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优秀文化艺术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党和国家历来尊重少数民族文化习俗,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保护少数民族文化遗产,繁荣少数民族文化艺术,今天中华文化“百花园”绚烂多彩。

如今,随着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少数民族优秀文化艺术面临资源流失、人才匮乏等新问题。近年来,围绕如何做好少数民族优秀文化艺术保护传承工作这一话题,民主党派组织和成员提出了很多中肯的意见建议。

如何让“非遗”活起来?

少数民族歌舞火把节(火把节献哈达唱)(1)

2022年4月20日,黎族妇女在博鳌亚洲论坛主题公园展示织黎锦。

“非遗”是千百年来劳动人民留给后代的宝藏。近半个世纪以来,国家投入大量资金,组织大批专家学者、艺术工作者、民间艺人开展科学严谨的普查、收集工作。现在,有162所职业院校设立了专业示范教学点,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为“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为提升公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认识和保护意识,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传习中心、培育基地如雨后春笋般建成。

目前,我国建立了完整的非遗四级目录体系,列入名录的少数民族项目是其代表性优秀文化艺术的高度凝练与具体体现。但在项目申报和宣传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有的新入选项目质量堪忧,一些地方重申报轻传承;开发利用体系与机制建设亟待加强。

民进黑龙江省直属黑龙江大学支部主委、满学研究院院长郭孟秀建议:

出台措施,要求各级管理部门从国家文化安全的战略高度坚持标准严格审核。加强对传承队伍特别是后备传承人梯队建设,建立淘汰预警机制,对于传承人缺位的项目提出警告。

尽快建立各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数据库,对社会开放共享;推动出版系列非遗项目普及性读物,让非遗走进百姓生活。

进一步加强非遗项目深度解读。设立非遗研究专项工程,依托高校科研机构,由专业研究人员与传承人共同组建研究团队,传承人客观陈述内容,研究人员予以研究与阐释,挖掘并解读各民族非遗项目文化内涵与时代价值。

“民族文化 旅游”提供新思路

少数民族歌舞火把节(火把节献哈达唱)(2)

2022年5月27日,云南省腾冲市和顺古镇一景。和顺古镇是茶马古道和西南丝绸之路重镇,这里有保存完好的大批明清古建筑群。

一些非遗项目虽然完成了抢救的第一步,但输血之后如何实现自身的造血,仍有很长的路要走。推动优秀文化资源产业化发展,实现静态保护与动态传承结合,是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和民族文化传承双赢的较好选择。但从民族文化艺术产业发展进程来看仍相对滞后。如,高质量文化产品供给不足,缺少市场主体,文旅融合不足,工作体制机制需健全,旅游产品层次较低,村民对传统民族文化保护的意识也还不够。

以多民族的贵州为例,农工党贵州省委会主委张光奇建议:

加大对贵州黔东南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投入,支持黔东南国家级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建设;加大对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力度,积极扶持传习基地建设。

民进重庆市委会主委陈贵云建议:

推动民族文化艺术保护传承工作纳入各级地方政府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打通保护文化资源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管道;指导民族地区发展文化产业,探索差异化保护利用模式;指导民族地区科学规划文化产业发展布局,打造特色文旅融合精品,在完善旅游干线交通网络的同时,把民族地区丰富的旅游资源串联起来。

九三学社中央常委黄宗洪建议:

重视民族文化在民族村寨旅游开发中的作用,在坚守民族文化原生性的同时依托民族文化和地方历史文化积淀,采取差异化发展战略,才能避免旅游产品雷同。还要深度开发少数民族村寨旅游产品,丰富旅游产品的文化性、知识性,延长旅游产业链条,打破旅游业态单一的困局。

做好“双创”是重点

少数民族歌舞火把节(火把节献哈达唱)(3)

2021年10月27日,在广西融安县第二实验小学,老师在教学生演唱“文场”。“文场”是一种流行于桂北地区清唱剧类型的地方曲艺形式。

传统文化是民族文化的底色,但传统文化不等于优秀文化,具有良莠混杂的两面性,应该认真辨析,分类施策。目前,少数民族优秀文化艺术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取得了很多成绩,但也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

民进新疆区委会原主委、新疆师范大学教授牛汝极建议:

充分认识到少数民族优秀文化艺术对历史中国和现实中国的重要作用和积极意义,也要充分认识到受当时当地人们认识水平、时代条件、社会制度的局限,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存在的与当代中国社会不相适应的部分。

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主题,做好长远规划和设计,不断推出一批弘扬中华民族主旋律的高质量文化产品和文艺作品;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主线,组织力量对各民族古籍文献文艺作品作出正确评估和阐释。

海南民革党员李庆文建议:

真正代表各民族优秀品质、智慧和创造的文化,要通过影视、歌舞、文学、建筑、服饰、体育、民间艺术等方式积极展现,并支持和要求民族地区更多承担起传承保护的责任。

要怀着敬畏之心去学习、保护、传承、发扬我们本民族的民歌瑰宝。本民族的文化要靠年轻人来传承,期待他们用本民族的语言和旋律唱出本民族所具有的韵味和风格多样性。

作者 _ 秦雪

本期编辑 _ 闻超

欢迎分享,留言交流。转载请注明出处。

少数民族歌舞火把节(火把节献哈达唱)(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