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齐是如何灭亡的(北齐从强大到衰亡)(1)

在大家的普遍认知里,北齐可说是整个南北朝、乃至整个华夏历史中最为奇葩的朝代,有关它的奇闻,凡是个历史爱好者都能滔滔不绝:文宣帝高洋将弟弟剁成肉酱,又把自己的爱妃肢解,骨头做成琵琶;武成帝高湛逼奸皇嫂,还让她怀了孩子;后主高纬“秉承先辈遗风”,穷奢极欲,给马、牛这些牲口封官,更留下了“小怜玉体横陈夜”这样“不朽”的诗句……一个短短二十八年的王朝,竟能给世人留下这么多的谈资,高家的子孙们在进行禽兽活动方面也真可说是不遗余力了。如果说起北齐灭亡的原因,自然就是皇帝个个精神病,灭绝人伦,害贤误国,最终在周军铁骑下灰飞烟灭……

北齐的灭亡会如此简单吗?

有位哲人曾经说过:“历史总是把吃饱的感觉归功于第三个馒头”,就是说,人们在评价历史事件时,总是习惯于为它找一个最近的、最浅显的原因,却忽视了更深层次的问题。个人认为,北齐皇帝变态这一点毋庸置疑,但即便是王权社会,皇帝个人的性格和癖好恐怕也无法成为解释国家兴衰的全部依据。北齐的存亡,应当放到当时整个时代的大环境去考量。

01

军政分离——武人与官僚的角逐

神武帝高欢出身六镇起义军,虽然他自称先祖为汉人,但时人都以鲜卑看待高家父子。北魏末年,高欢讨葛荣、灭尔朱氏、宰制朝廷、最终建立东魏。南征北战的刀光剑影中,他手里逐渐形成了一支以六镇武人为核心的鲜卑军队。这支大军以晋阳为根据地,是高欢能够掌控元氏皇族、并与西魏宇文泰相抗衡的利器。可问题在于,这军队只听命于高欢一人,一旦他驾鹤西去,问题便凸显出来。

我们都知道,高澄身为高欢长子,私通父亲侧室郑大车,险些被废掉世子之位。可暂且不论这些私德的话,高澄确实是高欢诸子中最有能耐的一位。他十五岁拜大将军、封渤海王,惩治贪贿、改革选官制度,功绩可比魏晋之交的司马师。可高澄也仅限于能够树立他在邺城汉族官僚中的权威,诸如侯景这样的怀朔旧将、六镇武人根本不把他放在眼里。

高欢去世后,侯景迫不及待地发动叛乱,不想反被高澄所败。在试图投奔宇文泰未果后,又南下去祸害锦绣的萧梁,以至酿成大乱。可侯景虽已不在,晋阳与邺城军政分离的状态却并未改变。这也就意味着,北齐在立国之始,便是一个分裂的王朝。而一个缺乏向心力的王朝,又如何能走向强大?

高洋虽然荒唐,但并不糊涂。在接替遇刺身亡的老哥登上大宝后,曾一度励精图治、劝农兴学,又征伐四克,威振戎夏,投杯而西人震恐,负甲而北胡惊慌,怀有圣主气范,号曰:英雄天子。他虽然带有民族偏见,经常说太子高殷“有汉家性质”而想要将其废黜。可事实上高洋自己明白,想要和怀朔这帮大老粗抗衡,还就得任用像杨愔这样的出身名门的汉家儒臣。因此高洋执政后期虽然已经昏庸得不像话,但好在有杨愔、郑颐这些宰臣“保驾护航”,避免了重大危机。

北齐是如何灭亡的(北齐从强大到衰亡)(2)

02

孝昭登基——晋阳武人的胜利

您可能会有疑惑:高洋为人如此残暴,为何没有杀掉对自己最具威胁的高演和高湛?很简单,因为他们有一个共同的母亲——娄昭君。高洋不杀胞弟,也并非顾念什么手足之情,实际上是忌惮娄昭君背后的势力。

高欢死后,娄昭君作为遗孀,实际上就是北齐怀朔武人在朝中的领袖。

天保十年,纵欲过度的高洋暴崩,遗诏命杨愔等人辅佐高殷。可耍笔杆子终究是斗不过耍枪杆子的,高殷和母后李祖娥又全然没有经历过政治斗争的洗礼,在娄昭君赌咒发誓绝无异心之下,竟然天真地遣散了宫廷卫队。高湛随后矫诏,带着京畿部队入驻皇宫,瞬间拿下了北齐的中央控制权。很快,高殷被废为济南王,而高演则在六镇武人的大本营——晋阳的宣德殿登基为孝昭帝。

虽然是被鲜卑的老粗们扶上台,但高演却堪称北齐数帝中德行和文治的典范。他关注民生,释放奴隶,还大力屯田,广设粮仓,并大力宣传汉文化,令北齐呈现出了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如果说高演为政有什么缺憾的话,那就是他的寿祚太短了——仅仅在位两年便撒手人寰。为了避免自己的儿子高百年重蹈高殷的覆辙,高演干脆将皇位传给了弟弟高湛。

不得不说,励精图治的高演在这个问题上的想法同样天真:武成帝高湛即位后,并没有放过侄子高百年。据说有人教高百年写了几个“敕”字,而该字有帝王诏命的意思,高湛因此大怒,用刀头上的环将高百年活活打死,并将尸体弃于池中,满池水被染成了红色,惨状可见一斑。

北齐是如何灭亡的(北齐从强大到衰亡)(3)

03

武成上位——第三势力粉墨登场

和父兄一样,武成帝高湛仪表堂堂,姿容出众,而荒唐程度却更甚于父兄。他霸占皇嫂李祖娥,杀掉李祖娥之子高绍德;仅仅过了而立之年,竟为了方便夜夜笙歌、纵欲宫帏而将皇位传给太子,自己优哉游哉做起了太上皇。不过,高湛同志对北齐王朝的最大贡献,还在于他培植了第三股势力。

高湛虽然酒色无度,但也同样是从政变的血雨腥风中走出来。他表面上醉眼朦胧,内心却对自己的处境无比清晰:同六哥高演一样,高湛也是六镇武人的提线木偶。为了摆脱这种受人牵制的局面,将权力收拢到自己手中,高湛以及其继承者高纬大力任用和士开、陆令萱这些被后世锁定到奸臣榜上的“名人”,而这些人在正统史学上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恩悻”。

恩悻,就是受天子宠爱的近臣。这帮子人虽然不擅长理政谋国,战场杀伐,却能把皇帝伺候得舒舒服服,很容易让孤家寡人生出极大的信任感。无论东汉还是中晚唐,皇帝培植宦官近臣来制衡宰相士大夫,都是出于这般心理。武成帝没有看错人,在和士开等人的不懈努力下,宗室王爷高孝瑜、高孝琬,以及怀朔大将斛律光都先后被谋害而死。高湛父子逐渐坐稳了位子,可以安心沉浸在富贵温柔乡中了。

但这对活宝父子没有看到的,却是原本强大富庶的北齐在长年的内耗中走向人才凋敝、众心离散的黑暗深渊。

北齐是如何灭亡的(北齐从强大到衰亡)(4)

04

军事失利——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如果说,六镇、官僚和恩悻三股势力的内斗,是将北齐这座大树的躯干不断蛀空的害虫,那么接下来战场上的失利,就成了将这棵外强中干的参天大树轻轻推倒的那只手。

宇文泰建立西魏之初,便留意招揽关陇及河东地区的汉人世家坞堡势力。与北齐长期的内斗不同,在魏帝正统的号召之下,西魏内部建立以武川镇军人为核心的八柱国,以关陇河东等汉人坞堡为辅政,上下一心,各个派系各有分工,利益一致。因此宇文家虽然最初弱小,却能在精诚团结中不断向上。短短十几年的此消彼长,便造就了两个王朝不同的命运。

早在高欢活着的时候,河东坞堡便忠诚地为西魏扼守东大门,凭借地利优势抵挡东魏的进攻。高欢便因最后一战未能攻克河东,以至于含恨而终。到了北齐中后期,河东坞堡则在晋阳的南边牵制齐军,致使北齐最强的一支劲旅无法伸展拳脚,成了一只笼中困兽。而北周发动总攻时,河东又作为桥头堡,大大提升了周军的行进速度。

可惜的是,北齐的领导者对于河东这颗棋子的重要性却视而不见。

面对气势汹汹的北周大军,北齐在河阳部署了甲士三万迎敌,而在河东晋阳却仅有守军一万。眼光犀利的周武帝宇文邕迅速捕捉到了北齐这一巨大漏洞,令军队避开河阳,转而经由河东围攻晋州,以此为突破口进逼邺城。而与突厥和南陈的外交失败,则进一步让北齐陷入了三面受敌的危局。生死存亡之际,后主高纬又出演了“晋阳已陷休回顾,更请君王猎一围”的精彩大戏,令本可一战的北齐军士气大沮。

到了这个时候,任何奇迹都无法挽救高家覆亡的局面了。

王朝内斗、战略失误,北齐灭亡的原因还远不止于此。从土地角度看,北齐的世家大族霸占了太多山川良田,原本均田制遭到破坏,而贵族的巧取豪夺势必减少政府的财政收入,导致国贫而民弱。从宗教角度看,北齐佞佛成风,这些寺院滥度僧尼,隐匿人口,与国家争夺劳动百姓与财赋,削弱了国家的军政实力。总而言之,国势之衰落乃是军事、政治、经济等各种因素互为表里,共同作用,导致内部不断朽烂,可见施政者须时时警惕,绝不可放任内心,肆意施为。如若不然,则亡国灭种势在不远矣。

策划:鱼羊史记 监制:鱼公子

撰文:琴剑霜月 制作:吃硬盘吧、发达蚊

本作品版权归「鱼羊史记」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欢迎转发朋友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