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睿:《感知随想录》(52)

感知与存在

感知是什么?感知就是感到和知道,我们获取事物信息的方式就是感知,信息只能以“感知”来呈现,不感知无信息。那么信息是怎样的一种存在?信息来自于哪里?信息与感知之间是种什么关系?我们获取的信息是物质的,因此我们极容易想象成,信息是物质存在的反映,信息来自于物质,信息只是被我们感知到的,我们的感知只是作接收信息的作用。这就是说,存在早在我们感知之前就存在了,只是被我们感知到了,我们的感知从始至终只起到了一个认识存在的作用。

存在是什么?存在就是在感知。“在”字已经说明了感知与存在的关系,感知与存在是种“在”的关系,在感知才有存在,在存在才有感知。“在”是现在时态,不是过去时态。这里的因果关系是:正因为现在在感知,所以才会有存在存在;不是正因为有存在存在,所以才能感知到存在。存在是已经存在还是正在感知的存在?存在难道不是只能在感知吗?不在感知的存在怎么在感知中存在?感知是一个通道,存在在感知的通道中才呈现为存在,不在感知通道中的存在不能被感知。这就是说,我们所假设的存在根本就不存在,存在是在感知,还需要假设它干什么?

醍醐灌顶和顿悟(醍醐灌顶的智慧)(1)

我们始终不明白,存在的因就在我们自己身上,正是我们在感知,所以才会有存在存在。我们在感知的前提是不能忽略掉的,我们没有权利否定感知,也不能无视感知,感知限制着我们的存在,感知使存在有了规则,这些规则就是我们感知到的冷热、温凉、远近、大小、高低、上下、香臭、甘苦……这些都是物质原有的属性被我们感知到了,还是我们的感知创造了这些感知的属性?它们是被物质创造的,那物质是被什么创造的,这里就逻辑不通。而它们是被感知创造的,感知是被什么创造的?这里的“感知”是感知规则和逻辑,感知规则和逻辑被谁创造,我们无法得知,因为它是反感知,反感知的答案只在非感知里。

醍醐灌顶和顿悟(醍醐灌顶的智慧)(2)

感知的起源在非感知,物质的起源只能在非物质。所以,唯物主义的物只能在唯心主义的心中找到答案,而同样的,唯心主义的心也只能在唯物主义的物中找到答案。这揭示了一个很简单的道理,镜不自照。对于感知而言,感知自身即是非感知;对于存在而言,存在自身即是非存在。非感知是非感知的存在,非感知不是不存在,只是在感知存在中表现为不存在,感知与存在的“在”关系也在非感知里终止。所以,非感知是使感知存在的根据,这也是非感知对我们的意义。

醍醐灌顶和顿悟(醍醐灌顶的智慧)(3)

非感知存在与感知存在是完全不同的,不能将两者用来比较。感知存在是闭环运动着的,而非感知存在则在这个闭环运动之外,我们只能在感知存在中存在,不能在感知存在之外存在。物质、生命、精神、意识均在这个闭环的感知运动中存在,均是这个闭环感知运动的产物。这不是说扩大感知存在范围就能感知到非感知存在,扩大感知存在范围只能提高存在度,但那已经足够了。(接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