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尔特文化标识
一、凯尔特文明起源
凯尔特文明是与古希腊罗马文明并行的古代欧洲文明之一,已经发展到铁器文明时代,虽然有关其起源时间和地点问题的争论尚未平息,但大多数学者都承认:凯尔特文明的起源与公元前13世纪萌发于中欧地区的瓮棺墓地文化(Urnfield culture)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它得名于一种埋葬风俗,即将死者火化后的骨灰放入陶瓮中埋葬。当时这种文化属于后期青铜文明,青铜制造工艺已经达到相当水准,人们能够制造出精美的饰品以及结实耐用的农具、马具、武器、盔甲等。后来,瓮棺墓地文化的创造者逐渐散播到莱茵河谷、高卢地区、伊比利亚半岛、意大利北部和不列颠,在这些地区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公元前10世纪初期,铁器文化开始取代青铜文化。随着炼铁术的传播与发展,凯尔特人学会了冶铁和一些金属制造技术。到公元前6世纪左右,铁制产品迅速进入凯尔特人经济生活和军事生活的各个方面,并最终为凯尔特人的扩张和征服提供了强有力的武器。
勇猛好战的凯尔特民族
二、凯尔特人大迁徙
伴随着古希腊人的大殖民运动,凯尔特人逐渐进入地中海民族的视野,他们也由此以"凯尔特人"之名被载入史册。古希腊历史学家赫卡泰欧斯(Hecataeus)在公元前6世纪末也曾提到凯尔特人,他意识到希腊人在利古里亚人人土地上所建立的殖民地马赛(今法国南部)与凯尔特人领土相邻,并最先使用"凯尔特"(keltoi或celts)这个词汇来指代聚居于法国南部马赛以北地区的民族。
几十年之后,古希腊"史学之父"希罗多德也在《历史》中提到他们生活在伊斯特河(多瑙河)源头附近,"赫拉克里斯之柱"(直布罗陀海峡)以外的地方,与居住在欧罗巴最西端的库涅西欧伊人相邻。因此,根据古典作家的记载,至迟在公元前6世纪左右,凯尔特人作为地中海民族的邻居,已活动于阿尔卑斯山以北的中欧核心地带,与今德国东南部,奥地利中部和匈牙利的部分地区重合。一般认为,这就是凯尔特人在欧洲地区的最初分布点。
在公元前6世纪前后的几个世纪中,凯尔特人以此为中心,以部落联盟为单位,凭借其先进的铁质武器,向周围地区扩散、迁徙,此即欧洲历史上的"凯尔特人大迁徙"。此迁徙是一个断断续续、由点到面的过程,是以中欧腹地为中心,向西部、西南、西北、南部、东南以及东方辐射状扩散的过程,其时间绵延近千年。
凯尔特人分布轮廓
凯尔特人西迁的一支大约在公元前1000年代上半期即已越过莱茵河进入法国东部地区。公元前6世纪以后,今法国、比利时一带已成为古代凯尔特人的主要聚居地。古罗马人把居住在欧洲各地的凯尔特人统称为高卢人,并按照罗马化的先后顺序,称居住于阿尔卑斯山东南一侧的山南高卢人为"穿长袍的高卢人",称居住于阿尔卑斯山西北一侧的山北高卢人为"长发高卢人"。一般所称的高卢,即指山北高卢。凯尔特人西迁入山北高卢后,逐渐与当地居民融合,并一度成为高卢地区人口的主体。这里不仅成为接收中欧凯尔特居民的大本营,且为后来凯尔特人向其他地区的扩张提供了充足的人力资源。
在西北方向,一部分凯尔特人进入不列颠、攻占爱尔兰。罗马人兴起之前,迁入不列颠岛的凯尔特人主要属于两个分支,分别是盖尔人、不列吞人。盖尔人在公元前7世纪前后进入不列颠,他们征服了岛上的伊比利亚人后在此定居。不列吞人是在凯尔特人民族大迁徙的大高潮时期(公元前4世纪前后)进入不列颠的,他们战胜了当时仍使用青铜器的盖尔人,迫其向威尔士、苏格兰高地以至爱尔兰撤退,不列吞人成为不列颠岛的统治者,不列颠也因其而得名。公元前2世纪末期,凯尔特人的另一分支比尔盖人(Belgae)也迁入不列颠,占据岛国南部并建立了若干小国。进入爱尔兰的凯尔特人以盖尔人为主体,他们很快掌握岛上的控制权并建立起一系列的小王国。由于罗马人的势力从来没有进入过爱尔兰,所以爱尔兰的凯尔特人最好地保留了凯尔特人的传统,且对后来西欧文明的复兴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在西南方向,公元前6世纪前后,凯尔特人翻过比利牛斯山进入伊比利亚半岛西北部,与当地的伊比利亚人相互交流与融合,形成罗马人所谓的"凯尔特-伊比利亚人"。他们活动的中心区域是现在塔霍河(Tajo)与埃布罗河(Ebro)之间的西班牙中北部地区,但对于半岛西部三分之二的区域(包括葡萄牙)都有着或大或小的影响。
在南部,凯尔特人穿过阿尔卑斯山,侵袭亚平宁半岛,与罗马人发生冲突。公元前387年,凯尔特人洗劫了罗马城,罗马人遭到严重的损失。至此,凯尔特人的声名达到高峰。
自公元前3世纪起,凯尔特人向东南方向推进,进入巴尔干腹地。公元前280-279年,他们发动对马其顿的袭击,并抢劫了希腊圣地德尔菲神庙,但旋即遭到希腊人的迎头抗击而被迫撤出希腊。其中一些部落的凯尔特人沦为马其顿人的雇佣兵,一些人以科蒙托里乌斯(Comontorius)为首在色雷斯建立起短命的泰里斯王国(Tylis,公元前279年—前212年,今保加利亚东部的巴尔干山脉东侧),一些人以斯科迪奇人(Scordisci)之名定居在今南斯拉夫的贝尔格莱德地区,并成为当地强有力的集团。还有一些凯尔特人部落(包括the Tolistobogii, the Tectosages, the Trocmi等3个部落)受希腊人尼科米迪斯(Nicomedes)之邀,在列奥诺里乌斯(Leonorius)和鲁塔利乌斯(Lutarius)的带领下,越过达达尼尔海峡,进入小亚细亚的弗里吉亚北部地区(今土耳其中部),充当希腊人的盟友和雇佣兵。但这些部落仍然独立,并建立了他们自己的王国,以"加拉提亚人"或"加拉太人"之名留居于此。由于远离欧陆,他们逐渐与凯尔特世界的其他成员疏远乃至最终失去联系。
由上可见,凯尔特人经过数世纪的迁徙,其鼎盛时期已广泛分布于西起葡萄牙、东到小亚细亚、北至不列颠、南达希腊之间的大片土地,与后来的罗马帝国不相上下。它是罗马人大扩张之前的一次民族大迁徙运动,虽不及后来的日耳曼人大迁徙声势浩大,也不及稍前的希腊大殖民运动有名,但其对于凯尔特人的社会发展和欧洲民族的分布却有着不可忽视的意义。但是,由于凯尔特人本身尚处于部落联盟阶段,缺乏统一的领导,各自为政,最终没能在政治上实现统一并建立自己的国家。不仅如此,罗马人的兴起最终使这个曾经辉煌一时的民族走上了没落之路。
凯尔特骑兵
三、凯尔特人的衰落与消亡
到公元前3-前2世纪,凯尔特人已广泛分布于欧洲大陆,形成一股与希腊人和罗马人相抗衡的强劲势力。尤其是随着罗马人实力的增加,他们与凯尔特人的冲突日益正面化和频繁化。对于罗马人来说,凯尔特人不仅是野蛮民族和落后民族的代表,更是其征服路途上的一颗绊脚石。面对纪律严明、战备先进的罗马军团,擅用蛮力好战的凯尔特人难以战胜他们。公元前225年,凯尔特人在特拉孟(Telamon)战役中败于罗马军队,标志着凯尔特世界的开始衰落。自那以后,凯尔特人的扩张逐渐停滞,凯尔特世界也一步一步为罗马帝国所侵蚀。他们最先定居的中欧腹地,即现在的奥地利、德国南部和匈牙利西部,最先感觉到来自罗马的压力,这里的凯尔特人最先被同化,成为罗马化的凯尔特人。
很快,凯尔特人全盛时期的心脏地带——富饶的高卢,也难逃厄运。这里的凯尔特人不仅在西部受到罗马人的压力,而且受到南部莱茵河对岸日耳曼人的威胁。曾被凯尔特人占据的意大利北部领土,即山南高卢,早就归入罗马版图,并于公元前82年正式成为罗马在阿尔卑斯山南侧的高卢行省。山北高卢地区的凯尔特人部落也面临罗马人的重重包围,即将被征服。抓此良机并成就伟业的罗马人正是高卢行省总督尤利乌斯•恺撒。从公元前59-前49年,凯撒利用日耳曼人与凯尔特人之间的矛盾以及凯尔特人中间的矛盾,将高卢地区的凯尔特人部落分化瓦解,各个击破。恺撒对高卢的征服,使凯尔特人死亡百万人口,而被俘虏的人则远远超过百万。至此,欧洲大陆的凯尔特部落几乎完全被罗马人征服。虽然在罗马人统治下高卢也发生过几次动乱,但大部分时间里,这里的凯尔特人还是过上了安静和平的生活,随着时间的流逝,他们逐渐被罗马化,丧失了原来的民族特性,成为了所谓的"高卢罗马人"。
公元前55年,恺撒准备进攻不列颠的凯尔特人,但凯撒只是占领了不列颠的东南部分,并没有使不列颠凯尔特人屈服。在随后的近百年内,罗马帝国并没有对不列颠构成很大威胁。到公元前43年,罗马帝国皇帝克劳迪亲率大军,在公元前40年征服了不列颠中部和中南部。公元60-61年,不列吞人爱西尼部落的女王鲍狄卡(Boudicca)领导凯尔特人诸部落反抗罗马人统治的起义,最终被残酷镇压下去。但自此之后,罗马当局对待凯尔特人的统治方式变得不再那么严苛,这些地区逐渐恢复正常的生产与生活。公元69年,南部不列颠(英格兰)的罗马化进程基本完成。公元84年罗马军队虽然击败不列颠北部的加勒多尼亚人(古苏格兰人),但并未真正占领这里,"苏格兰高地要塞基本上仍是不列颠凯尔特人最后的自由避风港"。横亘于英格兰北部的哈德良长城(建于2世纪上半期)建成后,更成为罗马文明与凯尔特文明的分水岭。长城以南,随着罗马统治秩序的巩固,凯尔特文化走向衰落,潜移默化地融入罗马文化;长城以北,凯尔特人仍延续着自己的文明。罗马人统治不列颠将近400年,直到公元407年,因罗马帝国国力衰退,罗马军团撤出不列颠。然而,好景不长,不列颠的凯尔特人在罗马军队的撤出不久后,遭到西北欧盎格鲁人(Angles)、撒克逊人(Saxons)和朱特人(Jutes)等日耳曼部落的侵袭。即便凯尔特人顽强抵抗,并持续了一个世纪之久,但最终被日耳曼人征服,最终消失在历史的长廊中。如今只有零星的几个地区如爱尔兰、苏格兰、威尔士、法国西部的布列塔尼、土耳其中部等地区被认为存在一些凯尔特人后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