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诗人送别诗(诗词故事唐)(1)

闻乐天授江州司马

唐•元稹

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

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元和十年(公元815年)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这首诗就是元稹在通州(四川达县)听到白居易被贬的消息时写的。

此前元稹已被贬谪在他乡,又身患重病,心境悲凉,忽闻好友又蒙冤被贬,内心极度震惊,万般怨苦、满腹愁思一齐涌上心头,于是有了“垂死病中惊坐起”的传神泣鬼之句。白居易在给元稹的信中说:“此句他人尚不可闻,况仆心哉。至今每吟,犹恻恻耳。”意思是说这一句诗不相关的人读起来都觉得太惨,我读着就感觉特别惨,每次想起来都觉得惨不忍睹。

对朋友的不幸,表现出镂心刻骨的伤痛,其中自有原由。白居易比元稹大八岁,二人不仅有相近的诗歌创作主张,人称“元白”,更有着深厚的友谊。元和元年白居易第一次专门为元稹写了《赠元稹》,开头就说“自我从宦游,七年在长安,所得为元君,乃知定交难。”意思是我在长安七年了,就交了元稹这一个知心朋友,后面又写道:“不为同登科,不为同署官,所合在方寸,心源无异端。”意思是我和元稹志同道合、心心相印才成为知交的,根本不关乎势利。

这种深切的友情绝不是泛泛入诗,说说而已,而是体现在朋友处于紧要关头“两肋插刀”上。元和五年(公元810年),元稹因弹劾和惩治不法官吏,同宦官刘士元冲突,被贬为江陵士曹参军(后来又改授通州司马),白居易毅然上疏力救元稹,未果,自己又获“左降”,等于挺身而出救朋友自己受到了牵累。

元稹初遭贬谪,前往江陵上任,白居易收到元稹的信后,写道:“枕上忽惊起,颠倒着衣裳”,表现了他听到送信人敲门,迫不及待地想看到元稹来信的情状,与元稹的“垂死病中惊坐起”,表现都相似。

情是情换的,工是工变的。深厚的友谊来自二人惺惺相惜,互相体贴,情感相依。后来白居易被重用了,去皇宫值班时,稍有闲暇又想元稹了,于是作诗《禁中作书与元九》:

心绪万端书两纸,

欲封重读意迟迟。

五声宫漏初明夜,

一盏残灯欲灭时。

元稹,字微之,排行第九所以叫元九,这已经是非常亲密的称呼了。此诗也似寻常,我们感觉不到什么特别来,但是元稹收到之后的反应却是:

远信入门先有泪,

妻惊女哭问何如。

寻常不省曾如此,

应是江州司马书!

收到信直接就哭了,还吓着老婆孩子了,以为出大事了。

这时候白居易被招回京,元稹依旧在地方,相隔两地,元白二人的往来诗就像恋人的“两地书”似的。白居易说:“不知忆我因何事,昨夜三更梦见君。”元稹回复:“山水万重书断绝,念君怜我梦相闻。我今因病魂颠倒,惟梦闲人不梦君。”我可能是病了,梦到了一堆闲人就是梦不到你。元稹四十多岁就离开了人世,白居易又经常梦到他,在元稹死后九年,白居易又写了《梦微之》:

夜来携手梦同游,

晨起盈巾泪莫收。

漳浦老身三度病,

咸阳草树八回秋。

君埋泉下泥销骨,

我寄人间雪满头。

阿卫韩郎相次去,

夜台茫昧得知不。

堪比“十年生死两茫茫”。有人统计元白二人一生互相写了几百首诗,只要有条件就找人送。《唐才子传》:“微之与白乐天最密,虽骨肉未至,爱慕之情,可欺金石,千里神交,若合符契,唱和之多,毋逾二公者。”

元白感情之深令人神往,我们今天在感叹世态炎凉、人情浇薄时,是不是想想,我们自己对待世态有几多热度,对朋友又有多少体贴!(环江老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