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著名的建筑大师勒·柯布西耶曾说过“好的建筑,无论内部还是外部均可以被‘通过’,被‘游历’——这样才是好的建筑。”今天要分享的案例就是一个可以被‘游历’的幼儿园设计案例——日本东京东立石幼儿园。

日本幼儿园课程设计案例(幼儿园设计案例)(1)

该项目位于东京葛饰区的一个高密度社区,项目原址是一座老旧的公立幼儿园,在被转交至私人业主之后需要对原址进行改造,改造的要求是针对学校的历史和环境,以及当下社会的需求来提交方案。

日本幼儿园课程设计案例(幼儿园设计案例)(2)

Aisaka事务所提供的设计方案在业主的基础上还为学校引入了四个相互叠加的功能:它是一座可以让孩子们自由玩耍且能令老师和家长都非常放心的安全的“房子”;它也可以是一个帮助孩子们强身健体、启发心智的“公园”;它还是能够教会孩子们感激生命与食物价值的“学校”;它还可以是为孩子们隔绝风险的“堡垒”。

日本幼儿园课程设计案例(幼儿园设计案例)(3)

整个建筑是由平坦的混凝土板以及可经受水压的径向墙柱构成。十米高的体量被分为三层,大部分的教室被分配在二层,距离地面3.7米高,可以防止洪水的清洗。

日本幼儿园课程设计案例(幼儿园设计案例)(4)

建筑有三面外墙是封闭的,在中间围合出一个庭院,可以作为幼儿园的一个活动场地,围合的状态确保了内部的隐私性,同时能够阻挡来自密集住宅区的噪音。c形的“开口”朝向附近的公园。

日本幼儿园课程设计案例(幼儿园设计案例)(5)

建筑立面被分为几个部分,与周围建筑的尺度相适宜。在建筑北侧,一层空间做了后退处理,拓宽了原本狭窄的街道,能够帮助减少自行车和汽车在交通高峰期发生拥堵和事故的风险。

日本幼儿园课程设计案例(幼儿园设计案例)(6)

日本幼儿园课程设计案例(幼儿园设计案例)(7)

建筑中设置了不同的交通路径,其中有一条螺旋坡道能够一路延伸至屋顶,可供孩子们平时在其中游戏、行走。这个坡道的存在让整个建筑成为一个可以供幼儿漫步的空间。

日本幼儿园课程设计案例(幼儿园设计案例)(8)

另外还有一部分在紧急情况下使用的垂直动线,以便发生水灾时上楼,发生火灾时下楼,确保人员能够安全疏散。

日本幼儿园课程设计案例(幼儿园设计案例)(9)

螺旋上升的坡道和宽敞的楼梯给学校带来了充足的应急储物空间,还让不同区域能够根据使用者的年龄调整天花板的高度。

日本幼儿园课程设计案例(幼儿园设计案例)(10)

二楼的阶梯教室在紧急情况下可以容纳200-300人,足以让学校的165名学生、教职人员和社区成员在此安心地等待救援。

日本幼儿园课程设计案例(幼儿园设计案例)(11)

日本幼儿园课程设计案例(幼儿园设计案例)(12)

是一座既能防灾,又能提供游乐场地的建筑;一座在向社区开放的同时又能对社区和街景保持尊重的建筑;一座让使用者几乎感觉不到角色变化的建筑。设计这样的建筑,有点像是在解决一个包含巨大变量的方程。设计团队致力于在设计的形式与色彩之间取得平衡:一方面确保建筑能够灵活地应对灾害和长期的社会变化,另一方面为幼儿园赋予一个适宜却又不过于幼稚的外观——总而言之,这是一座兼顾了品质与力量的设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