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河北戏曲电影的一次新突破!”

11月25日至28日,

第33届中国电影金鸡奖

颁奖盛典系列活动将在厦门举办。

由石家庄市评剧院一团

精心打造的评剧电影《安娥》

入围本届金鸡奖提名名单,

喜讯传来引发业内外

广泛关注和高度评价。

河北地方戏曲电影大全 石家庄戏曲电影安娥入围金鸡奖(1)

入围:

讲述石家庄才女的传奇人生

安娥(1905~1976)原名张式沅,出生于原获鹿县范谈村(今石家庄长安区)的一个大家庭。安娥是中国著名剧作家、作词家、诗人、记者、翻译家、社会活动家,她参与填词的《渔光曲》《卖报歌》《打回老家去》等传唱至今。安娥的丈夫就是著名剧作家、国歌《义勇军进行曲》词作者田汉。

2015年,石家庄市评剧院一团精心打造的现代评剧《安娥》首演,评剧表演艺术家、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国家级非遗评剧代表性传承人袁淑梅领衔主演。剧中,出身富裕家庭的安娥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下,几次出走,几次回归,最终把个体生命与中华民族的命运联系在一起,从追求独立自由的民国才女成长为爱国抗战的国之勇士。

迄今该剧成绩斐然,曾先后参加文化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优秀剧目巡演、河北省优秀剧目进京展演、第十四届中国戏剧节、第十一届中国艺术节等全国重大艺术展演和艺术赛事,并荣获第十四届中国戏剧节“优秀入选剧目奖”、第十一届中国艺术节“优秀参评剧目奖”等多项大奖。

评剧电影《安娥》就是在舞台版基础上改编而来。近日,第33届中国电影金鸡奖公布提名名单,经过严格的初选、初评,评剧电影《安娥》入围了本届金鸡奖最佳戏曲片提名名单。本届金鸡奖采取实名制投票,参评影片范围为2019年7月1日至2020年6月30日经国家电影局审查通过的故事片、儿童片、科教片、纪录片、戏曲片、美术片。

幕后:

两年努力《安娥》走上大银幕

“为更好地展现安娥这一燕赵才女的人物形象,将《安娥》一剧打造成为具有‘时代印记’的佳作,我们决定把评剧现代戏《安娥》拍成评剧电影。”该片领衔主演、制片人之一的袁淑梅这样提及将《安娥》搬上大银幕的初衷。从2017年5月在浙江湖州影视基地正式开机,到2019年底取得公映许可证,包括她在内的主创团队为这部时长100分钟的电影付出了两年。

有人好奇,舞台版《安娥》已打磨得比较成熟,拍成电影为啥要这么长时间?在导演尹大为看来,拍摄戏曲电影自有讲究,特别是演员表演,电影表演与戏曲表演区别非常大,“这是表演的两极,但是殊途同归,其实都是要求演员要走心。戏曲的表演因为演出场地的问题,所以演员的表演一定要夸张,不夸张观众看不出来,不夸张剧场气氛起不来。电影表演也是因为媒介的原因,一定不能夸张,不能有明显的甚至变形的五官动作,因为电影可以非常清晰地把五官的细腻表情传递给观众,因此夸张的表演就显得非常不真实,所以戏曲演员拍电影,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改范儿。”

正是这个“改范儿”给袁淑梅带来极大挑战。她昨天说,电影版《安娥》与舞台版相比有很大变化,比如服化道就全部重新来过,甚至连她在舞台上穿过的鞋子都换掉了,最大的变化还是她的表演。“以往在舞台上,我要靠我的表演、我的大段唱腔和念白呈现人物,声音要挂上去,要让观众听得到。但拍电影要把所有戏放在心里,近景很多,演员要善于用眼睛去表达人物情感,去刻画人物内心。”那段时间袁淑梅天天琢磨表情的每个细节,抬眼、垂首、敛眉等反复揣摩,“一个眼神、一个抬头,包括眼眶湿润却不能落泪,戏就在里面,就是要展现安娥身上燕赵儿女的风骨。”

熟悉袁淑梅的人都知道,她能为戏付出一切。当年排演评剧《安娥》,她特地为角色减肥10公斤。这次尽管难度不小,但她依然觉得过瘾,“演戏和拍电影各有各的激情,舞台上一气呵成心里很痛快,拍电影每天研究怎么让自己的表情、念白到位,新的挑战让我很过瘾,感觉自己总在探索总在成长。”同时身兼制片人的她还要参与很多剧组事宜,特别是影片后期制作中,为了修改完善全片,她频频往返于石家庄、北京等地,用她的话说连睡觉的时间都没有。

值得一提的是,电影版《安娥》除了田汉的扮演者为中国评剧院优秀演员张超群,其他人均由石家庄市评剧院一团的演员扮演,其中就有该团评剧传承基地的学生。袁淑梅希望给年轻人更多站上舞台的机会,“青年演员要成长必须见观众,在舞台上摔打。他们能尽快成熟,对于评剧艺术的保护与传承很重要。”

袁淑梅还表示评剧电影《安娥》是一部年代很分明的影片,“全片场景涉及三个地域,其中就有石家庄。影片公映时,本地观众不妨去片中看看当年石家庄的风貌。”

河北地方戏曲电影大全 石家庄戏曲电影安娥入围金鸡奖(2)

反响:

一次“影”“戏”交融的成功探索

目前,评剧电影《安娥》受到业内专家的广泛好评。

影片编剧之一的刘兴会说他一直认为欣赏戏剧一定要去剧院,但评剧电影《安娥》给了他一点意外,尤其是看袁淑梅的表演,便与看舞台演出有了不同的感受。“电影能把演员的面部表情放大到毫发毕现的程度,一霎那的眼神游离,就会让表演失色。因此,戏曲演员要上银幕,面部表情是否准确是一大难关。不是每一个戏曲演员都能过了这一关的。袁淑梅不仅过了这一关,还给了我们许多惊喜。尤其是她的眼睛,表达情感丰富而准确,有几处真是让人禁不住击节叹赏。”

戏剧评论家庞彦强认为,评剧电影《安娥》在基本忠实原作的基础上,根据电影艺术的体量和体裁要求又做了适当的删节与改编,不仅保留的原剧的基本风貌,也在有些艺术处理上有了较大提升,是一部具有艺术创新意义的作品。

青年文艺评论家王文静认为,电影版《安娥》是一次“影”“戏”交融的成功探索,它的亮点正是在于精准地把握了戏曲的“虚”与电影的“实”之间的平衡,在写意与再现的交互中拓展了作品的叙事空间,强化了安娥命运的历史纵深感,呈现了她作为知识女性和文艺家的价值追求和崇高理想。

展望:

预计明年元月首映献礼建党百年

11月28日晚,第33届中国电影“金鸡奖”颁奖盛典将在厦门举行。对于能否拿奖,袁淑梅昨天笑着说能入围已经很高兴,最令她兴奋的还是能将《安娥》推向更大的舞台,“安娥是石家庄的文化名人,由石家庄的艺术家演绎本地文化名人,将石家庄的文艺名片递向全国,进一步唱响石家庄好声音。我们希望将评剧电影《安娥》打造成为一部集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为一体的精品,身为一名艺术工作者,能将艺术精品奉献给人民,宣传河北、宣传石家庄,我真心觉得这是一件挺自豪的事情。”

据了解,评剧电影《安娥》预计将于明年1月首映,“这也是向建党100周年的献礼。”袁淑梅如是说。

文 / 燕赵晚报融媒体记者 黄蓥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来源: 燕赵晚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