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格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
爱情向来是美好、幸福的代名词,可并不是每一段爱情都可以长久地进行下去。
在许多爱情悲剧中,原本相爱的两个人到最后总会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而走散,其中最让人难以忍受的就是另一方的背叛。
古往今来,无数人曾想出各种办法用来保障自己的另一半会对自己从一而终,其中不乏使用一些威胁的手段,而最让人闻风丧胆的莫过于苗疆的蛊术。
苗疆蛊术骇人听闻,其中又以苗疆女子的“情蛊”为最。
传闻,只要中了苗疆女子施展的“情蛊”,那么一旦背叛施蛊者或者抛妻弃子、始乱终弃,那么被种下“情蛊”的人,就会肠穿肚烂,或者突发怪病,不治而终。
所谓“为情施蛊、情变放蛊”,被人们传得神乎其神的苗女“情蛊”,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存在?当苗族女子失恋,或者被另一半辜负之后,又究竟会做什么呢?
想要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还要从头说起。
01 苗族蛊术诚然,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交通已经十分便利,可是,真正去过苗疆或者了解苗族的“外乡人”却依然寥寥无几。
哪怕是曾经到过苗族去做客,也很少有人能够真正了解苗族的历史与文化,基于此点,人们对于苗族也是一知半解。
那么,大多数人对于苗族和苗族女子的了解是从何而来的呢?没错!就是小说、影视等等。
在作者所呈现的故事当中,苗族有一项令人闻风丧胆的绝技,那便是巫蛊之术。
公元前91年,汉武帝执政后期,汉朝发生了一件惊天大案——“巫蛊之祸”。
汉武帝刘彻的皇后卫子夫、太子刘据等人相继惨死,此案牵连数十万人,虽然最后证实刘彻并非被“巫蛊之术”所害,但是巫蛊之说,却在后来广为流传。
久而久之,不知从何时起,巫蛊之术成为了苗族人的独有技能,其中又以神乎其神的蛊术,让所有外族人敬而远之。
在许多故事中,苗族的蛊术十分精妙,鬼神难测。
他们会采集各种各样的毒虫,然后放在一个专用的容器中,任由毒虫们互相撕咬,待到只剩下一只毒虫之时,将这只毒虫取出,再用特殊的饲养方法进行喂养,喂养成熟后,便成了蛊虫。
值得一提的是,如果没有施蛊之人的帮助,那么将无人能够把蛊虫取出,受蛊者只能对施蛊之人唯命是从,其中苗族“情蛊”让人避之不及。
02 让人又爱又惧的苗族女子“活泼、性感、热情、直率、忠贞、勇敢”是许多作者笔下苗族女子的人物形象,而除了以上这些优点之外,苗族女子的情蛊也是许多作者都会提及的事情。
有关苗族女子“为情施蛊”的故事数不胜数,人在绝大多数故事当中,都会有这样一个情节。
一个外乡人偶入苗寨之中,与一位美丽的苗女邂逅了,在几天的相处之后,两人对彼此都有好感,于是开始了一段甜蜜的爱情。
可是,当“生米煮成熟饭”之后,那名外乡人却因某种原因,执意离开苗寨。
因为喜欢,苗女选择了妥协,放走了爱人。
不过,在外乡人临行之前,苗女会将情蛊神不知鬼不觉地种在了爱人身上,并与爱人约定好归期。
在苗女翘首企盼的时候,那名外乡人却将他与苗女的海誓山盟与种种约定抛置于脑后,最终没有信守承诺回到苗寨与苗女相聚。
彼时,哪怕这个外乡人已经有了足够好的生活,他也只会有一个下场,那就是:蛊虫发作,不治而亡。
由于这样的故事,苗族的女子成为许多人心目当中可望而不可及,甚至避而远之的存在。
男性们渴望能够娶到一名苗族的女子为妻,却又怕“满身蛊虫”的苗族女子,给自己施展“蛊术”,因此对苗族女子又爱又惧。
可是以上的这些故事毕竟只是故事,更有许多是因为文学作品的“创作需要”而被人为杜撰出来的。
否则苗女的巫蛊之术,倘若真的如此恐怖,那么苗族女子,又有何人敢去追求呢?
更何况,自明清以来,苗疆战事频发,如果苗女的蛊术真的有传闻中的那般神奇,那么在战事之中,又怎会牺牲那么多的苗疆战士呢?
从此来看,“苗女的恐怖蛊术”也大多是人们以讹传讹而来,归根结底其实苗女也与寻常女子无异。
事实上,苗族女子对待爱情要比大多数的女子更为看重。但是要注意的是,苗族女子看重的是“爱情”本身,而并非指的是单单的某一位情郎。
03 传说中的“苗女缠郎,为情施蛊”
在古代,无论是大家闺秀还是小家碧玉都要遵守礼法的要求,从小到大大部分时间都是被父母责令在家中,身处闺院不得“抛头露面”。
等到了适婚年纪,再遵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嫁给一个几乎没有任何感情基础的男性,结为伴侣相守一生。
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别说是爱情了,哪怕是连最基本的追求自由的权利都没有。
相比于这些女子,苗族女子则可以算得上是真正的“自由恋爱了。”
虽然苗族女子大多身居深山,许多苗女甚至一生当中都未曾踏出山中一步,但是她们却可以不被关在闺房之中,而是自由自在地在自在地在山中行动,接触山中的各种人或者各种事物。
由于同属苗族,山中的苗人们大都十分朴实,没有喧嚣城市中的一些勾心斗角、尔虞我诈。
这也让苗女们比外族的女子更加的天真活泼、直爽性情,同样也让她们有了敢爱敢恨、追求自由的性格。
在苗族之中有一项特别的仪式,那就是“跳月”。
之所以说它特别,是因为这个仪式的意义,与“拜堂成亲”一样,但凡参与了“跳月”的女子都算是行了成亲之礼,完成了婚配。
可是,同其他族的女子相比,哪怕是“成婚了”,苗女在生育之前,还是可以享受自由追逐爱情的权利的。
在一些描写有关苗女“婚后生活”的资料中曾表示。
苗女在与自己中意的情郎完成“跳月”之礼后,需要在一起三天,这三天之内,“已婚”的苗女是不能离开的,但是只要三日一过,那么“喜娘”就可以离开夫家,并可以与别的男子再行私会。
只有生完孩子之后,才可以回到夫君家中,不仅如此,这一项“习俗”丈夫是不得干预的。
至于“妻子”在离家之后,究竟私会了多少男子,也没有明确的数据表示。
值得一提的是,通常情况下,“妻子私会”的男子数量越多,越说明了这个女子的优秀,是一种证明其魅力的“表现”。
如果私会男子的数量较少,反而还会被他人所轻视。
当“妻子”生产之后,带着婴童归来之时,那么从回到夫家的那一刻起,她就要从一而终,不得在于其他男子私会,不然丈夫就可以强加干涉,甚至刀兵相向。
在这样的风俗之下,苗族女子全力追求自己的幸福、爱情,找一个真正能够相守一生的人。
这样的婚姻习俗虽然极大程度上能够让苗族女子得到自由,但是毕竟与当时社会的主要“礼法”冲突,因此也被许多人所不容,将其看作是一种“不守妇道”的表现。
是以少不了受到一些人的排斥与故意污蔑,所以许多关于“苗女缠郎”的故事,被有心之人杜撰而出,以讹传讹之下,“添油加醋”,使得苗女在许多人眼中留下了一个不太美好的印象。
更有甚者,为了让苗女的形象更加黑化,还借以“巫蛊之术”的名义,称苗女会给自己的郎君种下蛊虫,如若郎君她而去,或者另有新欢,蛊虫就会让郎君痛不欲生、无药可治穿肠烂肚而死。
这也就是人们所谓的“苗女缠郎,为情施蛊”的由来。
既然“为情施蛊”是假,传说中的“情变放蛊”自然也就无从说起了。那么苗女们在“遭到被判”或者结束一段感情之后,又会如何去做呢?
04 所谓的“情变放蛊”在所有关于苗女与蛊术的故事当中,最让人胆寒的莫过于苗女在情变之后,遭受巨大打击,而施放蛊虫害死曾经的情郎。
“因爱生恨,进而痛下杀手。”
这貌似是所有苗女使用情蛊的主要原因。
事实上,苗女们不仅有追求“爱情”的自由。在处理婚姻问题方面,她们也有着极强的自由度。
在那个人们都被封建礼教所束缚的年代,大多数的女子都要遵守夫纲,社会地位极度低下。
嫁为人妻之后,不仅要对丈夫从一而终,还要忍受丈夫的三妻四妾。可是苗族女子却是个例外。
根据早期的一些民间学家调查显示,苗族女子在婚姻当中享有一定的公平权利。她们不仅可以主动的提出“离婚”,而且提出离婚的原因,也因人而异。
现有资料显示,“夫妻之间情感不和”、“夫妻生活不和”、甚至连觉得对方的容貌“配不上自己”,都可以作为提出离婚的理由。
总而言之,只要夫妻双方达成了共识,那么就可以进行离婚。
此外,在苗疆,离婚的仪式也特别的简单,仅仅只需要把当初订婚时的信物,交还给对方便好,之后再立下字据。
虽然听上去有些类似于如今的“协议离婚”,但是有迹可查,在明清时期,苗疆就已经有了这样的习俗。
不仅如此,除了夫妻之外,如果他们离异之时,孩子尚在哺乳期,那么孩子则要跟随母亲,等到哺乳期一过,在送回到男方家中,由男方抚养。
如果男方家中条件拮据的话,则由条件交好的女方抚养。
总之,一切都是本着对双方负责、对孩子负责的原则,来处理她们“婚变”之后的,一系列事情的。
那么既然是和平分手,又是经过双方协商同意的,也就不存在所谓的“因爱生恨”,以及一方被“抛弃”、“背叛”了,更是没有理由进行“放蛊”报复。
纵使可能会有感情被辜负的青光出现,但一定是极少数的。
因此可以看出,所谓的苗女“情变放蛊”也是一种无稽之谈。
况且至今为止,仍没有任何关于苗女施蛊的记载,反倒是有着许多,苗女主动提出离婚,并在离婚后重新开始自己新的幸福生活的记录。
05 总结简而言之,令人闻风丧胆的苗女“情蛊”,以及“苗女缠郎”、“情变施蛊”等事情,都是子虚乌有,人为杜撰出来,故意抹黑苗族女子形象的。
之所以这么做,则是因为苗疆的习俗,与明清时期封建社会所倡导的“礼法”不符。因此明清时期的某些“文人”,才会故意针对苗族女子。
他们在各自的文学作品中,将苗女的形象抹黑,人们又因为无法亲自到苗疆去了解苗疆的风土人情,只能靠着从他们的作品中了解苗族女子,因而经过以讹传讹,苗族女子的“负面形象”才会深入人心。以至于一提到苗女,就会让人想起她们的各种“蛊术”。
时至今日,在许多影视文学作品当中,蛊术仍然是苗族女子的重要标签之一,仿佛只要是个苗族女子,就一定会擅长施蛊。殊不知这种想法十分可笑,堪称滑天下之大稽。
真实当中的苗女直爽可爱,对爱情向往且认真。如果想要了解真正的苗女,那就不要从文学作品当中,而要自己去接触真实的苗女,了解苗族的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