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来,伴随着地缘政治动荡和大宗商品价格上涨,「通货膨胀」一词牢牢占据着各大财经媒体的头条,时不时就能看到各种破纪录的数据,在夺人眼球的同时也引起不少年轻人的好奇,通货膨胀究竟意味着什么?

这不奇怪。千禧一代(80、90后)的年轻人虽然亲眼见证了国内房价的史诗级上涨,但却从未经历过严重的通货膨胀,自然难以感同身受。虽然不时有「蒜你狠」、「姜你军」这样零星的超高物价,但30年来国内物价总体稳定,没有值得被历史铭记的通胀发生。

1.什么是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顾名思义,就是一段时间内一般商品价格持续且显著地上涨的现象。

作为一名普通消费者,你连续几个月的账单上都比之前多了几十块,但你甚至找不出钱多花在了哪,此时你就在经历温和的通货膨胀。物价上涨如此隐蔽和温和,以至于你毫无察觉,也不会想要检讨和改变自己的消费方式。

作为一个对价格敏感的消费者,你察觉到超市的很多商品都更换了新的价格标签,你在蔬菜区和肉品区之间权衡了很久,并且放弃了购买水果的打算。此时,你就在经历急剧的通货膨胀,价格上涨如此显著使你不得不重新考虑自己的消费方式,缩减一些不必要的开支。

什么是通货膨胀它有哪些表现(什么是通货膨胀)(1)

本轮美国的通胀已创出40年来的新高

在你坐公交车时,售票员要求你下车时买票而不是上车时,因为这段时间内票价已经升高了,这就是恶性通胀的一种表现方式。此时,正常的商业活动已难以维持,社会陷入动荡,个人生存受到威胁。

可以看出,任何时候通货膨胀都不是一个褒义词。轻则会削弱消费者的购买力,重则会引发社会动荡,造成王朝更替。这并非危言耸听,历史上宋、元、明、清和民国的覆灭都伴随着严重的通货膨胀。

2.通货膨胀的成因?

很多复杂的社会现象背后都只有一个简单的原因,通货膨胀也是如此。总结下来就一句话:过多的货币追逐过少的商品。

按照经济学家弗里德曼(Milton Fridman)的说法,即「通货膨胀都是货币现象」。因为在我们这个时代,已经很少有绝对短缺的商品,所谓「短缺」大都是华尔街制造的概念,他们要不时创造出一些短缺以此来炒作牟利,就比如之前被疯炒的原油现在已慢慢不再短缺。

什么是通货膨胀它有哪些表现(什么是通货膨胀)(2)

通货膨胀

按照上面的论述,通货膨胀不仅会降低个人购买力,还有可能引发社会动荡。那么问题来了,政府为什么还要超发货币引发通货膨胀呢?

大部分是凯恩斯(John Keynes)的锅。二战后,各国政府普遍接受了凯恩斯提出的「有效需求不足理论」,认为当经济陷入衰退时,政府可以通过超发货币和财政刺激的手段来提高社会总需求,使经济重回扩张区间。货币被当成了一种宏观调控的手段。

还有政府不愿明说的理由。众所周知,政府不事生产,它的收入主要来源于税收和发债,但其实通货膨胀也是一种隐蔽的收入来源,效果相当于对所有持有货币的人征收了一次税。

我们不应该用恶意去揣测政府的行为,其实这只是通货膨胀的一种副作用,任何理智的政府都不会用这种饮鸩止渴的方式来增加其收入。

但历史上多次发生过这种事,未来也还会发生。

法国在1797年发生了2/3破产,即对2/3的公共债务进行违约,再加上政府发行抵押债券导致的高通胀,顺利解决了旧王朝遗留的债务问题。

英国在20世纪50年代,政府债务一直占到了其国内生产总值的200%以上,后来经过了70年代的高通胀时期(年均接近15%),才下降到了50%。

不止是英国,整个西方世界在经历了那一轮通货膨胀之后,其政府债务占GDP的比重都出现了大幅下降。

如今,美国政府债务占GDP的比重已接近140%,总量已超过30万亿美元,如此庞大的债务严重威胁着美国的金融安全,到了不得不解决的时候了。

什么是通货膨胀它有哪些表现(什么是通货膨胀)(3)

美国政府债务占gdp的比重

美联储似乎想要复刻70年代那段历史。疫情之后,美联储立即实施了零利率和无限量化宽松政策,开启了史无前例的货币大放水,资产负债表规模较疫情前扩张了2倍多,达到了8.8万亿美元。

在所有人都知道通胀将不可避免的时候,鲍威尔始终坚持「通胀暂时论」,直到制造了足够高的通胀之后,鲍威尔才不情愿地开启了加息进程,而且最近市场已经开始在讨论美联储什么时候开始降息了。

毫无疑问,这是一次危险的金融冒险,但开弓没有回头箭,我们都在见证看美联储能否实现自己的雄心壮志。

3.普通人如何应对通货膨胀?

老实说,普通人几乎没有应对通货膨胀的方式,多数时候我们只能努力工作多赚钱,以此来抵消购买力的下降,这也是最稳妥的办法。

要想与通货膨胀做斗争,就必须进入金融市场。这是一个多数人并不了解、更不擅长的领域,处处充满了风险,你要做好亏损掉本金的准备,因此并不推荐。

但还是有一些风险较小的投资标的可以用来抵御通胀,包括债券、黄金和指数基金等,多元化投资于这些品种,就能比较好地抵御通胀。

文章不作为投资建议。入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