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学生到创业明星,从创业到电视台项目经理,从日用品到茶饮,董静娴的人生不设限,她总是不断在尝试,不断在跨界。虽然因为曾经被媒体广泛报道,有些朋友总觉得她自带光环,殊不知董静娴觉得自己其实很平凡。那些看上去大胆的举动,不过是因为她想要更彻底地掌控自己的生活,做想做的事。董静娴喜欢创新,喜欢挑战,喜欢交朋友,更喜欢抓住自己喜欢的人和事,但她并不允许自己耽溺其中,因为害怕再次失去。安全感的缺失是董静娴人生中一个无法回避的话题,这一切都源于一个孤独的童年。

从学生到创业明星

2014年,创业风潮席卷全国,董静娴所在的南方医科大学也被卷进了风暴中。当时在全国“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南医的一个女生设计的丁字裤避孕套大出风头,并顺利获得了两百万的风投。

当时身为学校里的风云人物,社联主席团成员之一的董静娴很快也一头栽了进去。自从来了南医之后,她就确定自己飞扬跳脱的个性不适合学医,于是一直在各种校内活动上释放自己的热情。当创业的巨浪涌来时,她的激情被迅速点燃,立即奋不顾身地跳了进去。

董静娴和几个同学一起了构思了一个叫“男朋友卫生巾”的创业项目,广告语是“找男朋友,就要找一个像卫生巾一样的男人,宽大、包容、还能吸走你的烦恼”。和上一代人相比,90后是互联网的原住民,天生就拥有互联网思维。创业时,很自然地就会把互联网的一些优势融入进去,很容易做出差异性。“男朋友卫生巾”这个名字就完全打破了传统日用品给人的刻板印象。而且那时的互联网行业很讲究情怀和创意,“男朋友卫生巾”名字前卫,概念新颖,主打男性对女性的温情关怀,在资本市场一亮相就受到了欢迎,项目还没落地就融到了一百万。于是,董静娴开始了自己轰轰烈烈的创业生涯。

董静娴首钢(一个90后的跨界人生)(1)

摄影 | 王一蒙

虽然他们团队很有创意和干劲,但到底还是学生,对商品的生产和销售一无所知。于是董静娴领着大家一家一家地走访,去寻找合适的材料和生产供应商。创业是险途,需要不断地打怪升级,解决了一个问题,很快又会迎来新的问题。当时因为资金明显不够,面临营销难题,于是她们想要媒体报道来助力。

那时,董静娴和团队的核心成员住在广州鹭江边,投资人就住在他们对面,经常过来考察项目进度,整个团队都觉得压力很大。他们觉得媒体需要爆点,于是把团队的亮点一个一个提炼出来,比如“高校学霸创业”、“男朋友为女朋友创业”等等,并写了好几份新闻通稿,发给了广州的一些媒体。

一开始没有人理,董静娴和团队越等越心慌,终于有一天,《南方日报》打来了电话。采访完之后,给了他们一个大版面。报纸出街后,迅速引发了其他媒体的好奇,《新快报》、广州电视台以及南医本校等媒体也纷纷跟进,还有主办方邀请他们参加一些线下路演活动。曝光率迅速增加,知名度也水涨船高,在创投圈,他们成为了明星创业团队,产品也顺势打开了销量。

强迫自己长大

董静娴在大学时就表现出来的勇敢和坚韧,可以从她的童年经历中找到脉络。

1993年,她出生于海南,二岁时举家迁往珠海。爸爸在董静娴很小的时候,就去了东莞工作,妈妈在她小学二年级时和爸爸离婚,也离开了家。董静娴是被外公外婆养大的。她很清楚地记得,自己有一段时间是非常害羞和自卑的。

妈妈不在身边,外婆很疼她,给她做各种好吃的,把她养得胖胖的,但学校里的一些小男生就会给她取各种难听的外号。开家长会的时候,别的小孩都是爸爸妈妈来,而她家只能是外公外婆。离异家庭长大的小孩,总是特别敏感。董静娴那时就已经能够共情于语文老师讲的名人名言了。她有一个本子,上面写满各种激励人心的名言警句。我问她现在还记得哪一句,她说她曾经在有一页上,写了一句大大的“皇天不负有心人”。

也是从那时候开始,董静娴就隐隐约约觉得自己一定要成为一个体面的人,一个让人觉得很优秀的人。她本来一直不敢在课堂上举手发言,怕说错话,但到了三年级时,董静娴命令自己一定要克服这一点。她记得那是在一堂英语课上,老师之前已经问了好几个问题,董静娴一直在犹豫。等到那节课快结束时,她终于举起手,回答了老师的问题,获得了表扬。从那以后开始,董静娴就完全攻破了自己内心的屏障,变成了一个勇于发言的人。到了六年级,老师们都特别喜欢她,因为她已经变成了老师的小帮手。小学毕业时,董静娴成为了所谓的“尖子生”,可以免试升入珠海重点中学——拱北中学,后来又顺利升入了重点高中。

在长大的过程中,她缺失了很多来自于父母的爱。在别的小孩还在父母面前撒娇的时候,董静娴就已经学会了用自我激励来撬动人生的杠杆,用一种近乎于残酷的方式,让自己重获新生。

不断跨界的人生

经历过残酷青春的董静娴,人生变得很不安分,她不满足于主流的人生框架,总是试着越界来突破既定的人生路径。西方文化经常会鼓励一无所有的年轻人去冒险,但东方文化相对会比较保守。2014年的创业潮就是压抑已久爆发的结果。但风潮过后,她仍然喜欢挑战。

大学毕业后,董静娴作为创始人之一的“男朋友卫生巾”已经开始盈利,但那时她还太年轻,不太懂得股权架构,在二次融资时,失去了对项目的主导权。董静娴当时就想,我还这么年轻,还可以去做别的项目,于是主动退出,转身去了电视台。

那时主流媒体受到新媒体很大的冲击,它们需要变革。广州电视台成立了一个媒体融合实验室,于是她应聘进去做多屏转化的项目经理。核心仍然是用互联网思维去改进一些传统媒体的东西。

这份工作没有做太久,一是因为她不太喜欢单位的那种氛围,二是当时她身体出了问题,后来就来到了东莞。

不断寻找新机会的董静娴意外地接触到了一个和茶有关的地产文创项目。这个项目后来因为资金问题流产了,但却意外地为她打开了一扇门。其实东莞是藏茶之都,东莞茶叶的年均交易金额高达50亿元,民间藏茶量超过40万吨。

不断了解这个行业,董静娴对茶的兴趣就越大。有一次她跟随一个茶商去茶园考察,更是被眼前的景象给吸引住了。一畦一畦的茶树顺着山势蜿蜒,漫山遍野无边无际。采茶的姑娘们,三三两两地散落着,双手麻利地把嫩嫩的小茶芽采下来轻放在背篓里。若有若无的清香满园飘荡,董静娴沉醉在其中,突然萌发了要打造一个年轻的茶饮品牌的想法。

董静娴首钢(一个90后的跨界人生)(2)

摄影 | 王一蒙

回到东莞之后,董静娴去网上查了很多资料。其实中国是茶的故乡,迄今为止已有几千年的历史。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浓墨重彩的一笔,但很多年轻人并不知道。她觉得既然自己接触到了这些,而且又很喜欢,就很想让同龄人都知道。

董静娴觉得茶跟咖啡很像,既然咖啡可以漂洋过海四处开花,吸引无数的年轻人,茶也应该可以做到。她在2018年注册了一个茶品牌商标——空隙茶舍,着手开始自己的新计划。董静娴认为,传统茶饮的包装都过于隆重,直接把年轻人给吓跑了。其实很多90后00后,他们要的是一种感觉。他们去喝咖啡,其实是在享受一种氛围、一个场景、一种生活方式,以及不同于其他人的身份暗示感。

董静娴想要把空隙茶舍做出完全迥异于传统茶饮的气质:新潮、时尚,又有创意。未来,她打算和IP设计师合作,通过一些概念性的包装设计来让年轻人接受。比如非常漂亮的杯子,或者很潮的空间设计,来颠覆年轻人对茶饮的既定认知。

虽然这个过程注定辛苦,身边的人也不是很支持,但她认为这是很有意义的事情。现在的她对于成功也有了更新的理解,她不认为一定要把品牌做到很大才算成功,毕竟这个世间的标准太多,每个人的人生际遇也不一样,自己问心无愧就可以了。

安全感的缺失与修复

董静娴是一个很好的受访者,她很清楚地知道记者要的是什么,一直不断抛出各种精彩的小故事,而且语言精准逻辑严密。一些接触过董静娴的人告诉我,她聪明能干,但也有些强势。其实,这些都是她的保护色。

童年时,父母的离去曾让她一度非常自卑。生命最初缺失的爱让她一直觉得没有安全感,所以她才需要让自己变得强悍,这种缺失像一道隐疾一直跟随着她。

在广州电视台工作时,董静娴一个人住。因为不太会照顾自己,结果生病了。那时,她住七楼,没有电梯。有一天,董静娴拿着药,一级一级地爬楼梯时,被一种无力感深深地包围了。这种感觉她并不陌生,小时候学校的一些试卷需要家长签字,但父母都不在身边,外公外婆是印尼华侨,中文又不太好,她拿着试卷不知道该怎么跟老师解释时也是这种感觉。但后来,董静娴就学会了自己冒签。

跌跌撞撞地长大后,如果遇到一个喜欢的人是应该珍惜的。在广州时,董静娴有一个男友,是她师兄,只是他毕业后就回了东莞。生病的那段时间,她想清楚了很多事情,于是放弃了电视台的工作,来到了东莞的男友身边,现在他们已经结婚了。这对董静娴来讲,有点早,毕竟,她的一些大学同学还在继续求学。

回望过去的人生,董静娴早已和父母达成和解,她现在和妈妈情同姐妹,会经常打电话聊心事。但当我问到,她现在还会觉得没有安全感吗,她清秀的脸闪过一丝苦涩。我也就没有再追问下去,只是忽然想起她告诉过我,小时候,她最喜欢吃外婆做的印尼风味的蛋饼,表皮金黄酥脆,一口咬下去香味四溢,那是她这辈子吃过的最美味的食物。

(完)

- 声 明 -

本文根据受访者主观口述进行整理

版权归城市简史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