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官婉儿和太平公主都曾是武则天手下的得力干将。

上官婉儿最后的下场(上官婉儿与太平公主的恩怨情仇)(1)

上官婉儿是陕州人,祖父上官仪是唐太宗时代的名臣,后来因忤逆武则天而被杀,当时尚在襁褓之中的上官婉儿随母亲一道没入后宫,算是带罪执役的犯官家属,受到无情的冷落及役使。困境中出人才,上官婉儿随着宫中女官读书识字,十四岁的她就受到武则天的亲自召见,对她的下笔千言赞不绝口,将她留在身边,担任一些文书佐理工作,逐渐参予撰拟诏书,参决奏章,慢慢地百官奏牍都由她先行过目,并加拟签,武则天只要在上面批一个字就颁行天下,成了除武则天以外最具权柄的女人,这时她还只是个19岁的小姑娘。当年她母亲怀她的时候梦见神人送来一杆大秤,占梦的说这预示着上官婉儿将掌握大权衡量天下大事,那时她家是罪臣孤子,谁也不信,想不到竟然成真,武则天掌政前后二十五年,上官婉儿始终追随在她的身边,据说上官婉儿额头上的一道创伤还是她与武则天的男宠张昌宗眉目调情时,武则天醋劲大发,一剑砍伤的。后来武则天把自己的侄子武三思配给上官婉儿,上官婉儿这年已经三十五岁,上官婉儿最爱的还是唐宗室诸王中的李逸,而李逸却爱着武则天的业女武玄霜,最爱上官婉儿的又是长孙泰,长孙泰的妹妹恰好是李逸的妻子,这几人都是朋友知交,在这种不可说!不可说!如之何!如之何!的困境中,上官婉儿对远在天山的李逸写道:

太平公主一面与她们虚以委蛇,一方面以一代公主的身份牵制、滞缓她们势力的发展,一方面暗中帮助她的侄儿李隆基。李隆基本就一直在姚崇、宋理等名相的扶助下,羽翼半丰,现再得太平公主的支持。一场兵变,诛杀了韦后母女和上官婉儿,即位为唐玄宗。

上官婉儿死了,她的文学成就却流传下来,她的诗文创作一洗江左萎靡之风,力革南朝以来四六骈俪的章法,挣脱六朝余风,使文风为之大变。与其说开古文复兴气运的是韩愈、柳宗元,无宁说是上官婉儿已经早为盛唐的文学面貌绘出了清晰的蓝图。她的诗对唐诗的辉煌发展也有极大的启导作用。到了开元年间,唐玄宗追念上官婉儿的才华,下令收集其诗文,辑成二十卷,张说为她写序:“敏识聆听,探微镜理,开卷海纳,宛若前闻,摇笔云飞,成同宿构。古者有女史记功书过,复有女尚书决事言阀,昭容(上官婉儿)两朝兼美,一日万机,顾问不遗,应接如意,虽汉称班媛,晋誉左媪.文章之道不殊,辅佐之功则异。”

兹录一首她游骊山时写的诗以资佐征:

三秦季月景龙年,可乘观风出灞川;

遥看电掣金马跃,国瞩霜原玉作田。

隐隐骊山云外耸,迢迢御帐日边开;

岁岁年年常扈驿,长长久久乐承平。

这诗写出她衷心的愿望,希望安享太平,岁岁年年不再有腥风血雨的杀伐场面,然而她久居要津,尤其是武则天时期她帮武则天尊崇武氏,排抑皇家,李唐皇家是不会轻易放过她的。

太平公主为诛除韦后立下大功。武则天在位期间曾立过两个儿子为帝,一位是中宗,另一位就是唐睿宗李旦,李隆基就是李旦的儿子,韦后被杀后温王李重茂仍然大模大样坐在龙椅上,太平公主把他赶下来,李隆基先让父亲过渡性地过一段皇帝痛。

睿宗对太平公主这位皇妹极为怜爱,朝廷大事都与她商量,宰相以下的任用都凭太平公主一言为准,她所引荐的文武官员不计其数,附权谋进的,日夜奔走她的门庭,她的府邸成了幕后皇宫。她恃宠而娇,生活奢侈,长年为她采办运送物品的专差络绎于路,她府中的歌姬舞姬比皇宫的还要出色,单是她在陇右开设的牧马场,就有良马一万多匹。

唐睿宗共有六个儿子,李隆基只是老三.但他因诛杀韦后母女有功被立为太子。为了维护既得利益,太平公主当然是希望唐睿宗的皇位维持得愈久愈好,可是李旦一向恬淡自适,三天两头要把皇位传给太子,如果太子是个窝窝囊囊的人倒也罢了,偏偏李隆基又英勇果敢,于是她便三番两次在睿宗面前讲李隆基的坏话,希望废掉太子,结果唐睿宗却立李隆基监国,太平公主眼见进谗不成,索性破釜沉舟,代表皇帝召见群臣,示意更换太子,遭到以宋璟为代表的正派大臣的抵制,弄巧不成反成拙,尽管唐睿宗念着兄妹之情放过了她,李隆基却记在心里。

李隆基登上皇位,矛盾已经白热化,此时的唐玄宗大权在握,便以太平公主妄图鸩杀皇上为由收捕太平公主的党羽,然后命令王毛仲和高力士前往拘捕太平公主,并赐死在家,亲族也连坐被诛。

太平公主与上官婉儿都是武则天的亲信,武则天死后曾携手合作,原来居然为了一个男人而分道扬镳,她和李隆基合作杀了上官婉儿,然而李隆基有感于上官婉儿的才情,对她念念不忘,她却不断地和李隆基矛盾激化,最后死于李隆基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