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完成《色戒》这篇小说,花却近三十年时间,在此期间她不断修改,以达完美。想来也知,这篇小说她心爱至极,在书中的卷首语里,她写道:「这个小故事曾经让我震动,因而甘心一遍遍修改多年,在改写的过程中,丝毫也没有意识到三十年过去了,爱就是不问值不值得。」读至最后那句「爱就是不问值不值得」,我若有所悟,这句话究竟是张爱玲在表达自己对这篇小说十分喜爱,还是在暗示小说中王佳芝对待爱情的态度?抑或二者皆有吧。
世上总是读书人少,围观者多。尽管张爱玲已是著名作家,读过此作品的人,却依然寥若晨星。直至 2007 年,李安导演将《色戒》改编成电影,方将此故事推入我们的视线之中,王佳芝与易先生那一段地狱中的「爱情」,才为人所知。也许人们并不关心他们的「爱情」故事,更关心那香艳激烈的三场床戏,关心梁朝伟与汤唯究竟是否是假戏真做,人们时常关心许多「无关紧要」之事,却唯独不关心作品本身。正如人们记住了王佳芝,记住了汤唯,却鲜有人知,在那段晦暗的历史之中,这个「王佳芝」确有其人。她的名字叫郑苹如。
一、名门闺秀,青春靓丽
郑苹如乃中日混血,父亲名郑钺,少时在日留学,毕业于日本法政大学,早在那时他就加入了「同盟会」,支持孙中山先生,为其奔波效劳,因此可说是国民党元老级人物。也是在那时,郑钺结识了日本的名门之后木村花子,花子并非养尊处优、无知任性的大小姐,而是一位有学识有思想的女性。她十分反感日本的军国主义,甚至还曾支持在日华人进行的一些反战活动。因郑钺的缘故,她对中国革命极为支持。后二人结为夫妇,花子随夫来华,育有二子三女,郑苹如排行老二。
郑钺与家人回国后,定居上海,家住万宜坊 88 号。此地为高档住宅区,即我们所说的别墅。郑振铎、邹韬奋、傅雷、丁玲等都是其邻居。花子随郑钺来华后,改名为郑华君,她决心做一个合格的好妻子,相夫教子,操持家务,使郑钺能安心工作,无后顾之忧。而事实上她也是如此做的,因家境富裕,子女们均接受着不错的教育,以二女儿郑苹如最为出色,她不过十几岁的年纪,已出落至亭亭玉立,为人机灵聪慧,十分讨人喜欢。随母亲说得一口流利日语,喜柔道与游泳,会弹钢琴,可唱京剧,爱演话剧。这样一位多才多艺,容貌出色的女性,无论放在何时,都是耀眼夺目的。
郑钺是当时上海最高法院的法官,因此郑苹如自幼便随父母出席各种盛大场合,于各类上层人物间周旋,而且不因年纪小而畏惧,反而落落大方,侃侃而谈——其胆色早在那时便显露端倪。十七八岁的郑苹如,已是上海的名媛。甚至当时上海第一大画报《良友》,亦曾将其作为封面女郎,风头一时无两。《良友》作为一本大型综合性画报,在当时热销海内外,是一本非常有影响力的刊物,当时红极一时的女星胡蝶与阮玲玉均曾当过《良友》的封面女郎。曾有人言:「《良友》一册在手,学者专家不觉得浅薄,村夫妇孺也不嫌其高深。」可说应当人手一本。
二、不畏危险,投身抗日
也正因此「画报」的机缘,郑苹如结识了陈宝骅。这个陈宝骅可不简单,他是国民党中统局创始人陈果夫的堂弟,自己也为「中统」服务。因郑苹如自幼生长在抗日氛围颇浓的环境中,她的抗日热情也比常人要高得多。在一次舞会上,郑苹如发表了一篇抗日演讲。陈宝骅当时恰巧也在现场,见这娇俏美人,只觉眼熟,而后忆起这就是不久前《良友》画报上的封面女郎。见她演说时激昂坚定的模样,知其并非空有一副美貌皮囊,乃是一位有思想有血性的爱国青年,遂与之接近。交谈间得知其家庭背景后,陈宝骅若有所思。
陈宝骅在思索什么呢?自然是思索如何将郑苹如发展为「中统」的情报人员,而她也确实是间谍的出色人选。首先,她长相貌美,世上男子大多好色,有钱有势之人更甚,见此等美人,又有几人能不被其吸引的?其次,她的母亲是日本人,她拥有一半的日本血统,又能说一口流利的日语,易取得日本人与汪伪政权的信任。再者,她是上海的名媛,可以十分容易地混进高层人物所在的场所,获取情报。倘若由她来当间谍,实乃事半功倍之事,岂能轻易「放过」她?
陈宝骅心意已决,于是屡次约见郑苹如,向她灌输抗日、爱国等观念,以「更好地抗日,更好地报效国家」等理由,说服她加入组织。郑苹如此时年方十九,正值热血青年,禁不住陈宝骅日日所说的名族大义,加之自己也想做一番事业,证明自己并非虚有其表的「绣花枕头」,于是便答应了陈宝骅,成为「中统」特工组织的成员。加入「中统」后,郑苹如依旧如往日一般生活,无丝毫反常之举,因此,除却其家人,无人知她已是一名间谍。因时间仓促,她并未经过专门的间谍培训,只是掌握了一些必备技能,诸如收发电报、射击、密写等。但此时她已开始留心日军高层人物间的谈话,开始了她的间谍生活。
三、初当间谍,年少无知
郑苹如凭借其美貌与地位,很快便融入侵华日军驻沪机关的上层交际圈。她因此获取了大量常人所不能及的情报,上头对她极为赏识。然而毕竟是年轻人,又未经过间谍组织的专门培训,做事易冲动,考虑事情未能如成熟人那般细致与全面。一路顺畅的她,虽已获取不少情报,可对她而言,这些似乎都「无关紧要」,只是一些寻常小事。年轻人「好大喜功」在所难免,她欲立个大功,可差点儿因冲动误了大事。
日本首相近卫文麿之子近卫文隆,从日来华。郑苹如得知此消息后,便借机与之见面。近卫文隆初见郑苹如,心念这个郑苹如这般美丽大方,又能说一口流畅日语,举手投足间无不优雅迷人,当真是个人间尤物,立即为之倾倒,对其开展追求攻势。然郑苹如是有心「勾引」他,几番约会后,二人便你侬我侬,迅速走在一起。近卫文隆对郑苹如毫无防备,事事都对郑苹如言,她亦凭借近卫文隆获取了许多重要情报,而他始终不明真相,被蒙在鼓里。
可天真如她,竟想通过「绑架」近卫文隆来要挟日本首相,让其作出停战让步。人人都知,战争最是无情,一场战争必定是死伤无数,是以发动战争之人均是铁石心肠之辈,又岂会因他人以子做要挟,便停止战争?那样温情之状只存在于荧幕之中。何况发动战争并非一人之事,是一个集团,乃至一个国家之事,因此,即便抓住他所有的儿子相要挟,该打之战依旧得继续打,岂会轻易停战?可年轻气盛的郑苹如却未能细思,念之一处,心头一热,便借与近卫文隆约会,将其灌醉后,带他至一家酒店客房,「软禁」于此,并且未向组织通报。当上头得知郑苹如此番举动后,大吃一惊,立即下令她「释放」近卫文隆。
近卫文隆消失了近 48 个小时,使日本特务机构担惊受怕至极。你想,日本首相之子来上海,你日本特务机构未能护他周全,倘若他当真出了事,岂非自己严重失职?工作不保不说,只怕自己的性命都岌岌可危。当他们得知近卫文隆是与郑苹如出去后,便对她产生了怀疑,开始调查她的身份。「中统」知道日本特务开始跟踪与调查郑苹如后,为了避免她暴露特工身份,只得终止她的任务,断绝了她与近卫文隆的一切来往,唯恐他们发现端倪。于是郑苹如的这条线便断了。
四、重执任务,接近汉奸
休息一段时间后的郑苹如,又得到「中统」派给她的一项新任务,即接近汪精卫伪政权特务头目丁默邨。这丁默邨即是《色戒》中易先生的原型,是个十恶不赦的坏人。
郑苹如是个慷慨侠义的女中豪杰,曾向重庆密报汪精卫可能投日。后来郑苹如虽然功败身死,但丁默邨受她感召,心有戚戚,与陈立夫秘密取得联系,表示“伺机立功,协力抗战”。从1941年起,他为戴笠的军统局架设电台、供给情报,与周佛海合作企图暗杀当时的日伪特务首脑之一李士群,并且配合戴笠的指示不断营救被捕的重庆地下工作人员。
日本投降以后,局势混乱,重庆政府为了防止tg趁机坐大,任命丁默邨为“浙江省军委员”。戴笠手书给“默邨吾兄”,要求丁在混乱危险中“切实掌握所部,维持地方治安,严防奸匪扰乱,使中央部队能安全接收”。而丁默邨也确实一一执行了重庆的指令。在中央部队进入浙江之前,tg已经占有浙西半片,是在丁默邨进行“剿匪”之后,中央部队才稳稳地接收了浙江。因此,陈立夫与戴笠皆为其作保,丁默邨也自认为至少可以保命。
那么这个“降将”最终如何下场?
《陈立夫回忆录》第232页讲道,丁默邨保外就医去游览玄武湖,结果被记者看到,报纸曝光之后蒋委员长很生气,丁默邨就被枪毙了。比较拿得出手的罪名,便是涉嫌杀害郑苹如女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