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幼斌版的亮剑为什么还拍一遍(我还是喜欢李幼斌版)(1)

邑人电影院系【头条理娱君】特约作者,看娱乐热点深度解读,认准理娱君!


本文作者:靖之

李幼斌版的亮剑为什么还拍一遍(我还是喜欢李幼斌版)(2)

“我们进行了22年的武装斗争,从弱小走向强大。纵然是敌众我寡,纵然是深陷重围。但是,我们敢于‘亮剑’,我们敢于战斗到最后一个人。狭路相逢勇者胜!剑锋所指,所向披靡!”

这就是李云龙在他的毕业论文《论军人的战斗意志》中强调的亮剑精神,正应了片头曲的名字―中国军魂。

“军人要有股气势,要有一股拼到底的劲头。就像一个剑客,和对手狭路相逢,他发现对方竟是天下第一剑客。这时他明知是死,也必须亮出宝剑,倒在对手的剑下不丢人,那叫虽败犹荣。咱中国军人不能当孬种,逢敌必亮剑。”

李幼斌版的亮剑为什么还拍一遍(我还是喜欢李幼斌版)(3)

这部05年央视首播的《亮剑》堪称神作,它改编自都梁先生的同名小说的前半部分,讲述了投身革命的李云龙戎马半生的战争事迹。大部分观众,也只认这一部《亮剑》,是真的亮剑。

1、狼性文化

“狼行千里吃肉,狗行千里吃屎”,这是李团长最为豪横的一句话。老李不只要吃鬼子的肉,还要嚼碎它的骨头。“老子打的就是武士道!”反侵略靠的就是狠劲。

记得《狼毒花》中,也有一句经典台词,是说“乱世由着乱人来”。李云龙和常发一样,都是“乱人”。

李团长是个“不守规矩”的人。他长征时期就是团长了,五上五下,不知道多少次违反纪律。因为那就是个不讲规矩的年代!军阀不跟你讲规矩、“常凯申”不跟你讲规矩,日本人更不会跟你讲规矩。在那样一个处处有压迫,四面被围堵的大环境下。要想干革命,要想带队伍,就得不拘一格,行非常之事,用非常之人。初来乍到的赵刚斥责李云龙私调军队是“无组织无纪律”,老李先是愤怒,随后是委屈:“要我自己搞武器,行啊,你不能限制我的自由啊,总要点自主权吧。又要我当乖孩子,又要我自己想办法搞武器,又限制我的自主权,这叫不讲理。”

李幼斌版的亮剑为什么还拍一遍(我还是喜欢李幼斌版)(4)

一个农耕文明占主导地位的国家,有的时候就是欠缺一点“狼性文化”。如果在和平年代,赵刚的纪律性当然是对的。但在战争时期,李云龙的实用主义和那股子闯劲胜过一切雄辩。“靠请示打仗,那你哪道菜也别想赶上!”赵刚和李云龙的结合,就是人性和狼性的结合。不求连城璧,但求杀人剑,这才是战争年代的用人准则。

反杀坂田联队、炸翻山崎大队、报复山本特工队、还要捅楚云飞的**去……这一桩桩、一件件,都是不拘一格,又都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在“野狼团”呆久了,赵刚也在反思自己:“乖孩子组成的部队,听话守纪律是没问题,但往往没有淘气的孩子能打硬仗、恶仗。淘气的孩子往往能干大事。这样的部队,往往战斗力特别强。”

李幼斌版的亮剑为什么还拍一遍(我还是喜欢李幼斌版)(5)

难得的是,李云龙的狼性一点也不惹人讨厌,甚至还有点可爱,有点招人喜欢。这是楚云飞的惺惺相惜之感,也是观众的心声。

2、品性、智慧、人生

在《亮剑》后来重播的版本中,观众们遗憾地发现,一些带有“他娘的”、“狗娘养的”、“狗日的”一些台词被删减改动了。其实,大可不必。

爆粗口,根本无碍于老李的军人形象,成大事者不拘小节嘛。在那个识字率不高的年代,草根出身的老李偶尔骂骂街再正常不过了。黄埔出身的楚团长都敬佩他的智慧、忠诚和勇气,观众又岂会介怀几句脏话?相反,这是李云龙可爱、真实的一面,“大老粗”是咱老李的加分项。从抖音到b站、绝地求生,鬼畜区和游戏区早已兴起了“李云龙热”。“你他娘的意大利炮呢?”一时间成为了男生打游戏时最爱的口头禅。

李幼斌版的亮剑为什么还拍一遍(我还是喜欢李幼斌版)(6)

老李是个粗人,但粗中有细。他强调战斗意志,但也知道“小鬼子枪法不赖”,绝不是莽夫。就像孔捷从朝鲜战场凯旋归来,仍然能认清美军的优势一样。有清醒头脑的将领,是军队之福。

《亮剑》主人公是李云龙,但这部剧的精彩绝不仅限于李云龙一人。晋西北铁三角各有所长,丁伟战略眼光最高,能洞察大局。李云龙具体战术能力最强,是冲锋陷阵的良将。孔捷为人中庸,既善谋事又善谋身,得以全始全终。

除此之外,像文武双全的楚云飞,因为时局所误而抱憾终生,令人叹息。还有朴实的秀琴、浪漫的田雨、“不善奔跑”的常乃超、具有超前眼光的民主人士田墨轩……《亮剑》这部剧,什么都有:有乡土风味、有战友的铁血、有革命精神、有古仁人之风、有小资情调,还有家国天下的情怀、时代的特征和对未来的展望……这是一部能让所有人一起坐下来看的剧。在革命题材中,它是独一无二的。

李幼斌版的亮剑为什么还拍一遍(我还是喜欢李幼斌版)(7)

3、信仰

李云龙和赵刚,是枪杆子和笔杆子的有机结合,是跨越阶层的知己。二人的思想看似相去甚远,其实他们是灵魂级别的搭档。

当年参军为了什么?一系列的革命目标,老李用一句话就可以概括:“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李云龙的信仰就是这样纯粹,这样简单明快。

赵刚的思考似乎复杂的多,可以参考他和冯楠的第一次会面:

“一个青年学生投身革命二十年,出生入死,百战沙场。从此,世界上少了一个渊博的学者,多了一个杀戮无情的将军。请问,你在追求什么,为了什么?”

“我追求一种完善的、合理的、充满人性的社会制度,为了自由和尊严。”

“说得真好,尤其是提到人的自由和尊严。看来,你首先是赵刚,然后才是共产党员。那么请你告诉我,如果有一天,自由和尊严受到伤害,受到挑战,而你又无力改变现状,那时你会面临着一种选择,你将选择什么呢?”

“反抗和死亡,有时,死亡也是一种反抗……”

李幼斌版的亮剑为什么还拍一遍(我还是喜欢李幼斌版)(8)

赵刚是以知识分子和军人的双重角度来考虑问题的,一方面,他既有悲天悯人的家国情怀,又深知枪杆子里出政权的正确性。他和李云龙一样痛恨侵略、痛恨剥削,并肩为国而战。在理想上,是形而上和形而下的结合。而另一方面,在胜利以后,赵刚对未来社会设计的思考要比李云龙更为深入,在世态与时务上也更为敏感。眼里容不得沙子的性格导致他必然表达一些针砭时弊的言论。理性思考成就了赵刚的前半生,也决定了他的后半生。

草莽出身的李云龙,在一些事上也许会迟钝,但绝不会视而不见。在没有拍摄的原著后半部分,老李嫉恶如仇的性格让自己和赵刚走上了同样的归宿。但是,到最后一刻,他们也不曾后悔。一生所求,是崇高的理想。无论何时,他们都是勤于谋事、而不屑于明哲保身的战士,是无私的奉献者。这样的革命先辈,才是我们中国的脊梁。

李幼斌版的亮剑为什么还拍一遍(我还是喜欢李幼斌版)(9)

(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影视档案馆# #追剧指南#

李幼斌版的亮剑为什么还拍一遍(我还是喜欢李幼斌版)(10)

本文是作者作为“头条理娱君”特约作者而写,来今日头条,看更多娱乐深度好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