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入侵是指生物由原生存地经自然的或人为的途径侵入 到另一个新的环境,对入侵地的生物多样性、农林牧渔业生产以及人类健康造成经济损失或生态灾难的过程,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十大臭名昭著生物入侵者吧!

1、亚洲鲤鱼

史上最恶心的生物(十大臭名昭著生物入侵者)(1)

亚洲鲤鱼是美国人对于原产于亚洲的青鱼、草鱼、鳙鱼、鲢鱼、鲫鱼及鲤鱼等鲤科鱼类的通称。

成年亚洲鲤鱼适应性较强,每天能摄入相当于其体重40%的水草及浮游生物等。20世纪70年代,其被引进入美国鱼塘,用于防止浮游植物泛滥。但随着大量繁殖,亚洲鲤鱼已经危害到了当地的生态环境。

史上最恶心的生物(十大臭名昭著生物入侵者)(2)

为保护当地的生态,美国政府于2009年底开始大规模捕杀亚洲鲤鱼。2012年3月,奥巴马政府宣布将斥巨资防止五大湖遭到亚洲鲤鱼入侵。

2014年年初,美国陆军工程兵正式向国会提交了关于防止亚洲鲤鱼入侵的计划。方案一经提出就引起了多方的不同声音。有人认为此举劳民伤财,但多数科学家认为,这种体型巨大的亚洲鲤鱼在五大湖中几乎没有天敌,也没有对手。它们不仅繁殖迅速,也给湖中其它生物种群,比如鲑鱼,带来灭顶之灾。而且这些鱼在受惊时会跃出水面,然后以自由落体方式下降,这对于小船上的渔民来说是相当危险的。

史上最恶心的生物(十大臭名昭著生物入侵者)(3)

亚洲鲤鱼可以长成重量超过100磅的大鱼,但这是以破坏生态系统为代价的。最初,引进它是为了清理美国南部鲶鱼池的海藻。由于数量增多,一些鲤鱼溜进了密西西比河及其支流,在这里,它们迅速泛滥成灾。中国成了潜在进口国,以缓解鱼灾。在中国,鲤鱼能够做成极其美味的佳肴,但由于过度捕捞,而几乎绝迹。所以在美国中部,有许多渔民开始捕捞银鲤,经过加工处理后卖往中国。这场水产业的灾难最终通过商业捕捞转化为经济利益。

2、黑鱼

黑鱼(学名:Channa argus),鳢科鳢属动物,是中国一种常见的食用鱼。

史上最恶心的生物(十大臭名昭著生物入侵者)(4)

黑鱼体长而圆,头尾相等,鳞细色黑,有斑点花纹,有舌、齿及肚,背腹有刺连续至尾部,尾部没有分叉,身体前部呈圆筒形,后部侧扁,生性凶猛,食量较大。其栖息于水草丛生或淤泥底质的水域中,主要分布在中国以及朝鲜的南、北地区。

史上最恶心的生物(十大臭名昭著生物入侵者)(5)

乌鳢身体前部呈圆筒形,后部侧扁。头长,前部略平扁,后部稍隆起。吻短圆钝,口大,端位,口裂稍斜,并伸向眼后下缘,下颌稍突出。牙细小,带状排列于上下颌,下颌两侧齿坚利。眼小,上侧位,居于头的前半部,距吻端颇近。鼻孔两对,前鼻孔位于吻端呈管状,后鼻孔位于眼前上方,为一小圆孔。鳃裂大,左右鳃膜愈合,不与颊部相连鳃耙粗短,排列稀疏,鳃腔上方左右各具一有辅助功能的鳃上器,能呼吸空气。体色呈灰黑色,体背和头顶色较暗黑,腹部淡白。

史上最恶心的生物(十大臭名昭著生物入侵者)(6)

蛇头鱼头部外形和蛇非常类似,因此西方人称之为“蛇头鱼”,一旦蛇头鱼在池塘或湖泊出现,它们将吞噬掉任何它们可以找到的东西,当地政府为了毒死一条蛇头鱼,不惜污染一条湖。巨大的蛇头鱼可长到3英尺长,据说是最具侵略性的动物之一。

史上最恶心的生物(十大臭名昭著生物入侵者)(7)

如果要评选谁是世界第一入侵鱼种,蛇头鱼的确有资格可以与亚洲鲤鱼竞争榜首,这不仅是因为它们是罕有天敌的恐怖捕食者,同时还由于它们的一种惊人本领——可以离开水数天而不会死亡,它们还喜欢在陆地上爬行寻找新的水体,这让它们在入侵水域附近到处扩张,这种鱼原产自中国,在一天内就可以吃掉5条金鱼。

3、葛根

葛根,中药名。为豆科植物野葛的干燥根,习称野葛。秋、冬二季采挖,趁鲜切成厚片或小块。干燥、甘、辛,凉。主治伤寒温热、头痛项强(颈僵)、烦热消渴、泄泻、痢疾、麻疹不透、高血压、心绞痛、耳聋等证。

史上最恶心的生物(十大臭名昭著生物入侵者)(8)

粗壮藤本,长可达8米,全体被黄色长硬毛,茎基部木质,有粗厚的块状根。羽状复叶具3小叶;托叶背着,卵状长圆形,具线条;小托叶线状披针形,与小叶柄等长或较长;小叶三裂,偶尔全缘,顶生小叶宽 卵形或斜卵形,长8-15(-19)厘米,宽5-12(-18)厘米,先端长渐尖,侧生小叶斜卵形,稍小,上面被淡黄色、平伏的蔬柔毛。下面较密;小叶柄 被黄揭色绒毛。荚果长椭圆形,长5-9厘米,宽8-11毫米,扁平,被褐色长硬毛。花期9-10月,果期11-12月。生于山坡草丛中或路旁及较阴湿的地方,或生于海拔1000-3200米的山沟林中。

史上最恶心的生物(十大臭名昭著生物入侵者)(9)

葛根由于其繁殖过于迅速,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葛根是第一个被编进外来物种史册的植物,也是入侵物种之一。葛根于1876年首次在美国的费城百年博览会上出现,当时专家把它吹捧为一种耐寒、快速增长的地被植物,可帮助抑制水土流失。但之后因为它生长太迅速,长得遍地都是,从而获得一个新的绰号:通吃南部的藤蔓。如今,葛根遍布美国各州,甚至蔓延到新泽西州北部。

4、野兔

野兔是指兔属下的动物及粗毛兔属与岩兔属中四个物种的合称。[1]它十分灵活,当中欧洲野兔能以时速72公里奔跑;在北美洲的北极地区较为普遍的是白靴兔,南部则以加利福尼亚兔、草原兔及其他物种较为普遍;中国有雪兔和草兔两大类。

史上最恶心的生物(十大臭名昭著生物入侵者)(10)

它们听觉和视觉灵敏,逃跑迅速,昼伏夜出,繁殖力强,以野草、树叶等植物为食,栖息在低矮干燥的灌木丛中,特别喜欢走多次重复已经走过的固定老路。敌害虽多,但能捕到它的动物很少。

史上最恶心的生物(十大臭名昭著生物入侵者)(11)

野兔喜欢生活在有水源有树木的混交林内、草原地区砂土荒漠区,尤喜栖于多刺的杨槐幼林中,凡具备以下三个条件的地带,野兔数量多,否则就少。

1、具备藏身的多刺洋槐幼林,生长有小树的荒滩等。既能瞭望敌穴,又不太影响奔逃的地带,茂密的高林带地区高草妨碍它的瞭望和奔逃,陡坡不利于它的活动。

2、食物的附近有水源,豆类农田和萝卜白菜的菜地附近的荒坡,野兔常常很多,水对野兔的影响很重要,所以缺水地区野兔很少。野兔没有固定的栖息地,育仔期除外。平时过着流浪的生活。

3、春、夏季节在茂密的幼林和灌木丛中生活,秋、冬季节,百草凋零,野兔喜欢藏在土疙瘩,或其它认为合适的地方。它用前爪挖成浅浅的小穴藏身,这种小穴,长约30厘米,深10厘米以下,刚好将前后肢放进,身子则露出外边,前浅后深,以簸箕状,脊背比地平稍高,凭保护色的作用而隐形,受惊逃走或觅食离去,方便、迅速。

史上最恶心的生物(十大臭名昭著生物入侵者)(12)

1859年,一位澳大利亚农场主托马斯·奥斯汀说:“兔子的引进不会产生什么危害,既可以家养,又可以放归自然,成为狩猎的对象。”于是他将24只灰色兔子放到野外,让他们自然生长。结果到19世纪末,澳大利亚的野兔数量多得惊人,以至于当地的原生植物、动物甚至土壤本身都到了崩溃的边缘。

5、八哥

八哥(学名:Acridotheres cristatellus,又名:黑八哥),椋鸟科八哥属鸟类。

史上最恶心的生物(十大臭名昭著生物入侵者)(13)

它通体黑色,前额有长而竖直的羽簇,有如冠状;尾羽和尾下覆羽具白色端斑;嘴乳黄色,脚黄色。以蝗虫、蝇等昆虫为食,也吃谷粒、植物果实和种子等植物性食物。

史上最恶心的生物(十大臭名昭著生物入侵者)(14)

主要栖息于海拔2000米以下的低山丘陵和山脚平原地带的次生阔叶林、竹林和林缘疏林中,也栖息于农田、牧场、果园和村寨附近的大树上,有时还栖息于屋脊上或田间地头。

史上最恶心的生物(十大臭名昭著生物入侵者)(15)

1890年,纽约市一位名为尤金·施福林的著名药品制造商是莎士比亚的崇拜者,一天,他走到中央公园,放飞了60只从外地买来的欧洲八哥。第二年,他又放飞了40只八哥。因为八哥是莎士比亚戏剧中提到的鸟,他想让美国人也能看到这种鸟。难道这不是好事吗?但事与愿违,八哥繁殖得太快,导致天空中黑压压一大片,非常嘈杂,居民们被吵得烦躁不安,这是施福林始料不及的。据说,如今,八哥每年造成美国的农业损失高达8亿美元,还导致大量的飞鸟与飞机碰撞事件。

6、缅甸蟒蛇

缅甸蟒(拉丁学名:Python molurus bivittatus),别名双带蚺,是蟒科亚洲岩蟒的亚种之一,世界上最巨型的六种蛇类之一[1],也是中国目前发现最大的蛇。

史上最恶心的生物(十大臭名昭著生物入侵者)(16)

该蟒主要分布于东南亚,多居于热带雨林中,以体型巨大著称,其身长可达7米,体重可达91公斤。它们头较躯体小,无毒;吻端扁平,有3对唇窝;体棕褐色,头背有棕色箭头状斑;有一对退化的爪状残肢。

史上最恶心的生物(十大臭名昭著生物入侵者)(17)

缅甸蟒毕生会不断成长,而且雌性的缅甸蟒比雄性更为巨大。缅甸蟒体形粗胖,头较大躯体小,无毒。吻端扁平,有3对唇窝(热感应器官)。体棕褐色,头背有棕色箭头状斑,背面黄色,满布不规则棕色云状大斑,腹部白色。泄殖腔两侧有一对退化的爪状残肢。

史上最恶心的生物(十大臭名昭著生物入侵者)(18)

缅甸蟒是一种夜行性蛇类,生活于热带雨林之中。年幼的缅甸蟒仅活动于树上或地面上的既定区域内,但当它们逐渐长大后,由于体重及长度与日俱增,它们开始将活动领域局限在地面上。另一方面,缅甸蟒亦是游泳能手,更能逗留于水内达半小时之久。缅甸蟒多把身体隐藏于矮树丛间,一些分布于偏北地区的蟒蛇在遇到寒冷的季节也会进入冬眠状态。

史上最恶心的生物(十大臭名昭著生物入侵者)(19)

缅甸蟒约于早春时分进行生育繁殖,雌蛇平均诞下12至36枚蛇卵,并加以孵育(以身躯肌肉的磨擦动作为蛇卵提供热能)。幼蛇孵出后,会以乳齿将部分蛋壳撑破,并逗留于蛋壳内静待蛇皮的长完,然后便会出外自行猎食。

史上最恶心的生物(十大臭名昭著生物入侵者)(20)

在进食习惯方面,缅甸蟒跟一般蛇类一样属于肉食性动物。缅甸蟒以哺乳类、鸟类和爬行动物为食。[7]缅甸蟒根据各自体型的不同,而捕猎各种大小不一的鸟类及哺乳动物。它们以尖锐的倒勾状牙齿咬紧猎物,然后将躯体捆绑着对手加以紧压,利用强劲的肌肉力量将对手捏死。它们间中也会于人类周边出现,主要原因是人类住居所聚生的鼠类是它们的主要粮食之一。

史上最恶心的生物(十大臭名昭著生物入侵者)(21)

在美国佛罗里达州,据当局统计,有3万多条缅甸蟒蛇出没于沼泽地国家公园,而且这个数字还在不断增长。这种外来的蟒蛇天敌很少,而且当地许多濒临灭绝的动植物时常受到它们的侵害。

7、甘蔗蟾蜍

甘蔗蟾蜍(学名:Bufo marinus),又名美洲巨蟾蜍、海蟾蜍、蔗蟾蜍或蔗蟾,是原产于中美洲及南美洲一种陆生的蟾蜍。

史上最恶心的生物(十大臭名昭著生物入侵者)(22)

它们的繁殖能力很强,一次就可以产达几千颗卵。成体长10-15厘米;纪录最大的标本重达2.65公斤及长38厘米。海蟾蜍有毒腺,蝌蚪对于大部份动物也是有具有剧毒的。它们被引入到多个国家来控制害虫,不过由于没有天敌反而成为了害虫及入侵物种。甘蔗蟾蜍毒性极强,体态丰满,模样丑陋,有毒性,其毒液可以毒死鳄鱼、蛇以及其他一些食肉动物。其实,这种致命的毒蟾蜍是全世界最大的癞蛤蟆,有的可长24公分、重达13公斤。但鳄鱼意识不到这种动物的危险,象吃鸟一样将它们吞食,从而导致死亡。

史上最恶心的生物(十大臭名昭著生物入侵者)(23)

甘蔗蟾蜍体态丰满,模样丑陋,有毒性,其毒液可以毒死鳄鱼、蛇以及其他一些食肉动物。其实,这种致命的毒蟾蜍是全世界最大的癞蛤蟆,有的可长24公分、重达13公斤。但鳄鱼意识不到这种动物的危险,象吃鸟一样将它们吞食,从而导致死亡。到目前为止,澳大利亚方面对付甘蔗蟾蜍的种种努力都以失败告终。

史上最恶心的生物(十大臭名昭著生物入侵者)(24)

事实上,甘蔗蟾蜍的毒性十分厉害。几十年来,澳大利亚本土的巨蜥、淡水鳄鱼、野狗等动物因为吃蟾蜍而丧命的已经不计其数。这种甘蔗蟾蜍头上长有3个毒囊,能喷射剧毒的毒液,杀死其他动物。遇到威胁时,蟾蜍会将毒腺转向攻击者。毒液通常是流出来的,但它们恼火时也会喷出少量毒液。毒液可通过受害者的眼睛、嘴和鼻子进入体内,导致剧痛、暂时失明和发炎。

史上最恶心的生物(十大臭名昭著生物入侵者)(25)

甘蔗蟾蜍是澳大利亚环境生态的头号大患之一,它们超强的生命力不但像瘟疫般蔓延整个北部,甚至严重威胁原生物种的生存数量。甘蔗蟾蜍的引进开始是为了控制野兔的疯长,增长到一定数量,又被放进昆士兰甘蔗种植园,以控制虫害。到1937年,超过6万只年幼蟾蜍被用于捕食昆虫,但甘蔗园无法将它们圈住,它们经常跑出来伤害其它动物和植物。甘蔗蟾蜍能够从皮肤中排泄一种很强的毒素,杀死任何一种接近它们的动物。甘蔗蟾蜍可长到15英寸长,周围的任何东西它都吃,无论是死的还是活的。但只有0.5%的甘蔗蟾蜍能够活到繁殖年龄。甘蔗蟾蜍是澳大利亚政府环境政策的头号错误之一,造成生态浩劫的惨重程度可与该国家野兔的引进相提并论。

8、灰松鼠

灰松鼠(Sciurus carolinensis),是一种原生於于美国东部及中西部的松鼠族,后来美国西部也有其踪影。灰松鼠也成为了英国的入侵物种,对当地原生的欧亚红松鼠构成极大威胁。爱尔兰东部的一些郡的欧亚红松鼠也受到威胁,但是欧亚红松鼠在南部和西部的郡仍然很常见。杂食性,坚果、种子、芽、昆虫、鸟蛋为食。

史上最恶心的生物(十大臭名昭著生物入侵者)(26)

灰松鼠的皮毛主要为灰色,但是也有略带红色。其腹部为白色,尾巴很大且多毛。在城市里,由于威胁减少,常常可以看到白色或黑色的灰松鼠。在某些区域,如加拿大东南部,几乎全黑的灰松鼠有一定规模。同时也有一些变种,包括尾巴为黑色的品种,以及毛皮为黑色但尾巴为白色的品种。其头和身体长度为23-30厘米,尾巴为19-25厘米,成年灰松鼠体重为400-800克。

史上最恶心的生物(十大臭名昭著生物入侵者)(27)

灰松鼠繁殖在十二月至二月,妊娠期需要44天的时间,在这段时间里雌性独自呆在树枝和树叶搭成的窝里。通常每胎产2仔,多时4仔,十周后断奶,1岁左右性成熟,平均寿命八至九年。

史上最恶心的生物(十大臭名昭著生物入侵者)(28)

繁殖超强的灰松鼠困扰着英国政府,据英国法律,民众可采取一切手段对东灰松鼠进行捕杀,甚至蒸煮吃了它们。查尔斯王子也呼吁消灭东灰松鼠刻不容缓。据悉,东灰松鼠身上会释放致命的病毒,伤害到与之接触的动植物。

9、杀人蜂

杀人蜂,又叫非洲蜜蜂、胡蜂 。因为这种蜂种是由非洲普通蜜蜂跟丛林里的野蜂交配发育繁殖出来的新品种。具有对人畜较大的杀伤力,非洲蜜蜂主要造成的危害在于其攻击性。在参考资料一里提到,它们的攻击行为可能跟”pheromones”的分泌有关。杀人蜂是一种食肉动物,是靠捕食害虫和其它一些蜜蜂为生的。这些杀人蜂本身,也是对自然环境和生态建设有益的昆虫,由于它们往往以森林中的各种害虫为捕食对象,因此对防治森林病虫害有很大的作用。这“杀人蜂”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蜂呢?原来,这种可怕的“杀人蜂”竟是由于人类自己的偶然疏忽才产生出来的。

史上最恶心的生物(十大臭名昭著生物入侵者)(29)

1956年,圣保罗大学研究室引进了35只非洲蜜蜂。当时,人们也知道这种蜜蜂是欧洲蜜蜂的亚种,由于多年生长在非洲密林中,自然条件严酷,养成了一经挑战就一起共同攻击的特性。它们脾气狂暴,毒性很大,对人畜都不利,优点是十分“勤劳”。在饲养中,人们特地在蜂箱入口都安上了铁丝网,防止它们跑出去。谁知有个警卫人员不明真相,误将铁丝网取了下来,转眼间,就有25只蜜蜂逃了出去,没有办法追回来,成了令人恐惧的“杀人蜂”。后来,尽管人们采取了许多措施,想消灭这一大祸害,可是,这些杂交蜂适应自然的能力极强,繁殖的速度很快,所以,直至今日还没能有效地遏止它们的蔓延。

史上最恶心的生物(十大臭名昭著生物入侵者)(30)

令人没想到的是,这些蜜蜂在野外大量繁殖起来攻击人畜,连它们的同类欧洲蜜蜂也难逃它们袭击。小小蜜蜂居然弄得人畜不得安宁。

史上最恶心的生物(十大臭名昭著生物入侵者)(31)

杀人蜂为什么这么好斗呢?蜜蜂研究专家奥利·泰勒教授对杀人蜂进行了多年研究后发现,蜂王是蜂群行动的指挥者,一旦发现活动中的生物,就“命令”进攻,穷追不舍,一追就是几公里。有趣的是,当蜂王分泌出一种叫弗罗蒙的物质,群蜂一闻到这种气味,顿时变得温顺起来,就会停止战斗。现这种物质已经能够人工合成了。

史上最恶心的生物(十大臭名昭著生物入侵者)(32)

到今天,非洲采蜜蜂都被认为是一种攻击性极强的物种。这是一次实验的产物,这次实验是为了改善欧洲采蜜蜂在热带地区的繁殖能力,这种称为蜜蜂杀手的采蜜蜂起源于巴西东南部的圣保罗市。1957年,26只蜂王被一个采蜂人无意中放走,这些蜂王和当地的雄蜂交配,然后产下杂交蜜蜂,这些杂交蜜蜂比纯种的蜜蜂更能适应当地环境和气候。2007年,只在新奥尔良地区发现有这些杂交蜂,到了2009年,美国的犹他州也发现了它们的蜂巢。在美国南部,它们在不断地蔓延泛滥中。

10、鼠岛

鼠岛(Tikus),是在印度洋的科科斯群岛,南基林群岛东北,北基林岛东南25公里,位于12°5′31″S, 96°53′5″E。陆地面积0.34平方公里,岛屿被白色沙滩包围,覆盖着棕榈树。

史上最恶心的生物(十大臭名昭著生物入侵者)(33)

据统计,老鼠已经入侵了世界上90%的岛屿,并造成了岛上超过60%的鸟类和爬行动物的灭绝。最著名的鼠岛是美国阿拉斯加州的阿留申群岛。1780年,挪威的大量老鼠从一艘失事的日本船上窜出,跑到一个岛上。很快,由于岛上没有树木,海鸟的数量急剧下降,这里成了老鼠的乐园。鼠岛之所以著名,是因为它是美国政府用于保存栖息地,抵制外来入侵物种进行的一项实验。2008年,一包一包的老鼠药洒遍了整个11平方英里的鼠岛。在2009年的6月,生物学家宣布鼠岛上的老鼠暂时得到了控制。

以上就是小编收集的关于生物入侵的内容,各位看官喜欢的话点点关注。

以上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