。客居之夜听到《折杨柳》的曲子,谁又能不生出怀念故乡的愁情?

注释:

洛城:今河南洛阳。

玉笛:笛子的美称。

暗飞声:声音不知从何处传来。

声:声音。春风:指春天的风,比喻恩泽,融和的气氛等引申涵义闻:听;听见。

折柳:即《折杨柳》笛曲,乐府“鼓角横吹曲”调名,内容多写离情别绪。曲中表达了送别时的哀怨感情。

故园:指故乡,家乡。


七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诵读(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外诵读古诗词)(2)

03.逢入京使

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作者简介

岑参(约715-770),江陵(今湖北荆州)人,曾任嘉州(今四川乐山)刺史。唐代边塞诗人。从军多年,对边塞生活体验深刻,有《岑嘉州诗集》。代表作有《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诵读提示:

夲诗是诗人第一次远赴西域,半路忽遇老相识。立马而谈,互叙寒暖,知道对方返京述职,请他捎信回家的情景。

作者抓住这稍纵即逝的片段,抒写了报国与亲情难以两全的、以及思念亲人又不愿让亲人挂念的复杂感情。


七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诵读(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外诵读古诗词)(3)


04.晚春

唐/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 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 惟解漫天作雪飞。

作者简介:

韩愈(768-824),字退之,河阳(今河南孟州)人,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唐代文学家,教育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

诵读提示:

暮春时节,百花盛开,万紫千红,花木好像知道春天就要结束了,所以特别珍惜这最后的时光,争芳斗艳,尽情舒展生命的本色。而那些“无才思”的杨花榆荚,在春风中纷纷飘落,只晓得如雪花那样,毫无目的的漫天飞舞。

诗人用拟人手法描绘晚春景色,表达了对大好时光的珍惜之情。还寄寓着人们应该乘时而进,抓紧时机,创造有价值人生的意思。


译文:

花草树木知道春天即将归去,都想留住春天的脚步,纷纷争奇斗艳就连那没有美丽颜色的杨花和榆钱也不甘寂寞,随风起舞,化作漫天飞雪。

注释:

不久归:将结束。
杨花:指柳絮
榆荚:亦称榆钱。榆未生叶时,先在枝间生荚,荚小,形如钱,荚花呈白色,随风飘落。
才思:才华和能力。
解(jie):知道。

七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诵读(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外诵读古诗词)(4)

感谢阅读。精美内容每日更新,请多关注。

欢迎收藏、转发、点赞。

图片来自网络,如侵立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