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时期,翰林们的俸禄不高,品级低微,但社会地位却很高。他们踊跃参与政治,积极议论朝政,上至皇帝,下至群臣,都要给他们三分面子。
因此,考上进士,被皇帝钦点为翰林,是广大读书人梦寐以求的事情。
当然,能够被钦点翰林,也相当不容易。一个读书人,从秀才、举人、进士一路考过来,形如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过关率低得不像话。哪怕考上了进士,还不一定能够被皇帝钦点为翰林,进入翰林院。在殿试中成绩不高的考生,往往就与翰林院失之交臂,擦肩而过。
在广西,有一家3个亲兄弟,竟然都被皇帝钦点为翰林,创造了广西科举史上独一无二的奇迹。
这一家人,姓唐,是广西桂林人,分别叫唐景崧、唐景崇、唐景崶。
唐景崧是大哥,字维卿,生于1841年。
唐景崧24岁考上进士,被钦点为翰林,当了一名翰林院庶吉士。3年后,翰林院散馆,他被分为吏部主事,当上了京官,这一做就是15年。
当京官是很苦的,这一点曾国藩有很深的体会。当年,他在组建湘军前,当了10年京官,穷得响叮当,一度还要借钱过年。唐景崧不想自己的远大理想,一辈子就埋在京城里,就趁中法战争打响之际,自告奋勇请旨出京,说服黑旗军首领刘永福参与中法战争,协助清军作战。
中法战争结束后,唐景崧因功被赏花翎,晋升为福建台湾道,从此又与台湾结下不解之缘。此后,他历任福建布政使、台湾巡抚。
然而,就在仕途一片光明之际,发生了意外。1895年,台湾民众抗拒清朝割让台湾给日本,公推唐景崧为首,与刘永福一道率全岛军民抗击日军。可是,由于敌众我寡,在一番血战后,唐景崧擅自离开台湾,逃回了大陆。朝廷追究他抗旨的罪责,革除了台湾巡抚职务。唐景崧不得不心灰意冷地回到老家,终日闭门听戏消磨时光。
唐景崇是二哥,字春卿,生于1844年。
唐景崇27岁考中进士,进入翰林院,选为翰林院庶吉士,3年散馆后授翰林院编修。
唐景崇的仕途比大哥唐景崧稍好,几经升迁,便从一名从四品的翰林院侍读学士,升迁到从二品的内阁学士。1894,外放为广东乡试正考官,第二年担任会试考官。此后,历任礼部右侍郎、工部右侍郎、工部左侍郎、浙江学政、江苏学政、吏部右侍郎、吏部左侍郎、禁烟大臣等职。清朝末年,朝廷实行新政,组建内阁,唐景崇任职学务大臣,为13名内阁大臣中仅有的4名汉人大臣之一。
不过,好景不长。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清朝摇摇欲坠,唐景崇眼见大势已去,便称病引退,黯然结束了仕途。
唐景崶是三弟,字禹卿,生于1853年。
唐景崶24岁考上进士,殿试中的成绩非常好,是一甲第三名,即“探花”。唐景崶与二哥唐景崇一样,选为翰林院庶吉士,3年散馆后授翰林院编修。
三兄弟中,唐景崶的仕途最不如意。
1881年,慈安太后去世。慈宁宫作为慈安太后金匮安奉之地,每天都有恭理丧仪大臣轮班前来照料。一天,恭亲王、惇亲王等人前来照料时,唐景崶无意之间闯了进来。由于恭亲王等人都穿着素服,没有佩戴朝珠、补褂和宝石顶,唐景崶没有认出他们,得罪了恭亲王。恭亲王很生气,以“擅上慈宁宫台阶”为由,将唐景崶严参,交吏部议奏,定了“罚停差使九个月”的处分。
那时候,离唐景崶当上翰林院编修还不到一年。唐景崶受此打击,郁郁寡欢,3年后因病去世,时年31岁。
【参考资料:《清史稿》《清宫外史》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