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唱”这一旧瓶如何装新酒?从《中国好歌曲》到《中国新歌声》,再到《蒙面唱将猜猜猜》,灿星制作持续在音乐节目上挖掘更多可能性。
10月28日晚,《蒙面唱将猜猜猜》第三季(以下简称《蒙面3》)播出第二期,并在网络上引发不少热点话题。
音乐和情怀
“戴上面具,歌手褪下明星光环,以纯粹的歌声打动观众,回归音乐初心”,是“蒙面”系列创作的原点。
歌以传情,是音乐的价值。一档音乐节目的价值观念就应当与音乐本身一样,传递温暖、抚慰心灵。
就如同《好久不见》,是周慧敏想对观众道出的心声;《逆光》,是吴青峰对人生道路的坚定追求;首期节目甫一开播,新增固定环节“蒙面团合唱”中,节目组选用《明天会更好》,是制作团队对未来的期许。
两期节目,回归音乐的《蒙面3》用歌曲传递出了不少温暖故事。
周慧敏的现身让观众感受到了情怀与回忆,也强化了歌手“不忘初心”的坚守;李圣杰与苏运莹在“歌比人红”的境遇下,仍不懈地在音乐道路上探索,则让观众体会了梦想和信念的力量;侯佩岑对吴青峰的暖心鼓励,更是节目组对优质歌手的肯定,传递出勇于向逆境挑战的信心。
这些暖心故事的呈现得益于制作团队着力挖掘蒙面唱将本身的性格与经历。节目中,“面具”一直是用来隔绝歌手身份标签的象征物,“面具”之下,歌手能在观众看不到面容的情况下,抛开身份、抛开束缚,褪去光环,尽情展示平常大众看不到的一面,这也兑现了“蒙面”的价值。
在节目中,观众不仅能看到吴青峰不为大众所知活泼调皮的另一面,也了解到李圣杰在歌唱之外,还是专业救生员,且获得过亚洲网球冠军……让歌者以“真我”站上舞台,《蒙面3》在发掘每一位歌者的潜能和个性的同时,也试图以故事和情感化表达来打动观众。
创新和提质
季播综艺持续出新是难题,珠玉在前,节目需要在维持既有水准的前提下,制造出新的刺激点,才能保持观众对节目的关注度和接受度。
从《蒙面》三季节目不断迭代的过程来看,第一季节目放大“猜评”元素,新鲜的玩法给了大众不一样的体验;第二季变化升级,无论是猜评团的强化,还是更精良的面具,抑或蒙面唱将的多样性,都下了功夫;而第三季的突破,对准了猜评团、环节设置,以及唱将故事和歌曲的情感化表达。
从第一季开始,“唱 猜”就一直是这档节目的核心机制。纵观《蒙面3》开播的两期,无论主体设计、嘉宾选择,还是环节设置、悬念铺陈,都已呈现出一定的成熟度。在营造出一个“音乐迷局”的同时,节目主创也尝试打破常规、延展视野,为节目创造更多可能和空间。
不靠赛制产生刺激感,不强调输赢带来的戏剧化,而以音乐作品为主,并将功夫用在节目质感的打造上,让观众的注意力最大程度地回归音乐本身,“蒙面”系列从某种意义上反映出电视行业对节目本质的认知更加深化,也反映了中国电视观众对节目内容和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
当然,电视观众的口味在变,电视制作者的手法也在不断升级调整,但不变的是:好内容的持久生长力。“蒙面唱将”系列做到第三季,贴上了属于自己的“标签”,并在一众音乐类综艺中占有一席之地,离不开制作团队的匠心。但在受众对同一类节目愈发容易审美疲劳的年代,《蒙面3》能否凭借“一招鲜”的设定继续“吃遍天”,还有待继续观察。
不过,正如拉开《蒙面3》序幕的经典歌曲唱的那样:“让我们的笑容充满着青春的骄傲,让我们期待明天会更好”,或许这正是一种制作团队借来对所有歌手、观众,乃至国产综艺表达鼓舞的方式。
作者:叶晨玮
编辑:李颀 侯雯慧
【版权声明】本文系《广电时评》独家稿件,《广电时评》编辑部保留所有版权;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或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