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讯党有号召,团有行动面对汹涌而来的疫情,广州全市各级团组织、广大团员和团干部在重点领域成立团员青年战疫突击队、青年战疫志愿突击队、青年文明号战疫突击队,投身防控疫情阻击战,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国门抗疫突击队?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国门抗疫突击队(17年后他们接棒上前线)

国门抗疫突击队

南都讯党有号召,团有行动。面对汹涌而来的疫情,广州全市各级团组织、广大团员和团干部在重点领域成立团员青年战疫突击队、青年战疫志愿突击队、青年文明号战疫突击队,投身防控疫情阻击战,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据统计,截至2月23日,团市委共发动25个直属团组织下属113个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两新”单位团组织,组建团员青年突击队502支,突击队员11043人。突击队聚焦当前疫情防控工作任务最繁重、最关键的医疗救护、企业复工复产、物资供应、物流配送、市场监管、交通运输、应急服务保障、城乡社区农村防控等8个重点领域,全力以赴支援紧缺物资生产企业扩大产能和复工复产,援助医务及家属,发挥团员青年生力军的积极作用。

医疗领域成立36支青年战“疫”突击队

广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团委、广州医科大学团委积极部署,迅速组建青年战疫突击队,投身抗疫前线。广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团委在12家医院成立了36支青年战“疫”突击队,共583名团员青年参与,队长均为青年文明号号长或医院团组织负责人。其中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成立驰援武汉团员青年战役突击队突击队。主要涉及领域包括感染、急诊、血液、妇产科、药剂科、心病科、脑病科、肿瘤科、皮肤科、疫情监测、应急处置、传染病防控、心理危机干预等13项。广州医科大学属第一医院、二院、三院、五院、附属肿瘤医院、附属口腔医院等6家医院组建青年战“疫”突击队17支,参加人数995人,各队伍分别开展支援湖北武汉疫区、投身广州市内的疫情防控、医疗救护、心理疏导、秩序维持、科普宣教等工作。非典十七年后,他们接力父母奔赴一线十七年前的非典抗击中,蒋慧荣的母亲作为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以下简称“市八医院”)的眼科医生,参与有急性眼部疾病或怀疑有颅内高压不能做头颅CT的非典病人会诊。十七年后新冠疫情爆发,蒋慧荣接力母亲,作为一线医生加入战疫突击队。1月20日,市八医院收治了广州首例新冠肺炎患者。当天,医院党委号召党员志愿前往东风院区发热门诊、隔离病房支援,蒋慧荣毫不犹豫即选择加入。1月29日,蒋慧荣的岗位转移到嘉禾院区住院部隔离病区十一区,管理疑似和确诊的新冠肺炎病人。“每天对新收治患者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查体和安排后续的检查,开出药物进行治疗,并观察药物使用效果。同时,要对患者进行心理安抚,评估患者是否达到出院标准,安排出院。若病人加重达到重症标准,我们会联系专家会诊,尽快转ICU治疗。”蒋慧荣坦言,身处这场战役中,深刻体会到母亲当年在非典疫情下的心理压力。与蒋慧荣一样,来自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刘方华也继承了父母的衣钵,奋战在抗疫一线。

刘方华是市疾控中心疫情监测青年战疫突击队队员,而她的父母都是“疾控人”。

2003年抗击非典的战场上,刘方华的父亲母亲都主任医师、抗击非典一线的主力,父亲荣获广东省抗击非典一等功,母亲荣获广东省抗击非典二等功。十七年后的今天,刘方华的父母亲依然请战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一线。

“我也是一名疾控人!”刘方华自豪地说道,她从父母身上看到作为“疾控人”义不容辞的使命。刘方华笑着说,“我们现在沟通的话题,工作比生活还多。父母就是我的良师,他们经常鼓励我要抓住机会好好磨练自己。”

采写:南都记者 叶孜文 实习生 张楚昕 通讯员 郑雅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