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肌酐高半个月肌酐降了一点点(一文读懂血肌酐)(1)

封面来源:我院的血液分析仪

“血肌酐高了会出什么问题?”

最近越来越多的肾友问我这个问题。按说这种有明确答案的问题,百度一搜一箩筐,以前很少有人来问我。但最近问的人多了起来,许是大家现在不太信任百度了。

那么好吧,这里就介绍下肌酐上升会发生什么。

首先要知道,血肌酐为什么会上升?

肌酐不是肾脏分泌的,而是肌肉产生的,它是一种代谢废物,蓄积太多就会成为毒素,需要肾脏来排出体外。

肾脏受损在早期时,肌酐不高,因为肾脏细胞有2倍的存储量,凋亡50%不会影响肾脏的功能。而且肾脏细胞有“加班”(代偿)能力,实际上肾脏细胞丧失70%以上、进入中期后,剩余细胞才会加班也不能及时排出毒素,体内肌酐才会升高。

肌酐有多大破坏力?

肌酐虽然挂着“毒素”的名头,但在众多的毒素种类中,毒性较小。我们也经常查尿素氮这个指标,这个指标虽然准确性不如肌酐,但毒素比肌酐大。其它吲哚类、呱类等等毒素,要比肌酐的毒性大很多。

所以我们在诊疗过程中,一般不把肌酐当做“毒素”对待,它更像是一个单纯的肾损害标志物、一个“受害者”。只不过它经常与致病物质一起出现,被人误解为伤肾凶手。

疫情发生后,人们熟悉了“吹哨人”这个词,肌酐差不多就是肾衰的吹哨人。

一些药物,有调低肌酐的作用,比如炭片、尿毒清、肾衰宁等等,用药后看起来化验单更漂亮了。但是,治理方法若不是去消灭病因凶手,而是消灭吹哨人,那么就很难有本质上的效果,甚至有时候会干扰我们对肾衰程度的判断。

既然肌酐的危害不大,那么危害大的是啥呢?

很多,真的很多。

肾脏有6大功能:

1. 排毒

2. 排水

3. 维持酸碱和电解质平衡

4. 活化维生素D

5. 调节血压

6. 促进造血

排泄肌酐是第1个功能中的其中一个作用。肌酐一高,意味着这六大功能已经出问题、或是即将出问题。6六大功能障碍又会引起多连串、互相交织的更多并发症。

具体会出什么问题?挨个来看:

1.排毒功能障碍

尿素氮、尿酸等等毒素升高,可侵害神经、胃肠道、微血管等多个系统,危害较大的比如尿毒症脑病,可能出现意识模糊,严重者可出现昏迷、死亡。

2.排水功能障碍

水分排不出去,可能引起全身性的水肿,包括心包积液、肺水肿、腹水、胃肠道水肿出血等等。患者可出现恶心呕吐、呼吸困难,严重者可有心力衰竭。

3.酸碱平衡和电解质平衡发生紊乱

酸性物质排不出体外,会出现酸中毒(二氧化碳结合力降低)。

电解质紊乱,常见的是高磷、高钾,高磷可引起皮肤瘙痒,肾性骨病,骨折风险和死亡风险增加;高钾会引起四肢麻木、心律失常,严重者出现心脏骤停。

4.活化维生素D功能障碍

体内缺乏维生素D,可能引起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软骨症,骨质疏松,佝偻病等等。

5.促进造血功能障碍

肾脏分泌的促红细胞生成素不足,骨髓无法正常造血,会出现血红蛋白下降、贫血。贫血会导致各个器官缺血缺氧,特别是心脑血管损伤。缺血后心脏会更加卖力地泵血,时间一长会出现心力衰竭。

6.调节血压功能障碍

肾性高血压,最大的危害是导致心血管并发症——这也是尿毒症的首位死因。另外,血压升高可以伤害肾脏和视网膜的微血管,可能导致肾功能恶化、视力下降、失明等等。

可以看到,肌酐升高后出现的并发症几乎是遍及全身。所以业内人士经常说,“肾内科”的“肾”字可以去掉,因为肾内科的病房里可以见到几乎所有的内科病症。

大家也不用去记这些并发症,并不一定都会出现。一是因为肌酐往往不是一下子升到很高,回顾性研究显示肌酐每年升高10%左右(治疗、不治疗、治疗规范与不规范等等所有患者的平均进展速度);二是因为如果控制住了致病因素,肾脏炎症消失、慢慢长出新的毛细血管袢,肾功能可得到不同程度的恢复,就不会出现严重的并发症。

另外,再提醒大家:不能盼着“降肌酐药物”

许多肾友经常问我降肌酐的药有什么?能不能邮给我?什么时候才能研发出降肌酐的药物?

永远不会有。

假如存在一种普遍的“降肌酐药物”,会发生什么?不用大家操心,以我国上亿肾病患者、数千万肾功能异常者的体量,政府绝对会接管此事,为大家统一发放,早就在大家手里了。比如普遍的新冠病毒预防方法:打疫苗、测核酸——这种普遍的、绝对的起效方式,政府一定不会放过。国际上称咱们国家是“保姆型政府”,如果有想象中的降肌酐药物,“保姆”肯定会接管此事,挨家挨户管到位,从此世上再无肾内科、再无尿毒症。

但这种情况不现实,这是患者不同的、复杂的病情决定的。

为什么不会有降肌酐药物?

肌酐升高、肾脏受损的原因有很多,症状也各异。首先需要解除各个病因:有免疫炎症就缓解各种免疫炎症,有感染就抗感染,高血压导致的就降压,糖尿病导致的就降糖、改善微炎症。单一个免疫炎症就五花八门。如果一种药物是针对这个病因的,它基本就没办法解除别的病因、降不了别的患者的肌酐。

即使是通用的肾功能改善方式:促进肾脏血流,也需要根据患者不同的具体临床表现来开方、选择给药方式。

治疗过程也并非一帆风顺。这虽然是一种脑力劳动,却也一个辛苦活:天天写病历、天天找原因、天天接会诊、天天下医嘱,上班干、下班也干,烦不烦啊?患者烦医生也烦。当你想着偷会儿懒也不一定会有风险的时候(很常见),偷懒的人一多,必然会有人治疗失败。这种个体化的辛苦活,医生别想着政府会为你分担,肾友也不能老想着投机取巧,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肾友们若还有肾病问题,可点击→肾出问题了,找“肾科石医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