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金枝太子谁扮演(我演打金枝里的唐王)(1)

我演《打金枝》里的唐王丁果仙

在我四十年的舞台生活中,我演《打金枝》这出戏里的唐王已有二、三十年了。可是,以往我只简单地把这出戏看成一场宫廷中的家务纠纷,认为演这出戏就要讲究一代帝王的气派和威风,为演戏而演戏,不了解有什么目的性。因此尽管演了上千次《打金枝》了,却谈不上矛盾冲突、主题思想,以及对唐王的性格都是相当模糊的。

打金枝太子谁扮演(我演打金枝里的唐王)(2)

一九五二年,参加第一届全国戏曲会演以前,我对这个戏作过一些学习研究,会演后对这出戏和唐代宗这个人物的认识有了提高。通过这几年的多次演出和去年在长春电影制片厂拍摄《打金枝》舞台纪录片后,又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体会。

《打金枝》是一出很好的古典喜剧。它的故事是在民间传说了多年,经过不断地丰富发展才搬上了舞台。搬上舞台后又经过历代戏剧家们的加工创造,才成为我们晋剧的优秀传统节目。

《打金枝》这出戏,写的是唐朝时候的郭子仪之子郭暧(唐代宗的驸马),因其父寿诞,公主不去祝寿,席前被人讥笑而恼羞成怒,回宫去打坏了宫门上显示皇家礼节的红灯,并责打了只讲“君不拜臣”不顾翁姑之礼的公主;公主被打后跑去禀告父王,要求与她作主出气。但唐代宗却以君臣必须和好为重,不但未责怪郭子仪和惩处郭暧,反而给郭暧加官晋爵,从此免去宫门红灯让他自由出入,免去君臣大礼让他们只以夫妻相称,并劝其二人和好。这出戏以十分幽默有趣的喜剧手法,从描写宫廷生活的一个片段里,反映出古代人民想象中的夫妻平等自由的生活感情和封建伦理观念的矛盾,又以免去红灯,公主驸马只以夫妻平等相待的具有浪漫色彩的处理,来符合了人民的想像。这戏的故事是发生在唐朝“安史之乱”以后,戏中的郭子仪是平定外患,保卫唐朝江山的功臣,当时的唐代宗特别敬重劳苦功高并对稳定江山,继续起着有力作用的大臣郭子仪。因此,通过这场宫廷趣事,还形象而曲折地表现了当时人民对郭子仪的敬仰,也在这一事件的处理上赞扬了唐代宗的智慧与贤明。这也就间接传出了人民提倡目光远大、胸怀宽宏和以长远利益为重的精神。

我现在演唐代宗,戏一开始,自己是置身于一种天下安宁,乐享富贵荣华的境界中的。唐王与王后以愉快悠闲的心情在御花园散步,观赏鲜花。此时,太监送来汾阳王郭子仪收下寿礼后表示感恩的回帖,自然地想到这一老臣的功勋,并与王后谈到先帝念郭子仪功劳无比,把公主许他作了儿媳,而今既属君臣又系亲戚等情形,表示甚为满意。这里,就交待清楚了人物关系。

公主进宫哭诉受了委屈,唐王弄清楚了是因为不去给公爹拜寿而引起的事情,便责备她:“ 皇家女儿长得高高大大,不去与公爹拜寿反倒玩耍去了,真乃缺少管教!”在对女儿进行教训时,见她那撒娇哭泣的模样,唐王是既喜爱而又觉得有些厌烦的,故不得不像哄小孩般地顺着她的意思说话。在听到公主说驸马打了她时,唐王是感到惊讶的,心想这是不可能的事,郭暧如此胆大?弄明白驸马并未打伤公主,便有些带怒地责备她不该搬弄事非,这“怒”并不完全是当真,而是表现了对女儿的疼爱和教管,还一边在埋怨王后把公主“娇纵坏了”。这时,公主啰嗦了很多,但唐王却未理会她。及至听到公说郭暧连父王他也看不起,说唐朝的江山是郭家保住的,争来的…,这些话道出真相,触犯了帝王之尊,他认为郭暧“不该把孤王的江山提”,因此真有点恼怒了。但是,智慧的帝,他对君的关系与少年夫妻争吵中的闲言困语,能够权衡轻重,如果惩处郭暧,就必然冷淡了郭子仪,所以他绝不因这些细节面意气用事。他倒想借这机会来巧妙地教训一下自己的女儿,于是故意顺着她的意思言道:“孤定与皇儿消消这口气,上殿去将郭暧立首级!“这下可把一心要向驸马出口气的公主吓坏了!斩了驸马她岂不年轻轻的就守了寡!王后不解其意也急忙上前相劝,则这时心里十分好笑,心想:“你也糊涂了,我怎会这样作呢?这样作岂不因小失大吗?”天真的公主可急坏了,拼命向用撒娇使赖,苦苦求情。唐王为了要多让公主急一下,仍故意装腔作势了一阵,这时,聪明的公主才看出了父王的心眼,惊恐解除了,对驸马的气也自然地消了一大半。过去,我处理这几段戏,没有对人物的性格,所处的环境及人物之间的复杂关系作深入的研究,对唐王那真真假假的复杂的内心琢磨不够,因而就未能使他的精神面貌在舞台上表现出来。所以当演到唐王听了郭暧说他的江山是郭家挣来的时候,就完全去表现他的恼怒了,“火”得无法抑止,并且还弓上弦,刀出鞘,那情绪是非把郭暧斩首不可!这样,不但使这种“火”在当时难收场,而且与唐王的性格是完全不符合的。

唐王把女儿吓唬了一番并使满天云雾散开以后,太监禀报郭子仪绑子请罪来了,这是他预料到的事情。我在这场戏中,面带笑容地走出来坐在金殿上面,看见郭子仪惴惴不安地跪在殿中,感到郭子仪年迈功高又不自傲,真是一位好臣子。我急忙十分体贴地上前将郭扶起,使郭的沉重不安的心情得以消除;随即向郭提出了“从今后上殿来再莫下跪,老皇兄与孤王并肩齐。”为了表示君臣间的亲密关系,还说:“论国法也应该免除大礼,论家规咱本是女儿亲戚。”唐王对郭暧打公主的事不但不予苛责,而且只字未提,显得宽宏大量;郭子仪再连连“认错”,他更无二话可说了。于是他不但不责罚郭暧,反而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表示:绝不让任何人欺侮驸马,亏待了自己的女婿。回头对郭暧只略略警告了几句,就出乎他父子意想不到地予以官升三级,儿戏地平息了这场可能恶化的风波,并令人感到无尽的风趣。郭子仪感恩不尽地退下殿去。唐王又回到后宫,免去了女儿宫门前的红灯,免去了他们夫妻间君臣大礼,免去了这些礼节必然使得公主与驸马的感情和睦起来,不再惹事生非,不再给他找麻烦,可比什么都好。虽然金枝玉叶的公主当时还有些心服口不服地撒娇,但唐王知道小夫妻再闹不出什么名堂了,就不了了之地笑着走开了。...然​后公主、驸马和好如初。喜剧到此就圆满终场了。

限于我的水平,还不能把我现在对《打金枝》一剧和唐王这个人物的性格的认识和体会谈得更清楚-些, 也许我的认识和体会还难免有错误,并且我对我的演出也还不够满意。我希望在今后的演出中,在文艺界同志们和观众们的帮助指导下继续努力进行加工创造,不断增强角色的生命。

(原载.戏剧报●1956年8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