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楼原貌
通航班开班
2020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实验学校中学部(北航附中)成立六十周年。本文通过学校“前世今生”的系列故事,将成功且可复制的办学经验分享给北京市乃至全国的其他学校,并向曾经在教学一线奋斗付出的所有老教师们深深致敬!
在景色秀丽、文化气息浓厚的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园内,坐落着一所全日制完全中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实验学校中学部(北航附中)。作为京城传统品牌校,历经六十甲子,学校为学生全面成长创造了优良条件,教学成绩硕果累累,将优质教育资源辐射周边,突破名校围墙,成为百姓口中名副其实的优质校。
自1960年创校至今,北航附中在京城教育圈创下一个又一个的教学神话。而骄人成绩的背后,是因为学校有着一支极具战斗力的“教师军团”,他们艰苦创业,继往开来,并将北航精神代代相传。
师生们“穷则思变”
自力更生开辟操场
1958年,北京市初中毕业生增多,原有高中校已满足不了升学需求。想要“多快好省”地扩建高中校,最佳途径就是依托高校力量办学。
1959年春节前后,北京市委副书记刘仁同志召集几所大学相关负责人开会,决定在北京航空学院、北京医学院、北京政法学院等学院筹建附属中学,并要求在1960年9月1日前建成并招生。
时间紧,任务重。
1960年3月,北航院长武光抽调安丰钧同志负责附中的筹建工作,并亲自督促检查,解决具体困难。1960年9月1日,北航附中正式开学,安丰钧同志任校长,王秀波同志任党支部书记,余先乔同志任教务主任,陆鼎康同志任总务主任。
同年8月25日,就有新生来报到了,但不少人没有床铺,这可怎么办呢?当时总务处的老师们建议,用6张课桌每边各3张对起来,就可睡一个人,这样可以解决临时睡觉问题。
为了彻底解决床铺问题,郝仪、姜继生二位老师起早贪黑到指定地点坐等。即使这样,每天也分不到几张学生床铺,有时他们还会空着手返校。“他们每天晚上8点以后才回学校吃晚饭,姜老师每次回来都是席地而坐,一边喝白开水嚼着馒头啃咸菜,一边还得不停地用手拍打腿上的蚊子。”每每想起当时的艰苦条件,老校长安丰钧感慨万分。
11月15日,眼看着供暖时间都过了,但是学校暖气沟的用砖还是供应不上来,工人们只能停工待料。“如果这样下去,12月25日也完不了工!”情急之下,11月19日,时任校长安丰钧向时任北京市副市长万里同志呈送了一份学校情况报告,只用了三天时间,暖气沟的用砖就如数送到工地了。
自创建起,学校就十分重视学生的体育运动。那个年代,物资匮乏,想要有个像样的体育场地太难了。然而,北航附中的师生们“穷则思变”,自力更生开辟操场。
“餐厅前有块沙料场,我们就动员全校师生义务劳动,用蚂蚁啃骨头的办法,每餐后每人捡一会儿石子,每天捡出一小块地。”回忆过往,老教师牛传银历历在目。
上体育课时,同学们坐着捡、蹲着捡、走着捡,日积月累,终于把地面上大石子和渣滓清理干净,这时再翻地把埋在下面的砖头烂瓦捡出来,然后洒水把大土块粉碎,再找滑秸铺在上面,十多位师生拉着一吨多重的大碾子反复碾压,直到平整扎实。
终于,校园里有一块平整场地,不仅可以放三副篮球架,还能划出一个排球场。学校还在场地东西两边安装上肋木、单双杠、转伞,南头还挖了一个沙坑。“这个操场凝聚着师生们多少汗水和心血啊!”牛传银直言,没有参加过战斗的人是品尝不到胜利喜悦的。
除了硬件设施,新建校师资也奇缺。
“我本是学音乐专业的,学校初建,没有政治老师,我就教政治;没有班主任,我就当班主任。为了国家教育的需要,我服从所有安排,还获过很多次优秀班主任称号!”如今,退休老教师周葆筠已是耄耋老人,他在北航附中急需人才时挺身而出,变身最佳跨界教师,高质量完成任务。
历经种种,迎刃而解。
就这样,海淀区多了一所完全中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实验学校中学部的前身——北航附中诞生了。
狠抓教研“涅槃重生”
师资队伍精英频出
1979年,北航附中向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王震呈送报告并获得批示:北航附中由第三机械工业部接收并加强领导。根据批示,第三机械工业部同意北航收回附中。同年12月7日,北京市教育局以【市教行字{1979}第·1273号】文件通知北京航空学院和海淀区,将附中划归北航,并于当月办完全部交接手续。
1987年,学校确定了“文明、团结、勤奋、求实”的校训,并确定了“奉献、勤奋、严谨、创新”的教风和“尊师、专心、刻苦、求实”的学风。
1988年,北京航空学院易名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校正式更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附属中学。
之后,北航附中狠抓教学,不仅学生屡创佳绩,师资队伍也是精英频出,涌现出一大批教学骨干。
自此,涅槃重生。
1982年1月,从北航研究生毕业的王人伟到北航附中报到,学校原本安排他教物理。不久,由于原先的数学老师调离岗位,王人伟便开始教数学。
王人伟跟着数学教研组的葛孟增老师、戴修善老师等去海淀教师进修学校参加进修活动。当时,活跃在进修讲台上的有海淀区的名师王建民、孔令颐、陈建刚、薛文叙等。
有一次,葛老师向进修学校的赵大悌老师推荐王人伟,赵老师便邀请他到进修学校给老师们讲一次课,题目自选。“我知道,这是赵老师给我展示自己的机会,必须好好准备一下。”三十余年已过,王人伟仍清晰记得当时备课的经过。
在讲课内容选定上,王人伟就费了好些周折。对于刚开始教数学的他来说,讲教材教法显然是班门弄斧。这时,正好有学生向他提问:怎样求给定椭圆的最大内接三角形面积?这个问题虽然超纲,但弄明白它很有意义。于是,王人伟选定了课题——压缩变换。
“我没有专门学过压缩变换,但对复变函数中的保角变换比较熟,对于研究保角变换性质的过程也比较熟。”王人伟仔细研究了压缩变换的性质,顺利解决了学生提出的问题。与此同时,他还比较了合同变换、相似变换、仿射变换、保角变换等关系,以及它们分别能解决的问题。
王人伟在海淀教师进修学校的第一次讲课反响良好,赵大悌老师听课后很是满意,之后在许多场合为王人伟宣传:“这是我国研究生到中学教书的第一人,不但学问好,课也讲得精彩!”
从那以后,王人伟便成为海淀教师进修学校的兼职教研员,直到二十多年后退休为止。
1991年8月,北京市教研部在平谷区召开部分数学骨干教师的会议,宣布了17名教师为北京市数学学科带头人。海淀区有赵大悌、王建民、陈建刚、王人伟,西城区有储瑞年、马存瑞等,东城区有明知白、贺信淳、蒋佩锦等。在这些名师中,王人伟是最年轻的。
与其一枝独秀,不如百花齐放。
对于北航附中来说,希望拥有的是一支过硬的教学队伍。1995年起,学校实行教师结对制度,对新到校参加工作和第一轮任教的教师及班主任,由学校选派指导教师,结成师徒对子,召开拜师会。学校还制定了师徒细则,定期为青年教师搭设成长的桥梁和迅速成才、展示才华的平台。
一所学校想要享有良好的社会声誉,最直观的就是高考和中考成绩。
1985年至1995年,十年间共为国家培养高中毕业生2192名,其中升入大学的1595名;平均高考升学率为72.7%,比同期海淀区的平均升学率高出十几个百分点。1985年,高考上线率为85%;1993年,高考上线率91.8%;1994年,高考上线率87%。所以,学校在连续多年中考时,成为北京市应届初中毕业生争相报考的理想学校之一。
2002年,北航附中再次取得可喜的高考成绩。文科上线率96.3%,理科上线率93.6%;本科上线率75%,实验班总平均分名列海淀区第三名。2003年,中考成绩数学总分平均分在海淀区排名第九,语文排名第十二,创下当时中考成绩新高。同年,高考成绩保持持续稳定势头,理科班本科录取率74%,上线率98%,文科本科录取率81%,上线率88.5%。
老校注入新力量
整合资源辐射周边
2006年,北航附中与人大附中签订合作共建协议;2007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聘任人大附中刘彭芝校长兼任北航附中校长,王珉珠书记兼任北航附中党总支书记,聘请人大附中多位专家级教师为学校特聘专家。
在探讨、实践新课程改革中,北航附中加入到“人大附中、人大附中分校、北航附中课改实验联合体”行列,与人大附中形成团队,集体备课,集体阅卷,集体培训,真正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的广泛共享。
2008年,学校开始“大学中学联动培养创新后备人才模式”的实践和探究, 成立“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优秀科技后备人才培养实验基地”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优秀艺术后备人才培养实验基地”。
2009年,“大学中学联动”的框架基本形成并进行推广展示;2010年,“大学中学联动”正式成为海淀区社会大课堂实践模式之一。
2012年,北航附中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联合开设通用航空科技教育实验班(以下简称“通航班”),面向北京市招收初中毕业学生。通航班创建的目的和意义在于探索创新后备人才早期培养、大中学教育贯通融合的育人方式,促进北航附中的特色发展,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需求。
为顺应北京市基础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整合优质教育资源的形势,2015年9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将北航附中与北航附小合并,正式更名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实验学校。
2017年4月,海淀区教委委托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实验学校承办北京市中关村中学分校,将其更名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实验学校分校”,实行一体化级部制管理,承担起利用自身优势资源支持基础教育的社会责任。
如今,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实验学校中学部拥有一支师德高尚、学识渊博、业务精湛、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高学历、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教师中既有专家名师,也有年富力强的教学骨干。
文/曹阳
供图/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实验学校中学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