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一篇文章中,自己谈到了黑胶唱机和唱片的优点。参考:谈一谈黑胶的好,为什么老烧友很多都喜欢玩黑胶的原因

但自己还是最终放弃了,虽然唱片都已经开始收集了。而且中间有两次音响展,自己也是用黑胶做音源,算是有使用体验了。但最后还是放弃了,那为什么自己又放弃了呢,原因也有四点,吐槽开始:

黑胶的保养方法和注意事项(谈一谈黑胶的不好)(1)

首先是不方便。什么素质指标的,俺不在乎。但不方便,确实让人很难受。虽然很多人很享受这种不方便,但自己懒,太不方便了还是不行。这种不方便其实并不是把黑胶唱片取出来-放上去-开始听的这个过程,更不是强迫自己听下去不能快进这点(这个过程其实俺挺享受的)。黑胶的麻烦在于,你一会儿要去刷一下唱针,每张唱片放之前要刷一下唱片,针压过一段时间也要调。不然,炒豆声会烦死你。

对,就是炒豆声让我彻底放弃了黑胶。你麻烦一点都没关系,声音好听比什么都重要。但炒豆声,虽然也会有人会享受其中,但自己确实烦死。以前认为这都是老唱片的问题,但后面新买的唱片,刚放了两遍也有,我就感觉没法接受了。虽然在家里可以加盖子减轻这个问题,但始终解决不了。记得很多年以前在老家用了半年的低端黑胶转盘欣赏音乐,就没注意到这个问题。感觉还是现在的系统和唱针太敏感了,只要唱片上有一点灰,就炒给你听。

黑胶的保养方法和注意事项(谈一谈黑胶的不好)(2)

第三个叶槽的是动态和低频,当然,还有解析。自己参加两次展会,用黑胶都没法放出自己想要的动态和低频出来,解析上自己也不太满意。我先以为是黑胶唱片老化的问题,结果买了两张全新的唱片,发现还是不行。唱盘吗,后面都用了2万多的了,唱针也上万了,还是不行。

原因嘛,那就是,对黑胶来讲,这是它的天生劣势。要想做好,代价相当高昂!俺的NS17音频的低频很生猛,动态巨大(它基本上能准确还原唱片的动态),低频起来后,用黑胶就糊了。原因很简单也很复杂,黑胶唱盘还有唱臂对避震要求太高了,动态起来后,2万多唱盘和唱针都不太够。其实NS17低频还不算很猛,只比很多小落地强一些,大落地还是比不过的(当然,这里说的不是低盆那种,那种低频都只有下潜,没啥力度)。要想把这几项搞好也不是不可以,那转盘和唱针啥的一套,我估计十万的都不够。

而自己是超喜欢大动态和高解析的,因为自己一半的唱片一半是电影原声,古典也有相当部分是低频和动态生猛的交响乐。这是为什么自己宁愿牺牲一定的易推性,也要把NS17的低频失真和动态做上去的原因。其实高端黑胶的素质相当高,很多人拿着普通黑胶的指标说事,却不知道黑胶做到顶级的时候,出来的声音素质是相当高的(模拟音源有这个好处,它没有什么天花板),只是代价昂贵了些而已。

黑胶的保养方法和注意事项(谈一谈黑胶的不好)(3)

第四点,说起来黑胶唱片大和13格高是个优势,但同时它也是个劣势,那就是占地方。另外就是开销,也太大了。

自己家里一面墙放CD都不够,如果再来几百张黑胶,都不知道该放哪里了。搬到新的听音室后,唱片不得不放出来几百张出了二手。再放黑胶,实在没地方放!虽然自己很希望听听过去那些经典的黑胶唱片,不过,很多老黑胶唱片那价格,尤其是品相好的,相当的劝退人!自己查过些经典唱片的黑胶,品相稍好一点的,价格几百算便宜的,上千的大把。

说起来黑胶的最大优势是柔顺,但自己上期也说过了,数码系统也是可以调出细腻的声音来的。虽然代价似乎要高一些,但并非做不到。恰好自己就是做这玩意儿的,攻克它也并不是什么难事。我自己后面搬了台黑胶到自己家里,拿自己的雨前级和晴前级搭配A300推NS17,对比同一张唱片的黑胶版和CD唱片,瞬切对比的结果是:数码系统的柔顺是完全不输的,只不过前级要换成雨;但比用晴做前级的黑胶,素质上要强上太多了。虽然晴的价格5倍于雨了(CD加解码都远不如它贵)还是远远但也没啥用,音源在素质上的劣势拿什么前级都没用。

总之,在浅尝了黑胶系统后,自己还是官宣放弃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