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琉璃不仅仅是一种材质,也是一种古老的文化传承,更重要的是,琉璃是独一无二的,没有两个一模一样的琉璃产品。

琉璃生产的最早文字记载可以追溯到唐代。唐代李亢在《独异志》中有这样的记载:

开元间,有长安贩夫王二狗者,尝往返淄郡贩丝,微利也。一日,孤馆遇盗,财物尽失。二狗叹曰:天不助我。遂悬梁欲自尽。冥冥中见一老者,锦衣玉带,头戴朝冠,身穿红袍,白脸长须,温文尔雅,左手“如意”,右手“元宝”,高祖赐封财帛星君李相公是也。星君曰:“尔当大富贵,岂可轻生!不闻淄州出琉璃乎?”又舍元宝一枚,乃去。二狗遂贩琉璃,成长安首富。又感念星君所赐,易名元宝。

古法琉璃怎么鉴别真假(论古法琉璃的收藏价值)(1)

琉璃,古代称为“琉琳”、“流离”,是在中国传统玻璃工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特种工艺美术品。根据《广雅》和《韵集》的记载,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琉璃”是用火烧的玻璃质珠子以及其他一些透明物质的统称。也称“料器”,以前常用来仿翡翠、玛瑙、碧玺、等玉石。

古法琉璃又称琉璃,因成分特殊制作工序繁复而区别于其他种类的琉璃。这个词对我们来说可能并不陌生。像西游记里沙僧在天庭打碎的琉璃盏,古装剧里常常出现的“琉璃瓦,紫金墙”等等,包括古代一些诗词里也常见它的身影。

白居易曾有诗叹红颜之薄命:“世上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天妒红颜,自古有之。诗中将红颜比作琉璃,琉璃又何尝不是红颜的写照?而琉璃质脆是因为其硬度之高,恰似刚烈忠贞的女子,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那么,出现频率如此之高的的琉璃究竟是什么?又有怎样的魅力能在历史长河中始终熠熠生辉呢?

琉璃的特殊地位

琉璃历来被封为中国五大名器之首(金银、玉翠、琉璃、陶瓷、青铜),甚至与佛教也有些关系。

在佛教,琉璃被归为佛家七宝之一,作为消病避邪之灵物,不仅给人健康福缘,还能给人坚韧之力量和灵感智慧等等。此时的琉璃从佛教意义上说已经变成一种境界,佛教专有名词叫“净琉璃世界”,代表一种澄澈自然,明亮纯净,身无挂碍的心境。

古法琉璃怎么鉴别真假(论古法琉璃的收藏价值)(2)

琉璃持钵佛像砖

明永乐时期,盛行使用琉璃修造佛像、佛塔,南京著名的大报恩寺塔便是永乐皇帝为其生母所造

琉璃无论外表装饰性还是内在实用性都是媲美水晶的存在,为什么并没有在古代被广泛投入使用呢?

中国琉璃制作技术源远流长,已有千年的文化,是从两河流域经中亚传入甘肃的,在平凉、天水等地,就出土了战国时代的铅钡玻璃珠。公元前138年,西汉出土的玻璃谷纹璧,是汉代时流行的样式,证明汉王朝已经制作较大的玻璃器。公元前166年,出於经济和外交上的需要,东汉王朝决意谋求,和罗马的直接建交,在中国出土的罗马碧琉璃杯(器皿),是汉朝和西方文化交流的历史见证。元代以来,颜神镇一直是我国北方最大的玻璃生产中心,那里出产马牙石、紫石、凌子石、硝及丹铅、铜铁等多矿石,具备生产玻璃的天然条件。康熙三十五年(1697),清廷设立玻璃厂,专门为皇室制造各种玻璃器皿,其中“套料”装饰艺术是清代的创新,形式及装饰已有多种风貌,其格调越趋精致华美。

据西洋史中记载,玻璃自古罗马时代开始发明,有无色的、有色的、透明的、半透明的或不透明的,可用来绘画、蚀刻、磨光、切割、镶铅、着色、熔凝、弯曲或者像珠宝一样雕刻。其工法又以脱腊铸造法()最为困难,这是一项复杂昂贵的技术。()这个技术,古代的埃及首先使用,其後被法国的雕刻家Henri Cros重新发现,1884年他用粉烧玻璃来试烧这项技法,1923年在Tutakhamun的墓中证实了脱腊铸造法的沿革及创作目前这项技术在欧洲大为倡行,如发展百年的Lalique及duma。所精雕的模版,仅能使用一次,每个腊模一模一件,尔後利用蒸汽将腊模脱离,再调配各种颜色的水晶玻璃,运用高温熔合成形,待冷却後,作品就能从模子分离,但後续的加工处理,更是精巧繁杂,难以详加叙述。

 中国的琉丽创作自清代以来,间有中断三百年之久,每一件作品都是巧匠的杰作,技术的结晶以延续中国琉璃精美的风格;透过层层细腻的手工技艺,传达中国深遂的文化底蕴,充分发挥琉璃材质的光泽、多彩、柔媚、神秘的特性,使玻璃艺术获得更加本质的语言,反映人们对美好事物的无限渴求。

古法琉璃怎么鉴别真假(论古法琉璃的收藏价值)(3)

洛阳博物馆 《琉璃八宝》

虽然贵成奢侈品,单从价值上说琉璃也算是配得起它的价格的。因为其特殊的魅力,历朝历代都不缺乏吟咏赞美者,甚至还成为诗歌中的一种特定意象。

【屏风曲】李贺,蝶栖石竹银交关,水凝绿鸭琉璃钱.团回六曲抱膏兰,将鬟镜上掷金蝉。沉香火暖茱萸烟,酒觥绾带新承欢。月风吹露屏外寒,城上乌啼楚女眠。

琉璃的制作工艺

璃,古代称为“琉琳”、“流离”,是在中国传统玻璃工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特种工艺美术品。根据《广雅》和《韵集》的记载,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琉璃”是用火烧的玻璃质珠子以及其他一些透明物质的统称。也称“料器”,以前常用来仿翡翠、玛瑙、碧玺、等玉石。还称为“古玻璃器”,但是又不同于现代的玻璃。因为现代的玻璃炼制材料石英和萤石,是含轻金属的材料钙和纳等。而上古的玻璃炼制材料是水晶加金属,是含铅和钡等其它金属的。这是琉璃和玻璃的主要区别。

古法琉璃怎么鉴别真假(论古法琉璃的收藏价值)(4)

其一,是因为老琉璃材料的特殊性,其工艺极具复杂性与高难度,老琉璃的制作工艺相当复杂,火里来、水里去,要几十道工序才能完成,老琉璃的精品制作,相当费时,有的光制作过程就要十几二十天,而且主要依靠手工制作。当中的各个环节的把握相当困难,其火候把握之难更可以说是一半靠技艺一半凭运气。仅出炉一项,成品率就只有70%。更关键的是,老琉璃不可再回炉重制,不象金银制品,也就是说一旦出现一点点问题,十数天、几十道工序,多少人的努力就立刻付诸东流。因此其成本非常高。

其二,老琉璃它不仅仅是一种材质,也是一种古老的文化传承,更重要的是,琉璃产品是独一无二的,没有两个一模一样的琉璃产品。这是现代玻璃或水晶制品永远取代不了的特性。

我国制造琉璃的历史源远流长,在出土的西周文物中已经有原始的玻璃管珠。到了战国至汉代,工匠对炉温的把控已趋稳定,琉璃的质量得到保证。而在造型艺术上,秉承当时的社会风气,这一时期的琉璃制作严谨、端庄大方,无论从技术还是艺术角度,这都是我国琉璃的首个巅峰时期。

老琉璃的价值

中国琉璃是古代汉文化与现代艺术的完美结合,其流光溢彩、变幻瑰丽,是东方人的精致、细腻、含蓄体现,是思想情感与艺术的融会。它是沉积历史的 华丽,穿越三千年的时空,以内敛的丰富保留着不可磨损的色彩。在2008年6月,琉璃烧制技艺入选国务院批准文化部确定的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古法琉璃怎么鉴别真假(论古法琉璃的收藏价值)(5)

清乾隆肃亲王套料螭龙印

琉璃属于价值不菲的艺术品,原因有二:其一,古法琉璃材料特殊,而且其制作工艺相当复杂,其二,琉璃不仅仅是一种材质,更是一种文化产品,更重 要的是,琉璃产品是独一无二的,没有两个一模一样的琉璃产品。在2007年香港的一场拍卖会上,一件御制料胎画珐琅西洋母子图笔筒创下了6400多万元的 天价,以琉璃为代表的料器一跃成为收藏新贵。2009年,北京保利秋拍上,一对清乾隆肃亲王套料螭龙印以201万元成交。

古法琉璃怎么鉴别真假(论古法琉璃的收藏价值)(6)

清乾隆宝石红料龙纹凤首执壶

老琉璃在拍卖场中一直备受关注。据2010年佳士得的中式玻璃工艺品拍卖纪录显示,乾隆皇帝时代的红凤凰琉璃壶卖价超过200万美元。 一只透明琉璃瓶在2011年11月30日香港佳士得中国陶瓷拍卖会上的售价远远超出预计的45万美元。它产生于18世纪,白色玳瑁镶嵌,颈部上方及边缘镀 蓝色旋转花纹十分罕见。琉璃的材质对光的折射率高,所以能呈现出晶莹剔透的效果,在光线的配合下,更能将其艺术特质充分表达,特别是不同角度厚薄及色彩的 光的折射,能呈现出立体的视觉效果,欣赏到色彩的自然流动,感受意境之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