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到底有几种人格?

谁也没有确切的答案。

不过,很多人至少有两种以上的人格,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多面性。白天积极向上,夜晚脆弱忧伤,人前人后面孔不一样。

我们还会不停地问自己,到底怎样做才能认识真正的自己,活得自信与从容?

这个问题,我在《你有几个自己》一书中找到了答案,那就是,看清自己的所有人格并了解如何与他们相处。

如何提升话术和思维逻辑(有趣拆人术)(1)

《你有几个自己》封面实拍

《你有几个自己》一书的作者是朱建军,他迄今已从事心理咨询30多年,创作了30几部心理学相关著作。同时,他不仅是国内著名的心理咨询师,而且在1990年代开创了一种心理治疗技术——“意象对话疗法”。

本书重点介绍了子人格,通过分析子人格对人进行全面地展示:你有几个子人格,每个子人格拥有什么样的特点,以及他们对你有什么影响。

书中主要使用有趣的“拆人术”,引领我们逐步找到、熟悉并接纳自己的子人格。最后,借助每个子人格的独特作用,不断收获自洽的力量。


01 每个人都有很多“人格”

生活中,不知道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

对待陌生人彬彬有礼,在家人面前却常常脾气暴躁;碰到棘手问题要下决定时,脑子里老有几个小人在打架,意见不一;偶尔还会做出奇怪的举动,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

就像,自己的身体突然多出几个“不认识的自己”一般。

不少人有类似上述的体会,其实,是因为我们每个人的身体里都住着很多个“自己”。

这些“自己”换一种说法,就是《你有几个自己》一书所讲的人格。

作者在书中指出,每个人都有很多人格。正如他分享的一个真人故事主人公西碧尔,就拥有17种人格。

如何提升话术和思维逻辑(有趣拆人术)(2)

图源于网络,侵删

而且,作者强调,每个人拥有的人格形态各异。有的或许是像西碧尔的子人格佩吉那样普通的人物,有的可能是仙魔鬼怪,有的甚至是植物、动物、玉石等形象。

以《水浒传》里的人物为例,李逵有做事勇猛但不顾一切的一面,经常用蛮劲,这和牛很像;林冲身长八尺,行事果敢,有如豹子般的矫捷,所以小说里的人都称他为“豹子头”。

不同的人格类型,还往往代表不同的性格气质。比如,有些人的子人格类似狮子、老虎等大型食肉类动物,说明这些人的性格里有勇敢、开朗、坦率等特点;而有些人的子人格类似鹿、羊等较弱小的食草类动物,通常表示性格比较温和、老实、内向等。

如何提升话术和思维逻辑(有趣拆人术)(3)

图源于网络,侵删

每个人面对不同群体,在不同场合,都在扮演不同的角色:在闺蜜眼中,我们是有点咋呼、做事风风火火的女汉子;在父母眼中,我们是拖拉、散漫,有点丢三落四的“迷糊鬼”;在领导面前,我们是工作勤快、努力上进的下属;在下属面前,我们是经验丰富、行动高效的领导。

这些不同的角色,也就是我们每个人的子人格,每天会在我们的生活里来回切换。

虽然每个人的人格类型不尽相同,也无法用肉眼看见,但都以特定的形式存在于我们的身体里。温柔的、乖张的、善良的、忧郁的……那到底哪一个才是真实的我们?

02 拆分“人格”,是认识自己的方法

对于这样的疑问,建构心理学很早以前就给出了解答:

在你表现出来的无数张面孔中,全部都是“真实的自我”。

那么,我们如何了解“真实的自我”呢?

朱建军的《你有几个自己》一书告诉我们,挖掘那些不同的“自我”,可以使用人格意象分解心理学技术。

人格意象分解,直观来讲,就是对人格进行全面地展示和分析,让一个人获得对自己的所有人格清晰和明确的了解。

不过,要理解人格意象分解,前提是理解“意象对话”。

如何提升话术和思维逻辑(有趣拆人术)(4)

图源于网络,侵删

先来看什么是“意象”。简单地说,意象就是具有象征意义的心理图像。比如,飞鸟象征自由,莲花象征高洁等。

有时,我们夜晚睡觉做的各种复杂的梦,也是一种意象的表达。我们清醒时候想象出来的形象,同样有象征意义。然而,无论是睡觉时做的梦还是清醒时的想象,我们都无法知道它们确切的含义。

但是,心理学家可以知晓,并且通过意象去做心理调节。所以,意象对话就是一种通过意象调节人的心理,从而解决心理问题的方法。

通常,心理学家对一个患者做意象对话时,会让患者想象自己在一栋房子里,然后看到了什么样的人、动物或者东西。

心理学家认为,患者这时看到的意象,便是他潜意识里的子人格。如果患者心中包含的多数或者所有无形的子人格都出现了,就可以叫作人格意象分解。

书中,朱建军给一个女博士做意象对话,女博士在想象的房子里看到了一位浑身是泥、可怜委屈的小女孩和一位老态龙钟、衰弱无力的妇人,这两个人实际上都是她自己。

如何提升话术和思维逻辑(有趣拆人术)(5)

图源于网络,侵删

小女孩代表女博士心中幼稚、胆小、渴望被父母呵护的一面;而那个老太太则代表她性格中自卑、没有活力和勇气的另一面。这两个人物就是女博士内心的一部分,是她的子人格,不是“凭空”设想出来的。

人格意象分解技术,就好比心灵的CT,能够全面地将我们身体里的各个子人格寻找出来。通过这个技术,我们可以清楚地了解自己,打开去往我们内心世界的一扇窗。

03 管理好“子人格”,收获自洽的力量

知乎上有一个高关注度的话题:怎样才是“做自己”?

其中,有一篇高赞回答,是超级演说家冠军刘媛媛书里的一句话:“做自己,是认识自己后仍然接纳自己的自洽。”

理解人格意象分解技术之后,我们知道认识自己并没有那么难,而如何活得自洽可能是每个人的终生议题。

作者在《你有几个自己》一书中也对这个议题进行了探究。

其实,我们每个人就是一个小社会,潜藏在我们身体里的每一个子人格,就是这个小社会的一员。

如果想要小社会和谐融洽,作者指出,我们必须管理好子人格们,让他们维持平衡

如何提升话术和思维逻辑(有趣拆人术)(6)

图源于网络,侵删

维持平衡,首先得让每个子人格都有出场的机会。就好比人的身体,只有每一个小系统各自正常运转,相互配合,人这个大系统才会健康地运行。

所以,不管是强的子人格还是弱的子人格,都要安排他们出场。

在书中,作者讲到一个例子,一位女性虽然在外人面前总是很阳光开朗,但她知道坚强乐观只不过是自己的一面。偶尔,她也会疲惫和脆弱,这个时候,她便躲进楼梯间哽咽,宣泄之后,整理好自己,再继续快乐出发。

除了让每个子人格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面对那些不讨我们喜欢的子人格,还需要运用的平衡方法是接纳。

如何提升话术和思维逻辑(有趣拆人术)(7)

图源于网络,侵删

那如何去做接纳?

作者指出,就是让想象中的所有子人格相互拥抱,或者让主要的子人格拥抱其他子人格,然后全部子人格结合为一体。经过分裂和重组的循环,人的心理状态就会慢慢改进。各个子人格都互相帮助、你来我往,这个人的整体心理状态怎么可能不变好?

蒋勋说,我们性格里都有薛宝钗和林黛玉,我们永远都会在这两种性格之间矛盾。林黛玉带着不妥协的坚持离开人世,薛宝钗懂得圆融,跟现世妥协活下来。

每个人既有坚持自我的子人格,也有与人随和的子人格,如果能平衡这两者,活得从容与自洽也许便没有那么难。

怎样“做自己”是一项长期的人生课题,使用平衡的方法,管理好居住在我们内心的若干个子人格,可以让我们更好地前行。

04 写在最后

《你有几个自己》是朱建军“自知”三部曲的进阶,书中不仅提出“每个人都有很多人格,了解他们并学会相处之道,才能真正认识自己”的观点,还使用神奇的“拆人术”引导我们发现更加完整和丰富的自己。

为了满足自我探索的需求,作者在书中还配上实用有效的人格测试,比如人格“成熟度”测试、男女气质测试、自我“和谐度”测试等。同时,针对众多人格进行解读时,结合大量具体的形象分析,生动不失趣味。

如何提升话术和思维逻辑(有趣拆人术)(8)

图源于网络,侵删

几千年前,“认识你自己”这五个字就被雕刻在古希腊阿波罗神庙的一块石碑上,伟大的思想家苏格拉底也将这句铭文作为自己的哲学宣言。

无论如何,学会认识自己这个过程对谁而言都是很有帮助的。它将有助于你突破对自己了解的局限,获得进一步的成长。

最重要的是,你将看见:“你的内心比你敢想的还富有。”

#读书##心理##书##阅读的温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