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鹿原中朱先生为百姓赈粥(白鹿原中的朱先生)(1)

牛兆濂

在著名小说《白鹿原》中,有个带有几分传奇和神秘色彩的人物,虽然不是绝对的主角,却对小说主线影响至深,那就是白嘉轩的精神导师——朱先生。他是白嘉轩的姐夫,也是书中最具智慧的人。其自幼苦读诗书,昼夜吟诵,饱学儒雅,淡泊名利,慧眼看世。每次众人遇事疑难不能决,朱先生只用几句话就能点醒。事实上,小说中的朱先生是有原型的,那就是关学最后一位传人、关中大儒——牛兆濂。

白鹿原中朱先生为百姓赈粥(白鹿原中的朱先生)(2)

牛兆濂,字梦周,号蓝川。西安市蓝田县人,清末关中大儒。是清末民初名满三秦的理学家和关学派的代表人物,被后世誉为“横渠以后关中一人”(横渠即北宋大家张载)。牛兆濂出生于1867年,小时候就是乡里出名的“神童”,21岁时考中举人(因要照顾老母亲而未去参加会试),26岁时拜三原著名理学大师贺瑞麟为师。儒家的关中学派注重格物致知、经世致用,具有积极的入世精神。牛兆濂一生也奉行“学为好人”之道,有求必应,德行乡里。1900年,关中遭遇大饥荒,牛兆濂不辞辛劳,主动站出来主持蓝田全县的赈恤救济事务,烟害最重之时他身体力行,查毁烟苗,严禁鸦片。

牛兆濂毕生致力于教育,学生门人不计其数,为了国计民生,他常常不顾个人安危,四处奔走,而自己却追求一种淡泊明志的隐居生活,不求功名富贵,使得其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辛亥革命胜利后,新政府屡次相召,争取他参加革命,共商大事,但牛兆濂对革命缺乏认识,认为自己与大清君臣之分早定,每次都以身体欠佳而谢绝。1912年初,原陕甘总督升允率兵攻陕,牛不顾个人安危西出礼泉,以民生之计和时局大势晓以利害,使升允罢兵。此后他专事讲学于清麓书院,以宏扬儒学为己任,慕名来学者与日剧增。

白鹿原中朱先生为百姓赈粥(白鹿原中的朱先生)(3)

牛兆濂书法

军阀混战之时,陕西省主席杨虎城曾数次派人力邀牛兆濂担任高级顾问,但都被牛拒绝。“九一八”事变后,牛兆濂义愤填膺,减膳数月以志爱国之心,并积极倡导抵制日货,得知日军侵占我山海关,急募义勇军500余人,宣言出师前线抗日。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爆发后,患病在床的牛兆濂忧愤更甚,于21日病逝,时年七十岁。 著有《吕氏遗书辑略》,《芸阁礼记传》,《近思录类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