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强者,一要有敬畏之心,二要有感恩之心,三要有容忍之心。

春秋时期,最热闹的莫过于晋文公这段历史。重耳周游列国回来,定国之后就开启了争霸模式。附近小国纷纷归顺。这让一个昔日的大国有些坐不住了。

1

此时齐国的国君是齐孝公。他是桓公之子,当年还是管仲立的他为太子。如今,管仲、鲍叔牙、隰朋等人都作古了。眼瞅着齐国呈现了衰败之相。

这天,孝公把群臣召集到一起开会。他说:列位,想当年啊,先王桓公在世之时,每年都要外出征战。以战止戈,才是大国强国之道。如今,晋国天天东征西讨南征北战,可寡人天天坐在炕头上“点牛眼”、“盘脚难”,深感惭愧。今听说咱们的邻居鲁国又闹灾荒了,不如咱们去讨伐他们,大家商议商议吧。

大家一商量,反正闲着也是闲着,就当下雨天打孩子,练练手吧。

君臣一致同意,伐鲁。

止杀令赵道安死亡(此人仅用一计便救国退敌)(1)

▲齐孝公(?—前633年),姜姓,吕氏,名昭

2

鲁国听说齐国打过来了。鲁僖公赶紧找群臣商议对策。大夫臧孙辰就说,大王别急。臣有一计可退敌。

鲁僖公说:快讲快讲。

臧孙辰道:在柳下这个地方,有一人姓展名获,字子禽,有些才能。让他做使者可以退敌。

他推荐的这个人其实就是柳下惠。“惠”是展获死后的谥号。柳下惠其实是后人对他的习惯称呼。

鲁僖公一听,那还愣着什么,赶紧派人去请呀。

就这样,使者快马加鞭找到展获。结果展获称病推辞了。

使者回来一汇报,臧孙辰说,主公别急,我还有办法。这个展获还有一个堂弟叫展喜,也有些本事。咱们可以让展喜去找展获讨教,他抹不开面子,一定会给出良策。

果不其然,展喜来到展获家中。把国君委托的事情一说,展获终于开口。告诉展喜,这般如此,如此这般。

止杀令赵道安死亡(此人仅用一计便救国退敌)(2)

▲春秋战国版图

3

齐国大军浩浩荡荡杀向鲁国。

半路上,他们遇到了前来犒赏三军的展喜。

展喜把各种牲畜、美酒、粮食、布匹一共好几车,送给亲征的齐孝公。

齐孝公接见了展喜。他问:鲁国闻寡人亲征,是不是都怕了。

展喜说:小人惧,而君子不惧。

齐孝公说:装,继续装。你们鲁国闹灾荒,连饭都吃不上了,以为寡人不知道?

展喜说:从前,周先王把姜太公封在了齐国,把先君伯禽(周公旦之子)封在了鲁国。命周公与姜太公歃血为盟,起誓:世世代代,共同辅助王室,互不伤害!以前,桓公在世曾经九合诸侯,每一次都是先与鲁国定盟。如今,您继位了,我们知道您一定不会违背太公的誓言,更不会失去桓公称霸的基业,所以鲁国的君子怎么会害怕呢?

孝公听了这番话心花怒放,说道:说得好,说得好。寡人就是来两国边界视察一番。没啥事了,你回去吧。

就这样,眼看一场战争就这样被展喜化解了。

止杀令赵道安死亡(此人仅用一计便救国退敌)(3)

▲柳下惠(公元前720年—公元前621年),展氏,名获,字子禽

4

展喜所做的这一切,都是来自于展获的授意。其实,齐孝公当时跟展喜还说了一番话。他说,你们鲁国,文没有施伯那样的智士,武没有曹刿那样的勇士。曹刿大家可能熟悉些,是“一鼓作气、再而竭、三而衰”的主角。施伯是当时管仲时代鲁国的大夫。

孝公的意思其实是说,你鲁国现在没有人才啊。

其实并不是这样的。这展获就是一个人才,他是真正的“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人物。臧孙辰当时跟鲁僖公说,展获这人淡泊名利,不愿意在朝廷为官。但事实真是这样吗?

陶渊明曾经写过一首诗,就是说臧孙辰这个人,明知道柳下惠的贤才,但却不愿意把他推荐到朝中去做官。这首诗这样写道:

北望烽烟鲁势危,片言退敌奏功奇。臧孙不肯开贤路,柳下仍淹展士师。

虽然鲁国的围暂时解了,但柳下惠还有后招。因为他知道,齐国虽然退兵了,但他们心中认为鲁国没有能人贤臣,所以心存轻视,那么说不定将来什么时候一心血来潮,就又派兵打过来了。他必须帮助鲁国想一个长久之计。那就是,与其消极防御,不如积极进攻。

柳下惠授意展喜。展喜在鲁僖公面前进言,最近楚国刚跟宋国交恶,宋国是齐国的盟国,咱们不如去鼓动楚国去攻打齐国。

此时楚国的大将军正是著名的成得臣,字子玉。子玉这个人打仗非常厉害,而且还特喜欢打仗。展喜到了楚国一游说,双方一拍即合。楚国派子玉为大将,率军攻打齐国。结果就把阳谷打下来了。

那么被楚国修理一顿之后,齐孝公终于开始消停了。

止杀令赵道安死亡(此人仅用一计便救国退敌)(4)

▲曲阜文物古迹之曲阜鲁国故城

5

柳下惠坐在家中,为鲁国连出妙计,暂时保证了鲁国的平安。而他自己,却始终也没有再出山为官。

孔子认为柳下惠是“被遗落的圣人”,《论语》中说,柳下惠之所以不能被重用,都是臧孙辰搞得鬼。说他是“知柳下惠之贤而不与立也”。

臧孙辰排挤柳下惠也是有一些缘由的。臧孙辰是朝廷重臣,柳下惠不但不对他攀附,甚至还不给他面子。有一次城门飞来了一只海鸟,好几天都不走,臧孙辰就让大家都去祭祀它。这个活动本来也没有什么意义,只不过是权臣玩弄的一些小把戏罢了。

有些人官职做大了之后,就愿意看看大家是不是听自己的话。自己下了命令了,哪些人遵守,哪些人不遵守;哪些人积极主动去执行,哪些人是消极被动去执行。

臧孙辰下了这个命令之后,柳下惠就说,祭祀是国家的重要制度,应该依据圣王的祭祀原则。岂能说祭祀就祭祀,太不严肃了。就这样一件事,让臧孙辰怀恨在心,但他表面上还是乐呵呵的,当面还表扬柳下惠刚直不阿,但在背后鲁王那里,给柳下惠上了不少的眼药。

一个国家将亡,必定出现许多“面誉背非”的佞臣。对于臧孙辰这样当面花言巧语、背后搬弄是非的小人,柳下惠心里是一清二楚。但他也不去计较,鲁国国运如此,岂人力所能为之?

柳下惠在鲁国受到排挤,其他各国纷纷来聘请他。但都被他谢绝了。问其原因,他说:直道而事人,焉往而不三黜,枉道而事人,何必去父母之邦?

止杀令赵道安死亡(此人仅用一计便救国退敌)(5)

▲山东平阴孝直镇展洼村石碑

其实他的意思是说,自己在鲁国之所以不被重视,是因为我始终坚持君子之道。国君好不好都没有关系,因为这是父母之邦。我不会因为国君不好,就遗弃我的国家。相反,为了这个国家,无论国君好坏,我都会为这个国家出力。这与后来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以祸福避趋之”的意思很相近。

柳下惠的理念非常超前,他把国家的概念与国君的概念清晰地分开了。

孟子非常崇拜柳下惠,特别是他“和而不同”的君子之风,因此孟子推崇他为“和圣”。虽然后世知道柳下惠最多的就是他的“坐怀不乱”,但在当时的春秋战国,柳下惠在各国的声望非常高。在最后秦国攻打齐国(此时的鲁国已经被齐国吞并)的时候,专门下令:有敢去柳下季垄五十步而樵采者,死不赦。

那么在《论语》中记载孔子对柳下惠的评价是:“降志辱身矣,言中伦、行中虑,其斯而已矣。”

大意是,柳下惠这个人为了坚守自己的道德规范与标准,所有的个人理想与抱负都可以一退再退,一让再让。所以有时候,我们更多时候需要的是一种像柳下惠般“退让”的智慧。

【风林话古论今 专栏】 ,每周一更新

历史堂团队作品 文:风林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