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做个小实验。
捏住鼻子,用嘴巴鼓气,你有什么感觉?
你能感觉到耳朵里的鼓膜在向外鼓胀。
实验证明你的耳朵跟口腔是相通的。
在你吞咽食物,或者打呵欠的时候,也能感觉到咽喉活动引起鼓膜的膨胀。
为什么耳朵会跟口腔连通呢?
这个问题的答案藏在一条鱼的身上。揭开这个秘密的科研论文,已经由中国、瑞典、英国三国科学家联手发表在2022年5月的国际生物期刊《生态和演化前沿》上。
在漫长的演化路上,第一条鱼从海洋爬上陆地后,成为陆地上所有脊椎动物的先祖。科学家逐渐在化石和胚胎中,找到人类跟鱼类身体的对应结构。其中,最新的一个发现是人类中耳腔的鼓膜室,由鱼鳃上的喷水孔演化而来。这个发现很有趣,跟大家预期的不一样,并不是鱼耳结构演化成人类的耳朵,而是鱼鳃结构演化成为人类的耳朵。我们从头说起。
鱼类鼻孔和喷水孔的区别
5.3亿年前的寒武纪,海洋里出现了最古老的脊椎动物。1亿年后,海洋里的鱼族兴旺发达。
鱼族分为两大类,硬骨鱼和软骨鱼。软骨鱼很少,我们最熟悉软骨鱼是鲨鱼和蝠鲼。除了软骨鱼外,江河湖泊和海洋里的大多数鱼类都是硬骨鱼。
古代硬骨鱼脸颊上的鼻孔演化成我们的呼吸结构,鳃盖上用来呼吸的喷水孔演化成我们的耳朵结构。
先解释一下,鱼类的喷水孔不是鼻孔。鼻孔长在眼睛的前面,喷水孔长在眼睛的后面。现代鱼类鼻孔的作用不是用来呼吸,而是用来闻味道。现代鱼类身上的喷水孔,才是用来呼吸的。
- 鱼的鼻孔
图片上可以看到,在鱼的脸颊上,眼睛的前面,每边有两个小洞,这是鱼的鼻孔。跟我们连通身体的鼻腔不一样,鱼的鼻腔没有接通身体内部,它只是一个长在脸颊上的U型通道。U型通道的底部是嗅觉感受器,通道两头开口,这是鱼类的前鼻孔和后鼻孔。水流从前鼻孔流入,后鼻孔流出,流经通道底部时,嗅觉感受器收集水中的气味分子,鱼就能闻见味道了。
- 鱼的喷水孔
鱼类的喷水孔长在鱼眼睛后面的鳃盖上,位于颌弓和舌弓之间,是一个退化的鳃裂。
软骨鱼身上的喷水孔,主要用途是吸入水流。水流进入喷水孔,辅助鱼类从水中吸收氧气。而硬骨鱼身上的喷水孔,可以直接用来吸入空气,比如多鳍鱼。不过现代硬骨鱼中,不少种类的喷水孔已经消失了。
图片上是多鳍鱼,多鳍鱼拥有原始的,可以用来呼吸的肺。当水中氧气浓度降低时,你会看见多鳍鱼冒出水面,通过头顶上的喷水孔呼吸,发出响亮的吸气声。
那么现在问题来了,喷水孔是怎么形成的,为什么说它是退化的鳃裂?我们接着看化石证据。
浙江和云南挖掘的古鱼化石证据
2002年,中科院古脊椎所研究团队在浙江长兴,挖掘出一种原始的真盔甲鱼化石,取名曙鱼。团队把曙鱼带到瑞士苏黎世进行无损扫描,然后重建了三维复原。
曙鱼在眼睛后面的第一个鳃囊,是位于颌弓和舌弓之间的舌颌囊。舌颌囊跟后面的5个鳃囊完全一样,并没有退化的痕迹。也就是说,在现代鱼类鳃囊退化成喷水孔的位置上,曙鱼拥有一个完整的鳃囊结构,并没有退化成喷水孔。
2017年,研究团队在云南曲靖,挖掘出一种宽甲鱼的化石。宽甲鱼化石上,在眼睛后面的第一个鳃囊中,完整地保存了鳃丝的痕迹。宽甲鱼化石,进一步证实了盔甲鱼眼睛后的第一鳃囊是具有正常呼吸功能的鳃,而不是退化的喷水孔。
两种化石为喷水孔的起源提供了最确切的解剖证据。研究团队自此基础上,建立了从鱼类喷水孔到人类中耳的演化序列。
古鱼登陆后,鼻孔用来呼吸,喷水孔演化成中耳腔内的咽鼓管
早期的硬骨鱼通过喷水孔呼吸。
过了几千万年后,出现了肉鳍鱼,比如肺鱼。肉鳍鱼已经拥有了陆地生活的必备条件,有肺,不用通过鳃,能直接用肺呼吸。肉鳍鱼没有继续用喷水孔呼吸,而是打通了外部鼻腔和口腔的连接,开始用鼻孔呼吸。
当鼻孔变成主要的呼吸通道之后,原先进气的喷水孔变得多余了。
登上陆地的古鱼类,面临全新的生活环境,继续发展新的感官,这时,失去呼吸功能的喷水孔演化成了中耳腔内的咽鼓管。
看图片,咽鼓管是人体的一个深藏不露的独立结构,一端接通柔软的鼻咽部,另一端接通中耳。咽鼓管在大多数时间处于关闭状态,当你打呵欠或是吞咽的时候,它会瞬间开放,让空气从鼻咽部进入鼓室,保持中耳鼓膜内外的气压平衡。这也是开头小实验时,你能感觉到的鼓膜外胀现象。
最后回到文章开头的那个问题:为什么你的耳朵会跟口腔连通呢?
古鱼类的喷水孔连通了口腔和鱼鳃,这是它的呼吸通道。而当喷水孔演化成咽鼓管后,依然接通着你的口腔和耳朵。
口腔和耳朵相连,这是古鱼祖先留在你身上的烙印,证明在4亿年前,你曾经用鳃呼吸过。
好了,鱼类喷水孔的秘密先聊到这儿。
关注法兰西is培根,为你讲解自然界的秘密,下期见。
参考资料:
1、The Evolution of the Spiracular Region From Jawless Fishes to Tetrapod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