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真正大智慧,正直的人,他们对万物都一视同仁,持“中庸”态度,不偏不倚,没有任何私心,所以看起来好像没有原则的样子,因此,他们没有太多的妄念,执念,相反会把自己的主观方面的欲望,原则有所收敛,他们遇到任何问题与矛盾,都会根据真实世界的客观实际情况,以及客观规律(天道、天规),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来制定合理的客观原则与方案,永远从客观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只有平庸的人,才从自身原则出发。私者一时,公者千古。

原则也有两面性,分为主观原则与客观原则,其中主观原则背后的对象是个人自己,是主观,是本体;客观原则背后的对象是客观存在的人(所有人)、事、物三者的综合,是客观,是客体。

为什么不能做一个平庸的人(才从自身原则出发)(1)

你想要看一个人的高度,层次,与格局,其实你只需要看这个人的客观原则,而不是这个人的主观原则。

主观原则是个体为利己制定的,而客观原则是从利他,利于社会,国家等客观实际情况出发,在根据客观事物发展变化的实际情况,以及存在的客观规律中制定的具有合理性的原则。

很多人经常谈格局,一个人是否有格局,跟这个人的经济独立,身份,地位没有任何关系,但是一定和这个人的独立人格与独立精神有非常大的关系。

一个人如果连独立之人格与精神都没有,那又何来格局呢?别闹了哈。

在这里你需要注意,一个人独立的人格与精神不是在自己的主观世界得以显现的,而是要通过客观世界这个介质与桥梁得以反映与展现的。

格是格,局是局。格是指大的方向、框架、高度、广度、深度、战略;局是指局部,是指一些战术,细节如何去落实等。

人要成大事,之所以讲格局,是因为天地也有格局之道,格指的是天地的运行自然规律的大方向,高度,广度,深度,战略(天道,天规);局部是天地的局部,一些局部战术,细节如何去落实的问题等,比如在哪个位置刮风,刮多少级大风,刮多少时间等,在哪个位置降雨,降多少水量,降雨多少时间?等,让哪个位置干旱,干旱多少时间?等。这些天地心里都有数。

一个总是以自我为中心,搞唯我独尊政策,狂妄自大的人是真的蠢,还是不知道“人狂没好事,狗狂挨砖头”,总是从主观原则出发的人,他们给自己挖了一个大坑,给自己制造了一个假象,让他们沉浸在自己的主观世界里放荡不羁,以为自己很厉害,其实很多时候限制,牢牢禁锢他们的恰恰就是他们身上太主观的东西导致有所障碍而无法前行,走向更高的地方。

弱小,无知并不是一个人生存,发展的障碍,不知道自己无知,以及傲慢才是。

如果一个人经常从自己的主观原则出发,不根据客观事物发展变化的实际情况以及存在的客观规律来制定合理的客观原则,违逆于客观事实,偏离实事求是,具体客观实际情况具体分析,想当然,盲目在哪里做事,行动,总是从主观原则出发在哪里想问题,解决问题,最终都必将走向平庸。

真正大智慧的人,他们不会把自己主观原则的东西强加于别人,也不允许别人把自身主观原则的东西强加于自己,他们不会从自己的主观原则去做判断与决策,相反,他们会根据客观事物发展变化的实际情况以及存在的客观规律来给他们自己制定合理的客观原则,他们会根据客观事实,客观原则,实事求是,具体客观实际情况具体分析,从客观实际出发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复盘总结客观规律,然后按照客观原则,客观规律办事。

2

《道德经》: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躁胜寒,静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世界的本质是呈颠倒属性的,不仅客观规律(天道、天规)如此,所呈现的现象也是如此,由此可见,推演出人类的行为现象与其对应的规律是呈反向进行的。

为什么不能做一个平庸的人(才从自身原则出发)(2)

我来给你一一分析一下,先来分析天地,天道,天规,自然规律:

天地可以包容万物,生养了万物,但却不占为己有,天地如此伟大,有如此大的功德与成就,看起来好像有点缺点,比如有时也会发怒,降天灾来惩罚人类(就像水亦能载舟,也能覆舟,水能载舟的功德并不会因为水能覆舟的缺点而有所损),但是善水的伟大功德与成就并不会因这些缺点而消失;世界万物都在天地的怀抱中生息,天地内在很富足,天无边无际,地广大物博,看起来很虚无,但是天地的内在实力与自然力量无穷无尽;天地很正直,对万物都一视同仁,没有任何私心,看起来好像没有原则的样子,但是天地的公正之心不会丢失,万物在天道,天规这双无形的手面前都是平等的;天地有灵气,灵巧,却在下笨功夫,只知道无条件傻傻地为万物付出,滋养万物,看起来很笨拙的样子,但是天地的灵气,灵巧并不会消失;天地从不说话,也不与万物相争,也不与万物辩论解释自己,看起来好像不善言辞,但是天地具有灵气,自然力量的事实,以及雄辩的智慧不会消失;天地很安静,所以它比那些躁动的万物更有力量,天地很冷静,所以它要比那些逞强好胜的万物更强大,因此,清净,无为是天道,天地以及自然规律所呈现的正确行为的根本。

既然天都在遵守客观自然规律,没有私心,妄念,执念,那何况渺小的人呢?人想要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必须也要遵守天的规律,天道与天规。

所以,按照天道,天规,可以得出人类行为与其对应规律的反向之道:

真正取得大成就的人看起来好像都有缺点,但他们的功德,功绩并不会因为这些缺点而消失;真正内心富足,充盈的人,看起来好像很虚无,但是他们内在的力量与实力却无尽无穷,可以感染很多人;真正正直的人,看起来好像没有原则,但他们的公正之心不会丢失;真正智慧,灵巧的人,看似都很笨拙,但是他们的智慧,灵巧并不会消失,毕竟智慧的人,都在下笨功夫;真正优秀善辩的人,看起来好像不善言谈,但他们雄辩的能力不会退化,他们更看重的是什么是事实,因为事实胜于一切雄辩;安静的人比那个外强中干,争强好胜的人更有力量,冷静的人要比那些盲目的,急躁的莽汉更强大。清静,无为才是一个人正确行为的根本。

那些真正大智慧,正直,看起来好像是没有原则的人,并不是他们愚蠢没有原则,而是他们才是真正有原则的人,这种原则就是客观规律(天道,天规)这双无形的手,他们根据这双无形的手来制定合理的客观原则,按照客观原则做事。

你品,你细品。

当人年少轻狂时,他们梦想要改变世界,当人真正成熟稳重后,才恍然大悟改变世界简直就是无稽之谈,才发现人这一生唯一能改变的世界只有自己。

千百年来,人定胜天就是一句笑话而已,人定只能共渡上天给予人类惩罚的天灾而已,而人类天真的以为人定可以战胜上天。

千百年来,没有哪一个人,哪一个人群可以改变真实的世界,真实的,本质的,无穷无尽,神秘的,复杂的世界,根本就没有办法改变,人类连真实,本质的世界都还没有认识完全呢?何谈改变呢?你现在以为改变的世界,其实只是你眼睛看到的,投射到你内心的主观世界而已,所以每个人活在不同的世界,也就看到的世界不一样。

为什么不能做一个平庸的人(才从自身原则出发)(3)

毛主席就曾说过,人类对世界的认识是无穷无尽的,也是永远认识不完全的。

所以,几千年过去了,这个真实的,本质的,复杂的,神秘的,无穷无尽的世界,依旧还是那个世界,该降天灾还是得降,该刮风还得刮风,该下雨还得下雨,存在的无形之中掌控,世界,社会平衡的自然规律,天道,天规依旧存在,只不过是人心在一直变,历史在不断推动,而天道,天规,人性,千百年来还是不会变的。

正所谓毛主席所言,天要下雨,娘要嫁人,由他去吧。

为什么不能做一个平庸的人(才从自身原则出发)(4)

地球本不需要人类也可以活得更好,但是人类却不可以离开地球,正是因为现在人类在地球上按照人类自己主观原则方面形成的欲望,执念,无节制地向它索取,搞各种各样的东西,包括高科技,把地球身体搞垮了,搞得不健康了,现在又要无情地抛弃地球,说要移民去哪里?这就是自私自利的,愚蠢的人类的真面目,这就是他们嘴里口口声声所说的要改造世界,还是破坏世界呢?完全把自然运行的客观规律当耳旁风。

如果人类还不思悔悟,继续这样执迷不悟下去,我们的地球就会变成这个样子,看图说话。

为什么不能做一个平庸的人(才从自身原则出发)(5)

正如老子在《道德经》中提到: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天地之间,其犹橐籥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什么意思?天地并没有人的思维,所以没有仁慈之心,将世间万物都看作祭坛上用喂牲畜的草所扎的狗,让其自荣自枯;圣人也应当效仿天地,没有任何偏爱,把百姓当作祭坛上用喂牲畜的草所扎的狗,让其自生自灭。天地之间,是否就像为火炉鼓风的风箱?它内部看似空虚,其实并 不匮乏,越是鼓动起来,内部的风反而越是向外散去。

只有当人类在面临天灾,受到上天惩罚的时候,他们才醒悟,原来人在天道,天规,天灾面前行如蝼蚁,比捏死一只蚂蚁还要容易,极其渺小,所以才需要人有敬畏之心,敬畏天地,敬畏客观规律(天道,天规)。

现在反思一个人的行为,往往是因为他们说话太多,不知道闭嘴,总是自以为是,想当然,按照主观原则,妄念,执念行事,最后把自己逼上了绝路,而忽视客观事实,客观原则,客观规律。与其如此,不如守中,保持自己内心的强大与平静,少说多做正确的事,克制自己,这样反而自己收获的更多的同时,也让他人有所收获,得到他人的认可与尊重。

3

那人为什么不能任凭自己主观臆断,任性妄为呢?而要根据世界自然的运行客观规律,天道,天规来制定合理的客观原则,实事求是,根据客观事实,客观原则,客观原则三者综合考虑后行动呢?

你可能知道,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研究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最一般规律的科学,它要求人在客观实际工作与生活中要尊重客观事实,尊重客观规律,尊重科学。

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和马克思主义哲学,其中的精髓是12个字: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为什么不能做一个平庸的人(才从自身原则出发)(6)

马克思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三者进行了辩证与统一。它是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基本要求,它既是一种思想方法,也是一种精神状态。

什么是解放思想呢?就是适应物质世界运动变化的新情况,新特点,不断实践,再去根据实践形成新的思想,新的方法论,新的理论,新的实践规律,并以此来指导客观世界中新的实践。

就是像《大学》中提到:苟日新,又日新,日日新。不断更新自己的版本,软件与硬件,不被传统旧的观念束缚,不被各种教条迷惑,反对教条主义,主观主义,在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指导下打破麻木不仁的习惯势力与主观偏见,总是不断创新,研究新的问题,解决新的问题,思考新的难题,解决新的困惑。

想要解放思想就要立足于实践客观实践是检验相对真理与绝对真理的唯一标准通过科学实践把那些不纯,不合适的旧观念,做法都扔掉,重新镶入新的观念,新的思想,新的做法,新的思路。

什么是实事求是呢?就是坚持从客观实际出发,探求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按规律办事,实现历史性,规律性,创造性三者的统一。

当然,实事求是也需要立足于实践,只有你的实践适应历史发展规律(时代发展),尊重事物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表现出创造性,才能达到实事求是。但是事物的发展又是无穷的,历史也是不断推进发展的,所以你的理论也要不断根据实践要丰富与发展。

在《周易》中的无妄卦中提到一个核心思想:远离颠倒妄想,不要不切实际,而妄想的反面,就是实事求是。

关于实事求是在历史上有两个故事,是关于“投机者”冯道和塔列朗的故事,这个故事背后告诉你两个关于实事求是的两个实操方法论。

实事求是,道理看上去很简单,但真正做到的人寥寥无几。

在《资治通鉴》中记载,冯道是五代十国时期人,是个政治不倒翁,五代时期,历经后唐——后晋——契丹——后汉——后周,都是宰相。

为什么不能做一个平庸的人(才从自身原则出发)(7)

大文豪欧阳修认为冯道毫无礼仪廉耻,但也有人认为他是善待下属,赈济灾民有福报。

这时你会认同谁的?我想大多数人就会被别人带偏,换做是我,我谁都不盲目认同,自己去实际考察,研究,评价一个人要根据当时的历史背景与客观事实,看这个人的大节,主要贡献,把激进的和保守的都了解一遍,综合考虑,站在公正,中正的角度看待,实事求是,而不是盲目的从众。

那具体如何做,要做到两点:

第一:把激进和保守的方案都列出来,排除掉,选择最中间的道路,往往就是实事求是的道路。

正如塔列朗所说:变的是风向,你不能因此指责风向标。大海航行靠舵手,我既不是狼,也不是羊,既不是保皇党,也不是共和派,既不是铁锤,也不是砧板,不是上帝的大臣,也不是魔鬼的使节,我既不受公众舆论的束缚,也不受国王的约束,而是置身于正中间,站在天平的正中央,当王权与十字架之间的平衡将要打破的时候,我时而将自己的重量施加在这一边,时而施加在另一边,以保持天平的平衡。

为什么不能做一个平庸的人(才从自身原则出发)(8)

第二:排除法,排除掉靠感性计算的方面,理想的,道德的,自以为是的,激情的方案,剩下的方案就是实事求是的方案。

4

《道德经》:塞其兑,闭其门,终身不勤。开其兑,济其事,终身不教。见小曰明,守柔曰强。用其光,复归其明,无遗身殃,是为习常。

这里老子讲顺天之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如果你这样去分析把握它们就不会有错误和危险。

如果人能塞住自我欲妄念头的孔穴,不任性妄为,闭上自我妄念的心门,尊重事物本身的规律,那终身不会有烦恼。

相反,如果一个人打开自我妄念的空穴,放纵自我妄念的心魔,按自己的主观臆断去作为,任性妄为,被佛家称为“我执”,那这个人终生都将在错误中不可自拔。

因为客观的人起码还能看清楚错误,通过外物看清楚自己,知道自己的无知,从错误中总结经验教训,而太主观臆断,总是从个人主观出发,有太多妄念,任性妄为的人,他们连对最基本的错误也无法做到客观的去看清楚,所以永远无法挽救自己,只能在错误中不可自拔。

那怎么办呢?老子就给你指了一条明路,给了你两条客观原则。

平时在工作与生活中能够觉察到事物细微的变化,并能从细微的变化的事物中有所启示,以小见大,这就是明智,智慧的体现,真正的大智慧不是看到,想到别人看见,想到什么,而是看到别人看不到,想不到的东西;平时能够保持谦让,谦卑,低调的人,就是内心真正强大的体现,真正的强大,不是你要征服什么,处于什么之上,而是你能把自己溅地有多深,处于多低的位置,能把自己的姿态放到有多低,因为柔弱胜刚强,因为柔才可以看出你心静,心静就是强大的体现,因此生活与工作中,总是很容易激动,外强中干,争强好胜的人,是能量不够的表现,通过研究事物外在的现象来探究事物,也可以还原事物内在的规律,因为现象与内因是对应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如果你按照这种客观的原则去做事,它不会给你带来伤害与麻烦,这种做事方式要成为你终身应该坚持的习惯,这其实是大道至简。

但是,按照人的本性总是利己的,所以,大多数人会按照主观原则,臆断,妄念,任性而为,而忽视大道,大多数人成了睁眼瞎,对大道视而不见,立足于欲望,为所欲为,无法无天,最终害人害己,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正如老子在《道德经》中所说:大道甚夷,而人好径。

什么意思呢?就是说稍微有点正确认知的人,就会遵循大道的规则走下去,这是大道至简。大道其实很平坦,很简单,但人却喜欢走捷径,搞邪门歪道,这也是大多数人致命的人性弱点,也是他们的宿命,成不了大气候。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中提到两种对立的世界观,主要阐述到底是从客观实际出发还是从主观原则出发的问题。

其中讲到,杜林的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当时两种对立的世界观,杜林信奉先验主义(主观主义),认为客观世界(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是按照他的“世界模式论”原则构建的,原则在先,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一切现象都要适应原则。

而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世界(自然界与人类社会)是客观存在的,是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应当按照世界本来的面貌认识和改造世界。

而恩格斯在批判杜林的先验主义中,科学地论述了辩证唯物主义基本原理过程中发现,杜林的这套“模式论”是照抄康德和黑格尔的东西。

恩格斯指出:原则在先,从原则出发,而不是从客观事实出发,是唯心主义先验论。因为研究的出发点不应当是原则,而是客观世界,原则只是研究的结论,它不存在于自然界和人类历史之先,而是从其中抽象出来的,不是自然界和人类去适应原则,而是原则只有在适合于自然界和历史的情况下才是正确的。恩格斯还指出:世界是一个广泛联系的体系,无论从人的本性或世界体系的本性来说,要毫无遗漏地认识世界所有联系是不可能的。

由恩格斯的话,他告诉人们一个“主客观结合规律”:人对世界的主观认知,所建立的主观原则,必须符合世界的客观实际与客观原则,探索客观事物的规律,必须从客观事实出发,而不能从主观原则出发。认知世界,既要有自己的立场,也要尊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来制定合理的客观原则,切不可妄自尊大,断章取义,以偏概全。要做到这一点非常难,所以要求我们不断学习渊博的知识,广度跨界学习,不受主观臆断,好恶影响,妄自菲薄,任性而为,做到求真悟道,求深不求浅,求里不求表,求本质不求表象,不断提高你对真实世界,世界本质的认知,不断逼近事物本质,开阔眼界,兼听则明,偏听则暗。

为什么不能做一个平庸的人(才从自身原则出发)(9)

最后给你分享一首毛主席的诗词,特别喜欢,诗词的背景是1949年4月20日,国民党拒绝在和平协定上签字,当夜解放军在东起江苏江阴,西起江西湖口的千里长江上,分三路强行渡江,23日晚,东路陈毅的第三野战军占领南京。

为什么不能做一个平庸的人(才从自身原则出发)(10)

毛主席在《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写到: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胜勇穷追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