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又称灯节,灯谜节,上元节。节期即农历每年正月十五日。

元宵又称元夜,元夕。“元”指正月,“宵”和“夕”都是指夜晚的意思。

元宵节之所以称为“灯节”,因为元宵节当晚要张灯,观灯,耍龙灯。

关于元宵节的来历的传说简单介绍(你知道元宵节的由来吗)(1)

元宵节之所以称为“灯谜节”,因为正月十五夜,在灯的海洋里,五花八门的“灯谜”写在灯上,人们一边观灯一边开动脑筋猜灯谜。

元宵节之所以称为“上元节”,因为元宵居于“三元”之首的上元。

关于元宵节的来历的传说简单介绍(你知道元宵节的由来吗)(2)

所谓“三元”即正月十五为“上元”,七月十五为“中元”,十月十五为“下元”。

关于元宵节的来历的传说简单介绍(你知道元宵节的由来吗)(3)

元宵节的传说

其一

相传在很久以前,大地曾出现过一群凶恶的禽兽。这些家伙十分可恶,整天践踏农民的庄田,有一次人们打死了一只鹅,就惹下了一场大祸。

原来这只鹅是守护天宫大门的神踏,玉帝得知后,拍案大怒,决定在正月十五前后把人间的人畜财物烧光,以此来为神鹅报仇。

关于元宵节的来历的传说简单介绍(你知道元宵节的由来吗)(4)

这个决定传到一位被玉帝残害的宫女那里,宫女看到人间将要遭此大灾,就偷偷下凡,把此事告诉了人们。

人们为了避过这场灾难,就想出了一个欺骗玉帝的办法,即在正月十五夜里,家家户户都挂上灯笼,同时燃放烟花和花炮。是日,玉帝站在南天门上,把人间的灯火看成是烧毁人间的火光,非常高兴,以为这下子可算给神鹅报仇了。

关于元宵节的来历的传说简单介绍(你知道元宵节的由来吗)(5)

从此之后,每年正月十五,人们都要张灯结彩燃放花炮,久而久之便形成了元宵节俗。

其二

传说春秋末年,楚昭王在外出回宫的途中,发现江面上漂浮着一个白色的圆物,船工捞起后献给昭王。昭王令人剖开,见其瓤红如胭脂,香味扑鼻,食之味道美好,便令人请孔子赐教。

关于元宵节的来历的传说简单介绍(你知道元宵节的由来吗)(6)

孔子说:“此为浮萍之果也,得之者主复兴。”

此时正值正月十五,楚昭王大喜,于是诏令每年这一天需用粉面仿制此果,煮熟食之,以图吉祥如意。从此正月十五成为元宵节。

其三

根据有关文献记载,元宵节起源于汉代初年。汉高祖刘邦死后,吕后及吕氏家族把持朝政。吕后死后,刘邦的旧臣周勃,陈平等人在正月十五这天扫除了吕家势力,并拥立刘氏家族的汉文帝即位,将国家权力重新交回到刘邦的后人手中。

关于元宵节的来历的传说简单介绍(你知道元宵节的由来吗)(7)

汉文帝于是就在每年正月十五日夜晚出宫与民同乐,以示庆祝。这天的晚上就被叫做元宵,元夕,元夜。

其四

汉武帝时,京城长安有个年轻美貌,心灵手巧的姑娘名叫元宵。因为她制售的汤圆又香又甜,软滑爽口而驰名京城,后遂被选入宫为宫女。

关于元宵节的来历的传说简单介绍(你知道元宵节的由来吗)(8)

元宵身陷皇宫三年,时常想念家中年迈体弱的父母,日夜挂怀她和小弟的汤圆小店生意,但因宫廷戒备森严,无法逃出去。为此,她常常伤心落泪。

忽一日闻听其父母身染重病,因家中无钱治疗,病情日趋加重。元宵听后十分着急,恨急交加,心想在世不能为双亲尽孝,不如一死了之。

关于元宵节的来历的传说简单介绍(你知道元宵节的由来吗)(9)

于是她就跳入宫中御井,正好被汉武帝近臣东方朔看到,急忙上前搭救,然后又问她原因,并十分同情的对元宵说:“姑娘何必如此轻生,这样吧,我试着想个办法,让你正月十五与父母家人团聚……”

东方朔是汉武帝时的文学家,不仅才华横溢,诙谐幽默,而且主持正义,乐于助人,常以善辞巧辩,博得武帝的欢心,是武帝身边的近臣谋士。

关于元宵节的来历的传说简单介绍(你知道元宵节的由来吗)(10)

于是东方朔就炮制了四句谒语:“长安在劫,焰红宵夜,十五大火,火焚帝阙。”

后密谋由卦人传出,一时之下,长安城的谣言四起:“不好啦!不得了啦!因为我们待玉帝不周,玉帝下令火神于正月十五火烧长安城,以此惩罚庶民,恐怕连陛下也在劫难逃……”

关于元宵节的来历的传说简单介绍(你知道元宵节的由来吗)(11)

武帝闻言大惊失色,急忙召集左右谋士讨教避灾妙计。这时东方朔胸有成竹的献策说:“至于玉帝方面么,还得请陛下再下一道圣旨,即全城奉献火神,品尝汤圆的同时必须张灯结彩,燃放鞭炮,点燃焰火,通宵达旦,这样就可以瞒过玉帝,定保陛下平安。”

武帝听后笑逐颜开,频频点头,遂即传旨,照办勿误!

关于元宵节的来历的传说简单介绍(你知道元宵节的由来吗)(12)

元宵接旨之后,便乘出宫赶制元宵之机,见到了数年未见的父母双亲与小弟。与此同时,汉武帝在随从拥簇下,带上爱妃,宫娥离宫与庶民一起挂灯燃鞭炮。

关于元宵节的来历的传说简单介绍(你知道元宵节的由来吗)(13)

在大街小巷灯火通明,壮观美丽的灯海中,人们早已把那天灾忘得一干二净。

汉武帝也因正月十五皇宫安然无恙而大喜,于是便下旨,今后每年正月十五都要做汤圆,燃鞭放火,张灯结彩,从此就形成习俗,由于汤圆是元宵制作的,所以正月十五也叫做元宵节。

其五

根据史料记载,元宵节起源于汉代对太一神的祭祀。唐欧阳询撰《艺文类聚》载《史记》曰:“汉家以望日祀太一,从昏食到明。今夜游观灯,是其遗迹。”

类似这样的记载甚多,说明元宵节是由祭祀太一神演变而来的。

关于元宵节的来历的传说简单介绍(你知道元宵节的由来吗)(14)

汉时文帝,武帝,明帝都曾多次先后下旨正月十五要燃灯放鞭,这就是说,元宵节最早定型于汉代,其源应是古代先民对太一神的祭祀。

汉代以后,经历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各朝代,都有所发展。总之,“太一”为天子之尊贵之神也好,为北极星神也好,为充塞于天地万物之间的元气也好,都是古代人民崇拜和祭祀的对象。因此元宵节起源于古代先民对太一神的祭祀。

关于元宵节的来历的传说简单介绍(你知道元宵节的由来吗)(15)

吃元宵

看灯与吃元宵是元宵节的两大特色,正如清代著名诗人李调元诗中所说:

元宵争看采莲船,宝马香车拾坠钿。

风雨夜深人散尽,孤灯犹唤卖汤圆。


关于元宵节的来历的传说简单介绍(你知道元宵节的由来吗)(16)

元宵作为一种食品,最早出现在宋代,是由于当时叫“䭔子”的一种食品发展而来的。䭔(dui第一音)子,实际上是一种圆薄的饼,《玉篇》记载,蜀人“呼蒸饼曰䭔”。

诗人姜白石在一首《咏元宵》中写道:“贵客钩帘看御街,市中珍品一时来。”“市中珍品”指元宵。

在宋代,元宵的称谓较多。北宋称“上元油䭔”,又叫“油画明珠”,“焦子”,“乳糖元子”,“宝糖䭔”,“圆子”等。“圆子”之所以后来逐渐被选定为元宵食品,主要是因为它的形状是圆的。

元宵之夜,天上的月亮圆圆的,人们食“圆子”有祭月和拜月的意思,圆圆的“圆子”象征天上的月亮。

元宵夜全家人团聚在一起,吃着圆圆的“圆子”,仰望天上圆圆的月亮,寄托着人们希望团圆幸福的情思。


宋代女诗人朱淑贞《圆子》诗曰:

轻圆绝胜鸡头肉,滑腻偏宜蟹眼汤。

纵有风流无处说,已输汤饼试何郎。

诗人把“圆子”比喻成鸡头的果实,鸡头又名芡,“鸡头肉”即“芡实”。

关于元宵节的来历的传说简单介绍(你知道元宵节的由来吗)(17)

宋代诗人周必大《元宵煮浮圆子》写道:

今夕是何夕,团圆事事同。

汤官巡旧味,灶婢诧新功。

星灿乌云里,珠浮浊水中。

岁时编杂咏,附此说家风。

诗中的“团圆事事同”是说,元宵夜里月是圆的,圆子也是圆的,寓意人团聚的意思。

关于元宵节的来历的传说简单介绍(你知道元宵节的由来吗)(18)

诗中描写的水煮圆子的情况与今天水煮元宵的情况基本一样。圆子浮在水里,像珠子一样地翻滚,盛在碗里又是白白的,圆圆的,多么像天上的月亮。这可能就是后来把圆子称为“汤圆”的原因吧!

元代尹士珍在《琅环记》中讲了一个吃圆子的故事:“自从嫦娥奔月之后,她的夫君羿,昼夜想她成疾。正月十四夜里,一个童子来到有穷国宫殿求见羿,称是嫦娥派来的使者,说夫人知你非常想念她,她无法将至,明日正月十五,你用米粉做成丸,圆圆的如月,放在西北方向,呼唤着夫人的名字,三日夫人可将!后来,果真夫人将,羿与嫦娥团圆了!”

这个传说极富人情味,反映了在元宵之夜人们追求团聚的愿望。

关于元宵节的来历的传说简单介绍(你知道元宵节的由来吗)(19)

到了清代,可以说是,“元宵”“汤圆”“圆子”多种名称并存的时代,这可从清代剧作家孔尚任“紫云茶社斟甘露,八宝元宵效内做”的诗句中得到证明。

“效内做”即仿效内廷做的意思,正月十五内廷御膳房要做八宝元宵。

清人符曾在《上元竹枝词中》写道:

桂花香馅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

见说马家滴粉好,试灯风里卖元宵。

诗中描写了马家制作元宵的方法和卖元宵的情况。马家即马思远家,马思远是清代制作元宵的高手。清代已经把“园子”称作元宵了,其做法已基本与今天的做法一样。

关于元宵节的来历的传说简单介绍(你知道元宵节的由来吗)(20)

近代元宵不仅是正月十五的专用食品,而且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美味甜食小吃

元宵的品种很多,近代的元宵已经有了几十种做法。从大类分,有带馅儿的和空心的两大类。从口味来分,有甜,咸,香,酸,辣五大类。从馅儿的材料上分,在以糖为主和以菜为主两类。在以糖为主的馅儿中又有芝麻,桂花,枣泥,豆沙等若干种。现在还有许多水果味儿的汤圆。

关于元宵节的来历的传说简单介绍(你知道元宵节的由来吗)(21)

从制作方法上分,有水煮,油炸和蒸制三大类。刚开始做几个,在元宵的基础上加以发展变化,还有裹糯米的珍珠汤圆,外裹芝麻的芝麻汤圆等。

总之元宵的发展和精良制作,完全可以充分满足,种种不同口味的人们食用。更重要的是现在的元宵已经成为,平时人们喜爱食用的甜食小吃。

四川的赖汤圆,郭汤圆,安徽安庆的韦家巷汤圆,已成为老少妇幼四季咸宜的美食名吃。

关于元宵节的来历的传说简单介绍(你知道元宵节的由来吗)(22)

张灯结彩的历史

元宵节一到,人们都有张灯结彩的习俗,所以元宵节也叫灯节。

元宵节张灯起源于汉初,那时正值佛教自印度传入,东汉明帝刘庄十分笃信佛教,知道在印度有燃灯习俗,曾下令燃灯表佛,并亲自到佛灯寺燃灯。

佛教利用元宵节习俗扩大了自身的影响,融合了佛教习俗。

关于元宵节的来历的传说简单介绍(你知道元宵节的由来吗)(23)

到唐代,元宵节由挂灯发展到盛况空前的灯市,因为节日需要灯的人特别多,其制作工序繁杂,于是制灯与售灯的“灯市”应运而生。

京城灯市“做灯轮高二丈,衣以锦绮,饰以金银,燃五万盏灯,簇之如花树”。

唐明皇李隆基令人制作高达150 尺,30间大的灯楼。登楼上挂着珠玉,金银穗坠,风吹金玉,铮铮作响。

关于元宵节的来历的传说简单介绍(你知道元宵节的由来吗)(24)

杨贵妃的二姐韩夫人令人制作的灯山:“百枝灯树,高十八尺,竖之高山,上元之夜,百里皆光,光明夺目也。”

从上述记载,可以看出唐明皇时,元宵节所制作的灯规模之大,正如诗人崔液所吟:

玉漏铜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夜开。

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

到了宋代,灯节更是通宵达旦,热闹非凡,当时有人以五色琉璃巧妙制成各种奇异灯型,灯上还会有花卉百鸟,山水人物。

关于元宵节的来历的传说简单介绍(你知道元宵节的由来吗)(25)

为了鼓励人们到御街观灯,朝廷甚至规定:“凡来观灯者,赐酒一杯,因此,观灯者人山人海,人声鼎沸,前呼后拥,比肩接踵。

《东京梦华录》记载:“正月十五元宵,大内前自岁前至冬至后,开封府绞缚山崩,立木还正对宣德楼,游人已集结御街,两廊下奇术异种,歌舞百戏,鳞鳞相欠切,乐声嘈杂十余里。”

古代元宵节比之今天要热闹得多,隋代京城在宫门外,准备的戏场长达八里,歌舞者多达三万。

唐代把观灯的时间延长为三天,而且是法定假日,各官署都停止办公。宋代规定的放假时间为五天,明代的灯节时间最长,从正月初八挂灯,直到正月十七才落灯,百姓庶民都倾城出动,成为一年之中街头最为热闹的时候。

关于元宵节的来历的传说简单介绍(你知道元宵节的由来吗)(26)

毛主席笔下的“火树银花”,原来就是出自于被称为绝唱的唐代诗人苏味道的《正月十五夜》,这首千古流传的不朽诗篇“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之中。

元宵节除了保留着许多有趣的游戏习俗外,还流传着一些逸闻趣事。

“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成语就是出自于元宵节。相传宋代有个叫田登的人,会考当了州官,为了避“灯”与“登”同音之讳,他骄横跋扈,不许老百姓说“灯”“点灯”,只能说是“点火”。

关于元宵节的来历的传说简单介绍(你知道元宵节的由来吗)(27)

这个田登上任当了州官不久,在元宵节时贴出布告上写:“本州依例,放火三日。”由于他平时胡作非为,人们根本不买他的帐,针对布告便讥讽他是“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另一个有趣的故事是,公元1115年,居住在东北松花江中游的阿什和女真族建立了金国。1124年,有个中原的和尚被掳到金国,恰逢上元佳节,这个和尚就制作了一个大球灯,用高竿升挂起来。

金国人从来都没有见过这玩意儿,都十分高兴的前来赏灯,这时金国的皇帝,吴乞买也来观看,他惊讶的问群臣:“这个亮亮的玩意儿是什么东西?是不是一颗新出现的星星呀?”群臣将这盏灯球的来龙去脉向他作了禀报。

关于元宵节的来历的传说简单介绍(你知道元宵节的由来吗)(28)

恰逢这时发生了一场,被虐在金都的其他汉人哗变事件,吴乞买便把这盏灯的升起与之联系起来,误认为这灯是聚众闹事的信号。

由于他的无知,下令杀死了这位把中原文化传播到东北的无辜和尚,后来他的后代迁都北京,才懂得了中原庆祝灯节,那是一种节日习俗,根本不是什么哗变信号,后悔之际,也开始大张灯火,大闹灯节。

关于元宵节的来历的传说简单介绍(你知道元宵节的由来吗)(29)

花灯在争奇斗研中,不断发展与翻新,到明清时,北京王府井大街和前门外厂甸一带都曾开设了灯市,悬挂各式各样的花灯,并且以诗谜贴于灯上,供观灯游人猜射,谓之“春灯谜”。

其实花灯最早只有宫中和京师达官贵人,正月十五晚上在自家门口挂几盏,借以炫耀门庭。后来民间富户也相继效仿,灯市就应运而生,随着民间也买灯,挂灯,赏灯,久而久之,即成为习俗。

关于元宵节的来历的传说简单介绍(你知道元宵节的由来吗)(30)

后来更发展到赛灯,如在杭州举行全国灯赛,福州与苏州的花灯被评为上品,有诗曰:

春灯绝胜百花香,元夕纷华盛福唐。

银烛烧空排丽景,鳌山耸处现祥光。

这是描写当时福州与鳌山的盛况。这些福州花灯“纯用白玉,晃耀夺目,如清冰玉壶,爽澈心目”。

福州苏州的花灯在宋代就很有名声,种类也多,如万眼罗灯,是在罗帛上剪镂百花等极精巧图案,点燃灯烛,透出万眼。还有安徽的玻璃灯,它的骨架是用玻璃制成的,点然后明亮无骨,所以当时就叫“无骨灯”。

关于元宵节的来历的传说简单介绍(你知道元宵节的由来吗)(31)

宋代还有一种走马灯,宋人对其作了生动的描写。“飙轮拥骑驾炎精,飞绕人间不夜城。”

走马灯至少发明在1500年前,它的奇妙在于自动化。由于灯罩的旋转,画在上面的马宛如在不停的奔跑,故曰“走马灯”。

《燕京岁时记》记载:“走马灯者,剪纸为轮,以烛嘘之,则车驰马骤,团团不休,烛灭则顿止矣!”走马灯的关键部件,是放在蜡烛上方的一个纸轮。由于蜡烛燃烧,周围空气变轻而急速上升,引起灯内空气持续对流,这股热空气推动风轮绕轴旋转,带动与纸轮轴连在一起的灯罩“拥骑飞绕”。


关于元宵节的来历的传说简单介绍(你知道元宵节的由来吗)(32)

对于元宵之灯,我国历代诗人也竭尽咏歌之能事。江南第一风流才子唐伯虎在元宵之夜诗兴大发,曾有盛赞元宵灯会的绝妙诗句:“

有灯无月不娱人,有月无灯不算春。

春到人间人似玉,灯烧月下月如银

满街珠翠游村女,沸地笙歌赛社神。

不展芳尊开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


关于元宵节的来历的传说简单介绍(你知道元宵节的由来吗)(33)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如今我国元宵节的花灯品种繁多,五光十色,应有尽有,如玲珑剔透的熊猫灯,狮子灯,老虎灯,多姿多彩,栩栩如生的嫦娥奔月,天女散花,武松打虎,孙悟空,大闹天宫,还有民间年年都有的龙灯,云灯等。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未来的灯节会更加绚丽多彩。

关于元宵节的来历的传说简单介绍(你知道元宵节的由来吗)(34)

闹元宵

元宵节突出的特点是“闹”,而且是晚上“闹”。众多的群众游乐内容都是在“闹”中取乐,以“闹”逗人。这一晚上举国上下,长城内外,都在闹元宵,这一夜是一个难得的狂欢之夜。

顾禄《清嘉录》“闹元宵”条记载:“元宵前后,比户以锣、鼓、铙、钹敲击成交,谓之闹元宵。有跑马、雨夹雪、七五三、跳财神、下西风诸名。或三五成群各执一器,儿童围绕以行,且行且击满街鼎沸,俗呼‘走马锣鼓’。”

从这段记载可以看出,清代的闹元宵主要是指元宵节时的一种乐鼓游行活动。

关于元宵节的来历的传说简单介绍(你知道元宵节的由来吗)(35)

正如清代范来宗《锣鼓》诗描写的那样:轰连爆竹近还遥,到处喧阗破寂寥。听去有声兼有节,闹来元旦过元宵。太平响彻家增乐,开道声稀巷转器。取次春风催劈柳,卖饧时近又吹箫。以乐舞锣鼓为主体的闹元宵节俗,据一些资料记载,至少可以上溯到宋代。

《东京梦华录》记载:“每逢灯节,开封御街上,万盏彩灯垒成灯山,花灯焰火,金碧相射,锦绣交辉。京都少女载歌载舞,万众围观。游人集御街两廊下,奇术异能,歌舞百戏,鳞鳞相切,乐音喧杂十余里。”

大街小巷茶坊酒肆,灯烛齐燃,锣鼓声、鞭炮声齐鸣,百里灯火不绝。

关于元宵节的来历的传说简单介绍(你知道元宵节的由来吗)(36)

宋代著名词人辛弃疾在《青玉案•元夕》中吟道: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萧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关于元宵节的来历的传说简单介绍(你知道元宵节的由来吗)(37)

这首词描写了元宵节夜繁华熙攘的动人情景。在这灯月交辉的夜晚里,似有一位美丽多情女子,却自甘寂寞,独立于冷清之处,词意蕴藉深厚,别有寄托,耐人寻味。

元宵灯夜,男女青年倾城出动,这也给有情恋人提供了相见良机。唐宋时,闺中女子一向禁止外游。

《女论语》“立身章”中曰:“内外各处,男女异群,莫窥外壁,莫出外塞,出必掩面,窥必藏形。”这些规定,男女不得在一起,女人不得向墙外看,不得走出庭院,如果走出庭院则必须掩面藏形。

也就是说,妇女只能在家围着锅台转。这些封建礼法从多方面束缚了妇女的手脚,但到了元宵节,可以开戒或弛禁。

关于元宵节的来历的传说简单介绍(你知道元宵节的由来吗)(38)

青年男女盼此良辰,乘机相约、幽会,结伴出来观灯看社火,在灯火稀疏之处,郊外名胜之地,都有深闺妇女的芳踪。

宋晁冲之《传言玉女》词中描写了元宵夜一对男女相会的情事:

绣阁人人,乍嬉游,困又歇。笑匀妆面,把朱帘半揭。娇波向人,手拈玉梅低说:相逢常是,上元时节。

词中的女子,约定与男子在元宵夜相会,把元宵之夜看成是他们传达爱情的最好机会。

宋欧阳修在《生查子•元夕》词中亦曰: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这首缠绵悱恻的元夕词,正是描写当年青年男女追求自由爱情的真实写照。

关于元宵节的来历的传说简单介绍(你知道元宵节的由来吗)(39)

词中反映了一对情人的爱恋之意:去年元宵节的时候,灯市如昼,我与你在黄昏时候幽会,一时诉说不尽胸中的爱慕之情,当时月亮爬上那柳树梢头。

今年的元宵夜,月亮街灯依旧,可是我却没有再见到你,忧思的泪水落满衣袖。

有人说元宵之夜是中国的情人节,这种说法不是没有道理的。元宵灯俗自形成以后,一直备受重视,不但民间一般男女老少,摩肩接踵地充街塞巷,连司马光的夫人也要到市上去看灯赏景。

司马光惊奇地问:“家中有灯,何必到市上去看?”夫人说:“我还要看游人。”

于是司马光笑着说:“难道我是鬼?”可见那辉煌绚丽的灯海和如云的仕女,鼎沸的笙簧声,是何等引诱人心!

正像南宋女诗人朱淑真《元夜》中所描写的“火树银花触目红,揭天鼓吹闹春风”一样。那么外面又是如何个闹法?

关于元宵节的来历的传说简单介绍(你知道元宵节的由来吗)(40)

听一听山西五台灯歌中的《五女观灯》,你就明白了:

正月十五好热闹,家家户户把灯瞧,叫一声张大、刘二、三嫂、四嫂和五嫂,咱们五人商议好,快快换上新花袄,背转丈夫把灯瞧……

上了灯桥用目观,十二盏龙灯点全了,天上灯云头吊,蝴蝶灯空中绕,莲花灯瓣开了,走马灯来回跑,喜鹊灯树上叫,兔子灯遍地跑,老虎灯沿山绕,绣球灯手中抛,玉花灯壁里瞧,好一个狮灯笼一身身毛,猛抬头观天灯挂,买卖人挂起公平灯。

独行千里灯一盏,二仙传道二盏灯,三战吕布灯三盏,四马桃花四盏灯,五子登科灯五盏,南斗六郎六盏灯,北斗七星灯七盏,八仙过海灯八盏,九天仙女九盏灯,十面威风灯十盏……此歌歌词共分四段,各段同唱一个曲调。

据说,这是上个世纪50年代著名表演艺术家郭兰英在元宵节曾唱过的民歌。

关于元宵节的来历的传说简单介绍(你知道元宵节的由来吗)(41)

耍龙灯

耍龙灯,也称舞龙灯或龙舞等。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古。

传说,早在黄帝时代一种《清角》的大型歌舞中,就出现过由人扮演的龙头鸟身的形象。

龙作为中华民族想象中的神物,早在五千年前,我们的先民就把它创造出来了。何谓龙?

关于元宵节的来历的传说简单介绍(你知道元宵节的由来吗)(42)

李时珍《本草纲目》曰:“龙,其形有九,身似蛇,脸似马,角似鹿,眼似兔,耳似牛,腹似蜃,鳞似鲤,爪似鹰,掌似虎是也。”

龙,其实是一种传说中的灵异物。但在古人心目中,龙具有呼风唤雨、消灾除疫的功能。

龙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实在是太重要了。所以,我们都自称是龙的传人。

自古以来,我们的祖先把龙看做是“四灵”之一,是能给人们带来风调雨顺、四季平安的神物。

那么,用舞龙的方式来祈求平安和丰收,也是十分自然的事情了。

关于元宵节的来历的传说简单介绍(你知道元宵节的由来吗)(43)

舞龙的表演反映着中华先民的多种观念:或者是表示欢庆,或者是祈求年年丰收,或者是舞龙求子。

据《中华全国风俗志》记载,湖北武昌正月有舞龙祈子之俗:

正月十三至十五为龙灯期,俗称之弄龙。龙竹制糊以彩纸,连多数竹环成身。

身内有灯座,下有柄,人持柄而弄。昼则身披彩衣,夜则具灯火,鼓乐随之。按户循行,户必奉香礼之。

年中生儿必挂红于角,供以三牲。求子者往往许旗炮,弄龙人遇富户必盘绕多时,以耗鞭炮,富者亦是奖大励之。

从这段记载可以看出,生了儿子要感谢龙,没有生子的要向龙祈求。

湖南长沙亦有类似习俗:“妇人多年不生育者,每遇龙灯到家时,加送封仪,以龙围绕妇人一次,又将龙身缩短,上骑一小孩,在堂前绕行一周,谓之麒麟送子。”

在秦晋交界的河东一带也颇盛行此俗。每到正月十五闹龙灯时,龙身上骑一手举纸花树枝的小孩,伴以花鼓乐队,走街串户。

关于元宵节的来历的传说简单介绍(你知道元宵节的由来吗)(44)

每到一户,引龙者喊道:“麒麟送子。”宅主便出迎,敬引龙者一杯喜酒。引者送纸花给宅主,宅主接纸(子)后,以送封还礼为谢。

舞龙发展到今天,常见的有纸龙、草龙、绸龙、竹龙。有用木板或铁架连接的节节龙,有单人与双人龙。

每条长龙由11人或13人组成,最长的由百人组成,在龙前面都应有一位手举绣球者引诱着龙去扑抢、玩耍。

戏耍的主要动作是模仿想象中的蛟龙扑抢宝珠的形状,忽左忽右,忽高忽低,或摇头,或摆尾,或盘旋,或腾挪,可在不同大小的场地上表演不同规模的花样动作。

关于元宵节的来历的传说简单介绍(你知道元宵节的由来吗)(45)

在表演时,都有锣鼓在旁边按照龙舞步姿助威。

舞龙之所以又称舞龙灯,是因为舞龙和花灯是分不开的。

有的地方,龙头本身就是一盏灯;更小的地方,在舞龙的同时,周围就有不少的彩灯助威。如果是晚上,除了周围是一片灯火辉煌之外,还要“放花”。

关于元宵节的来历的传说简单介绍(你知道元宵节的由来吗)(46)

所谓放花,就是将装在若干竹筒或铁管中可以点燃的礼花,在不同的方向,同时喷射在龙身上,舞龙者则以最敏捷的速度和蜿蜒盘旋的动作,将四面八方喷射而来的火花挡在龙身之外。

沾在身上的火花越少,表明舞龙者的技艺越高。这种火花如果是大量地集中在龙衣的布幅上,会把整条龙烧得千疮百孔,表演者如果动作不协调,或技艺较差,或是掌握时间没有恰到好处,最后此龙就被烧得只剩下一个骨架。

每到此时,舞龙者仍是个个精神焕发,被观众视为英雄一般。正因为如此,所以有的地方干脆就把它叫做火龙或烧龙灯。

关于元宵节的来历的传说简单介绍(你知道元宵节的由来吗)(47)

烧龙灯最为惊险壮观的是放“铁水花”,即一个人预先将生铁熔化的铁水用小勺舀出一点,从高处向下倒。

与此同时,另一个人用木板迎上猛击铁水,将火红的铁水顿时击打成一片很细的扇状微细颗粒从天而降,犹如天女散花一般。如果有几个人从不同的方向同时向空中击打铁水,整个舞龙场地就会笼罩在一片火海之中,场面十分壮观。

关于元宵节的来历的传说简单介绍(你知道元宵节的由来吗)(48)

舞龙队员技艺高超者,全都不穿上衣,赤膊上阵,表现了硬汉子们的英雄气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