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讯“要着力完善城市治理体系和城乡基层治理体系,树立‘全周期管理’意识,努力探索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新路子。”2020年3月10日,交给了武汉一道时代考题。
针对疫情初期暴露出的社会治理短板,武汉市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与城市治理的各方力量融合,赋能街道社区、做精小区服务、完善社区工作者职业体系、充分发动居民自治……
城乡社区是超大城市治理的基本单元。指出,社区治理得好不好,关键在基层党组织、在广大党员,要把基层党组织这个战斗堡垒建得更强,发挥社区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把社区工作做到位做到家,在办好一件件老百姓操心事、烦心事中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为了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城乡基层治理格局,武汉不断创新社区治理路径。伟大抗疫精神正在激励着千万武汉人民继续乘风破浪,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层治理蓝图提供了生动的实践案例。
9月底前,我市对全市100条重要道路、已通车未移交道路、市民反复投诉多的道路,进行井盖整治。此次整治对平整度要求较高,井盖、井圈与路面平齐,高差须小于3毫米。长江日报记者刘斌 摄
党群服务“红色驿站”入驻
“散装”片区变身美丽小区
“正是建起了小区党组织,加强了党的领导,我们这个脏乱差的片区才能变成美丽的小区。”汉阳区鹦鹉街道夹河社区瓜堤后地小区居民俞铭感叹。
瓜堤后地小区的前身是一片形如散沙的区域,这里有单位自建宿舍、私房,缺乏统一管理,居民楼之间互不来往;“开放式”环境让居民缺乏安全感,居住环境差,遇事难找人。
今年3月,汉阳区探索基层社会治理新路径,小区党群服务驿站“红色驿站”正式入驻瓜堤后地。小区第一次建立了党支部,通过党支部和红色工作队的努力,让这个“散装”片区变身封闭管理小区,“脏乱差”近20年的老小区面貌也焕然一新。
瓜堤后地小区只是武汉众多老旧小区焕新的缩影,这样的“三不管”小区能在短短几个月从“散”变成“不散”,基层治理效果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超大城市人口流动性强、治理结构复杂、群众需求多样,对危机管理的组织协调能力要求较高,实践证明,只有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才能提升超大城市基层组织力。
武汉市在全国率先开展全域小区党组织建设和“三方联动”(居委会、业委会、物业公司)从社区下沉到小区。目前武汉市已组建小区党组织4629个、楼栋党小组2.4万个,让党的“神经末梢”与城市治理的“基础单元”互融共促。
为强化基层力量,武汉市全面启动党员干部下沉社区常态化工作,逐步将“战时”经验固化为“平时”制度。党员干部“工作在单位、活动在社区、奉献双岗位”的党员管理新机制正在形成,不仅充实了基层一线力量,也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头作用。
“群众看到了党员干部,干部赢得了信任,很多疑难问题迎刃而解。”武昌区水果湖街道东亭社区党委书记王学丽说。在小区党组织的基础上,武汉市建立小区综合党组织,由包联小区的下沉单位党组织书记担任第一书记,吸纳业委会、物业企业、社会组织中的党员负责人等为兼职委员,引导各方良性联动,有序参与小区治理,让党员干部发挥了带头引领作用。
“加减乘除”法让基层有干头有盼头
3000名大学生竞聘社区干事岗位
武汉积极补齐“短板”,在人员资金力量配备上做“加法”,在工作负担上做“减法”,在优化管理服务上做“乘法”,在化解矛盾上做“除法”,多方创新推动基层治理实现高效能。
汉阳区鹦鹉街道锦绣二路有一家烧烤店被长期投诉油烟、噪音扰民,但受执法权限制约,仅靠城管人员无法根治。
汉阳区率先试行“三变四不变”改革措施,将城管执法中队、市场监管所、司法所三支力量下沉11个街道,各方主动“补位”协作,顽疾很快就得到了根治。
为了进一步强化基层力量,武汉积极推动重心下移,权力下放,将基层有需要、能承接的审批、服务、执法等权限赋予街道。同时,武汉市推动编制下沉,职能下倾,优化街道党政机构设置,逐步实现审批服务一个窗口、指挥调度一张网络、综合执法一支队伍。
针对社区工作者收入偏低、队伍老化、人员流失等问题,武汉制定出台《武汉市社区工作者管理办法》,建立起进出有通道、履职有目标、考核有标准、待遇有保障、发展有空间、激励有机制的“四岗十八级”社区工作者职业体系。
改革之后,社区干事选聘一度出现30个岗位3000名大学生竞争的火爆场面,社区工作者日益成为令人尊敬、羡慕的职业。
“以前,工作QQ群有70多个,微信群40多个,各种通知应接不暇,每天几十项工作,十几张表,好几场会议赶着开。”武昌区紫阳街党建办公室副主任汤琪说,“现在,手机上的QQ群、微信群少了三分之二。”
为了让社区干部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服务群众,武汉还将社区证明类事项减少70%左右,上级部门不再直接对社区考核,也不允许职能部门跟社区签责任状,为社区减少了综治、安全等10多项责任清单。社区事项实行准入管理,不在事项清单内的,采取“费随事转”的方式,由相关部门出专项经费予以解决,不给社区增加额外负担。
为解决困扰居民的垃圾堆放问题,东西湖区金银湖街道花城社区银湖御园小区决定修建三座垃圾分类亭。“我们十天内就顺利通过这个解决方案。”花城社区党委书记魏彦辉介绍,社区在银湖御园小区试点建立物业、业委会、社区、派出所、城管五方联动机制,“以前,社区要一个个地协商,耗时耗力,现在五方联动,负责人一起到场,问题不出小区就能迅速解决。”
青山区将在和平大道等核心路段全面启用共享单车蓝牙道钉技术。长江日报记者刘斌 摄
党政主要负责人领办民生实事
42个易渍水点经受了暴雨考验
“谢谢党和政府,我用气更放心了。”6月7日傍晚,江汉区满春街中大社区工作人员来到年近70岁的梅奶奶家,给她免费安装了燃气罐减压阀,确保用气安全。
江汉区应急管理局的党员干部下沉到一些老旧小区时,发现有些独居老人使用燃气罐存在安全隐患。经协调沟通,江汉区应急管理局申请到了专项资金,为65岁以上生活困难的独居老人家中燃气罐免费安装自闭式减压阀。在全区相关部门的努力配合下,目前已完成了1400余户的安装,预计6月底全部完成,消除了困难老人的安全隐患。
李女士的小店位于洪山区虎泉街道保利华都附近,以前每逢下雨她都担心店里会淹水,如今这已成为历史。
武汉市水务局将保利华都等全市42个重点易渍水点整改列入“我为群众办实事”项目。经过10个月的奋战,一条约2.1公里长、总体呈南北走向的排水主通道铺设完成。今年4月30日,保利华都等42个易渍水点集中整治工作结束,经受住了5月中旬雨水的考验。
“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基层困难事群众烦心事。”近日,武汉市广泛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确定了100个重点实事项目,由市党史学习教育办公室直接跟踪督办,销号管理。这100项重点实事项目七成与民生相关,涉及老旧小区改造、养老服务、政务事项办理流程优化等方面,由各区党政主要负责人和市直机关企事业单位领导班子成员领办负责。
为改善群众住房条件,市房管局将加快推进各类棚户区改造,全年开工棚户区改造住房2万套,基本建成棚户区改造住房2.5万套,配套完善棚改安置房小区设施,不断改善棚户区居民住房条件。
“推进万户老旧小区居民竣工通气”,武汉城投集团提出,优化服务流程,简化报装材料,缩短办理时限,提供线上办理渠道,完成1万户老旧小区居民竣工通气目标。
“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的结果,就是要让生活在这座城市里的人都能有安全感、幸福感和获得感。” 硚口区宗关街道发展社区居民宋淑珍说。
食堂办得好不好居民说了算
让“人民城市为人民”实打实落地
“这次我要好好比价评议,为大伙选个优质运营方。”武汉市江岸区袁家社区80多岁的老人王厚坤早早来到社区二楼会议室,参加养老服务中心食堂比价评议会。
近年来,袁家社区坚持推进居民自治,坚持民事民议,尤其是遇到居民关注的热点问题,通过民事民评会等形式,邀请居民坐下来、聊一聊、议一议,将评议权、选择权交到服务对象手中,受到居民欢迎。
“居民自治力是基层社会治理的原动力。”社区疫情防控的经历,让武汉越来越多的社区管理者认识到,社区治理其实是要构建一个共建共治共享的格局,居民也要广泛参与进来。
基层治理在强化党委政府引领作用的同时,还必须不断培育、引导社会组织参与居民自治,让群众对社区的概念从“居住共同体”转变为“生活共同体”,进而成为“情感共同体”。
小区空地上,居民们顺着板凳排排坐,聆听老党员讲述“红色故事”,与社区面对面反映生活难题,围绕小区建设积极建言献策,一起“敞开天窗”办实事。这是江汉区唐家墩街道天门墩社区举办“板凳会”活动的场景,社区通过这种形式,邀请更多的党员群众参与到小区治理中,“基层社会治理不能唱‘独角戏’,必须激发居民参与意识,唱响‘协奏曲’。”
社区志愿者的广泛参与让居民更充分参与社区治理,也让社区服务更精准。
武昌东亭社区通过成立社区教育学校,挖掘居民中的能人,组成“七宝巡逻队”“班长议事会”等21个兴趣团队;青山区以解决居民小事为出发点开展社区治理探索,创新了“天天敲门组”“顺顺吧”“好样的工作队”“四点半学校”“社区好味到”等五大载体;东西湖区启动“智慧夕阳,青春助行”青年志愿服务,十余支青年志愿服务队深入社区,解决老年人在运用智能技术方面遇到的困难。
截至2019年年底,武汉市在全国志愿信息系统注册志愿者总人数超过155万人,志愿服务团队6930个,发布志愿服务项目47628个,充分体现“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理念。
大事记>>
2020年4月
《武汉市社区工作者管理办法》出台,初步建立起进出有通道、履职有目标、考核有标准、待遇有保障、发展有空间、激励有机制的“四岗十八级”社区工作者职业体系,进一步夯实社会治理基层基础,推动社会治理重心下移。
2020年6月28日
中国共产党武汉市第十三届委员会第九次全体会议召开,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武汉市委关于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 加快推进超大城市治理现代化的决定》,提出推动城市治理重心和配套资源向街道社区下沉,围绕做好基层社会治理的“加减乘除”法。
2020年7月起
武汉市在职党员干部到居住的社区报到,认领服务岗位,到年底,超过14万名党员在社区报到,为构建党组织领导的共建共治共享的城乡基层治理格局贡献力量。
2020年12月18日
《中共武汉市委关于制定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审议通过,提出实施高效能治理战略,探索走出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新路子。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树立“全周期管理”意识,以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为抓手,强化基层治理、依法治理、智慧治理、安全治理,推进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全面提升社会治理效能。
2021年5月
武汉市印发《全市“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实施方案》,就该活动作出安排部署,围绕加强基层社会治理、提升治理能力办实事是其中重要内容之一。
(长江日报记者史强)
【编辑:朱晨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