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字节跳动宣布,原锤子科技团队组建的“新石实验室”并入教育硬件团队。整并后,字节跳动的硬件团队将会聚焦教育领域,不再研发坚果手机、TNT 显示器等其他产品。

据了解,2019年1月,字节跳动收购了锤子科技部分专利使用权,原坚果手机团队更名“新石实验室”,成为字节跳动旗下的硬件中台,探索包括智能手机及教育硬件在内的智能硬件产品。

据悉,字节跳动的硬件团队由Musical.ly 原创始人阳陆育统一负责,向字节跳动高级副总裁、大力教育CEO陈林汇报。2020年10月,字节跳动宣布启用全新教育品牌“大力教育”,承接字节跳动所有教育产品及业务。发布会上,大力教育还发布了首款智能硬件“大力智能作业灯”。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大力教育在品牌启动会上宣布智能硬件,显然不只是为了卖台灯,而是思路明确地要从教育硬件切入庞大的教育市场。

市场规模将达570亿

引互联网巨头纷纷“竞折腰”

90年代初,一声“小霸王其乐无穷”开启了教育硬件的时代。三十年来,教育硬件市场起起落落,从复读机到电子词典再到点读机、家教机,技术的快速变革裹挟着教育硬件更替向前。

步步高优学派排名(互联网巨头杀入教育硬件团战)(1)

然而,在行业内看来,教育硬件的迭代最终还是没能跟上移动互联网的浪潮,尤其是近年来愈发普及的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更是将传统学习机赶到舞台角落,间接导致后者错过了在线教育扩张的快车。

渐渐,小霸王止于回忆,“步步高女孩”也走进了大学……

翻盘的迹象,萌芽于2020年,长达近半年的居家学习让教育硬件迎来了新的销售春天。

IDC报告显示,2020年第二季度中国学生平板电脑市场出货量约63万台,同比增长29.9%,增幅明显高于普通平板的17.7%;中国打印外设市场出货量为543.8万台,同比增长19.1%。

步步高优学派排名(互联网巨头杀入教育硬件团战)(2)

与此同时,教育巨头和互联网企业纷纷推出自家的硬件产品。不同的是,它们在“教育硬件”中间加上了“智能”二字。

不完全梳理统计显示,2020年,推出教育硬件新品的互联网厂商包括网易有道、字节跳动、作业帮、猿辅导、小米、搜狗、科大讯飞等,其中在线教育公司占比过半。产品类型则主要包括词典笔、翻译机、错题打印机、智能音箱、智能台灯、多功能学习机等。

实际上,2020年只是硬件产品集中聚头的时间节点。互联网企业们嗅出教育硬件的商机,还要追溯到更早。

公开信息显示,2017年,网易有道就陆续推出了翻译机、有道词典笔1和2;2019年5月,科大讯飞发布X1 Pro学习机;6月小米发布首款AI英语学习机“小爱老师”;同月,大疆创新发布首款教育机器人机甲大师RoboMaster S1;8月,网易有道连发三款教育智能硬件产品……

据多鲸资本教育研究院发布的《2020年中国教育智能硬件报告》显示,预计至2022年,K12教育智能硬件市场规模将达570亿。

三方都在进军

教育硬件的蛋糕还剩多少机会

如此巨大的市场,自然引来了行业逐鹿。尤其是随着互联网企业赶场入局,教育硬件赛道逐渐变得拥挤。“教育硬件市场到底是红海还是蓝海”,一直争论不休。

有人认为,尽管现在很多产品还不成熟,还处在发展期,但竞争依然激烈。

天眼查专业版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新增超过9.6万家在线教育相关企业(全部企业状态),新增超过2.8万家教育硬件相关企业。从成立时间来看,8成以上的教育硬件类相关企业注册时间在5年内。

步步高优学派排名(互联网巨头杀入教育硬件团战)(3)

也有人认为,教育硬件虽然销量大,但各产品都未形成品牌壁垒,仍有较大挖掘空间。

据报道,各家天猫旗舰店数据显示,截止1月20日,有道词典笔3近10万人付款;大力智能作业灯T5超1万7千人付款;科大讯飞扫描词典笔和AI人工智能学习机均超过7000人付款,其他错题打印机如喵喵机等本身价格较低,使用就更为普及,销量过50万。

事实上,教育硬件领域之所以能吸引入局者,变现效率是一个重要因素。

与此同时,传统教育硬件厂商也在因时而动、谋求转型,步步高、好记星等厂商相继推出了智能产品。据公开资料显示,一向被认为“哪里不会点哪里”的步步高,于2019年6月发布了步步高家教机S5,2020年7月又推出升级版——步步高家教机S5 Pro。据悉,这两款产品除支持各类网课学习类APP外,还能实现云端和线下实体的互动。

对此,网易有道副总裁吴迎晖曾表示:“传统的公司,其实他们也是在做互联网产品的,也是跟着互联网一起成长的。他们其实也熟悉互联网的这套玩法,他们做产品的规模与迭代速度,也是跟着移动互联网成长而进行的,所以相信他们这方面的能力应该还是不错的。”

而蓝象资本高级投资经理陈晶则指出,传统教育硬件厂商升级的背后,其实是互联网企业对传统行业的赋能。“像读书郎、步步高等厂商其实没有产品触控、文字识别等技术的能力,他们目前能做出智能的教育硬件产品,靠的是科大讯飞和网易有道这样的厂商为他们赋能。”

从目前来看,教育硬件领域的竞争中,教育巨头掌握着内容资源,互联网企业具有技术优势,传统厂商在供应链和销售端更加成熟。相比起来,教育巨头手中的筹码略显单薄,毕竟,内容对于硬件有天然的依附效应,尤其是在线教育获客成本持续增高的背景下。

但无论逐鹿之后鹿死谁手,可以看见的趋势是,走过近30年,无论红海还是蓝海,教育硬件已经大规模重新走入聚光灯中。而且,硬件对B端的渗透和掌控能力已经无需证明,如果再能攻下C端市场,教育硬件的钱赚起来,可能比深陷营销大战的内容平台稳定得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