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字声调(古字今读音已变)(1)

老二上小学三年级时,回家背诵古诗《山行》。我听到她把斜读成了(xié)音,我感觉不对,就说这个字应该读(xiá),并问她是不是读错了。孩子说:“不对啊,我们老师就是这样教的,你看课本上的注音就是(xiá)。” 我一看课本,还真是注音:(xié)。

我很奇怪,我们小的时候都是读(xiá)的。因为当年的老师都是这样教的:在古诗中,如果斜字在句子末尾,且为了与其它诗句押韵,就读(xiá),其它情况一律读(xié)。比如说刘长卿的《送灵澈上人》:“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中的“斜”字、现代汉语成语“斜风细雨”等都是读作(xié)的。

我还清清楚楚记得,前几年老大读小学时,还是读(xiá)音,怎么短短几年一过,就变成了(xié)音呢?况且,如果真读(xié)字音,就没有了韵律之美,这都有点变味了!就这个问题我请教了孩子的老师,又查了下相关的资料,发现古诗文中:以前我们读的斜(xié)骑(jì)衰(cuī),要读作:斜(xié)、骑(qí)、衰(shuāi)。

古字声调(古字今读音已变)(2)

带“斜”的古诗还有很多,如:“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等等,孩子们如果读(xié),虽已经不再押韵了,但不要认为是错误的。

古字声调(古字今读音已变)(3)

同样,带“骑”的古诗词也很多,孩子们如果读(qí),也是正确的:“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等等。

古字声调(古字今读音已变)(4)

那么有人会问了,“春未老,风细柳斜斜”中的两个“斜”字,难道也读成(xié xié)了?对的,你说得没错,现在就是读(xié xié)。

有人也会有疑问:难道“坐骑”也读成(zuò qí)了?对的,没错,现在不读(zuò jì)了。

现在,“斜”和“骑”都变成单音字了。不信请查11版以上的《新华字典》。用WIN10自带的微软拼音输入法中,也可以部分验证这个变化,你输入"zuo qi"字母就有“坐骑”词组,输入zuo ji则不会有词组。当然输入法不能作为标准,真正的标准是《新华字典》。

古字声调(古字今读音已变)(5)

而“衰”字不一样,还是有两种读音的多音字。但在“乡音不改鬓毛衰”中不再读(cuī),而是读(shuāi)。

古字声调(古字今读音已变)(6)

2019年《咬文嚼字》主编还说这是条假新闻,还有待审定。但到现在2022年了,标准的读音就是这样。不信你看看学生的教材,再查查《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新华字典》第11版,确确实实是这样改了。

为啥一些汉字的读音会有这样的变化?

首先,更改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化繁为简,降低学习难度。多音字改为单音字,本身就是属于这一种类型。这种改读音类型的字比较多,常见的有:

橙,统读 chéng,取消 chén(橙子)

  从,统读 cóng,取消 cōng(从容)

  脊,统读 jǐ,取消 jí(脊梁)

  迹,统读 jì,取消 jī(事迹)

  绩,统读 jì,取消 jī(成绩)

  框,统读 kuàng,取消 kuāng(门框)

  拎,统读 līn,取消 līng(拎东西)

  绕,统读 rào,取消 ráo(回绕)

  往,统读 wǎng,取消 wàng(往前走)

  寻,统读 xún,取消 xín(寻思)

  咱,统读 zán,取消 zá(咱们)

注意以下两个字,网传也改成了单音字,其实不是。可以在11版以上的《新华字典》中查证,它们是:  

古字声调(古字今读音已变)(7)

其次,“定音从俗”,符合大多数人的认知。也就是有些字本来大多数人读错的,现在扶正了。比如“呆板”本来读 ái bǎn,但是后来为了尊重大众的习惯,所以从 1987 年开始,这个词的读音更改为 dāi bǎn。还有,荨(qián)麻疹改为荨(xún)麻疹也属于这一种情况。

网传靡靡之音的靡,曾经读作mǐ,现统读mí。其实也是错误的,“靡靡之音”中的靡现在还读(mǐ)

古字声调(古字今读音已变)(8)

第三点,地名读音的变化。

安徽六安的“六”,到底应该读(lù),还是读(liù)?湖北“黄陂”的“陂”读(pí)还是读(bēi)?安徽“蚌埠”的“蚌”读(bèng),还是读(bàng)?广东“番禺”的“番”读(pān)还是读(fān)?等等。

我不是这方面的专家,无法给出准确的答案。说句个人的意见:尽量保持古语读法、按地方方言的读法,而不能全方位的依北京人、完全按照普通话的视角。毕竟,这些是包含了历史意义、地方文化的东西,我们最好不要扔掉的太多!当然了,我说了也不算!

总得的来说,字音的变化,不仅让家长遭遇尴尬,也让老师们常常感到有点绕。这种改变,让家长、语文老师并不完全赞同,很多专业人士也认为不够慎重。

虽然有很多异议,但事实就是这样,已经变了。你若不确定最新的读法,请参考《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新华字典》第11版。目前,这两个才是普通话规范读音的标准、权威的规范。

一些汉字读音变动带来的影响。

通过查新版字典也会发现,许多读书时期的“规范读音”现如今竟悄悄变成了“错误读音”,经常读错的字音,现在已经成为了对的。

说实话,特别是字音像“斜”这么一改,意境全无,让人很心塞。这些改动让我们离古音越来越远,诗词的韵律荡然无存,押韵和音律的美妙只能在记忆中回味!

你想想看,咱中国的汉字是音形义的结合体,特别是在古诗词、文言文里,音如果变了,韵就没了,音韵美也就不复存在,义更相应发生变化

著名文化学者郦波在自己的著作《诗酒趁年华》中,曾专门提到了关于古诗词中“斜”字的读音。他使用了苏轼《望江南·超然台作》“春未老,风细柳斜斜”来举例,认为这个字只有在读xiá的时候,才能够感受到一种春风荡漾、细柳成行的春意和春感。在她看来(也是很多人的感受),应该尊重古文化,保留传统经典的美。

说句实话:《现代汉语词典》这样权威的词典中,只有xié的读音是不太合适的。“斜”这个字在古诗词里用得太多了,最好加上xiá这个音。

再比如“解”字,也是个多音字,分别读作jiě、jiè与xiè,最常用的读法是jiě,有分开、打开、解除、演算诸义,而读xiè时,其中之一义为姓氏,如《水浒传》中的解珍、解宝,另外,山西有湖名解池,也读xiè,这也是不能随便乱改的。好在专家手下留情,没让解氏兄弟改姓。

有些专业人士说:为了规范现代汉语的读音与字形,国内成立了专门的机构,并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效。但是,在对于某些特殊汉字的处理上,仍存在着“一刀切”的粗暴

有的人说,历史总是不断向前走的,繁体字都能改为简体,读音为啥不能改?你的意见呢?

古字声调(古字今读音已变)(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