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系统性掌握BIM技能,不能只停留在理论知识上,实操也是关键一步。
拒绝纸上谈兵,提升操作技巧,从点滴开始积累。今天我们来学习Revit实操建模之土建建模中墙体的创建
在进行墙体的创建时,需要根据墙的用途及功能,例如墙体的高度、墙体的构造、 立面显示、 内墙和外墙的区别等,创建不同的墙体类型,赋予不同的属性。
墙体概述
在 Revit 中创建墙体模型可以通过功能区中的 “ 墙” 命令来创建, “墙” 命令的使用与结构梁类似,Revit 提供了建筑墙、结构墙和面墙三个墙体创建命令。
建筑墙: 主要用于绘制建筑中的隔墙。
结构墙: 绘制方法与建筑墙完全相同 ,但使用结构墙工具创建的墙体,可以在结构专业中为墙图元指定结构受力计算模型,并为墙配置钢筋,因此该工具可以用于创建剪力墙等墙图元。
面墙: 根据体量或者常规模型表面生成墙体图元。
墙还有两个可以进行添加的部分: 墙饰条和墙分隔缝,墙饰条是用于在墙上添加水平或垂直的装饰条,例如踢脚板和冠顶,分隔缝可以在墙上进行水平或垂直的剪切
墙体创建
1) 墙体属性和类型:打开 “模型 \ 第三章 \ 结构模型 \ JHC—22#S—1. 0 (结构梁)” 项目 文件,单击功能区 “结构” → “墙” 命令,功能区显示 “修改 | 放置墙”, 如图 1 所 示,绘制时需注意三点:
① “绘制” 选项卡: 在此处可以选择绘制墙的工具,该工具与梁的绘制工具基本相同,包括默认的 “直线” “矩形” “多边形” “圆形” “弧形” 等工具,其中需要注意的是两个工具: 一个是 “拾取线” ,使用该工具可以直接拾取视图中已创建的线来创建墙体,另一 个是 “拾取面” ,该工具可以直接拾取视图中已经创建的体量面或是常规模型面来创建墙体
图1 修改 | 放置墙
②将图 1 中红色方框圈出的 “深度” 改为 “高度” , “定位线” 设为 “墙中心线” (注意不勾选 “链” ,其作用为连续绘制墙体时墙自动连接) ,偏移量为 “0”,不勾选 “半径”
提示:定位线是指在平面上的定位线位置, 默认为墙中心线,包括 “核心层中心线” “面层面: 外部” “面层面: 内部” “核心面: 外部”、 核心面: 内部,在创建墙体模型时可以灵活使用,选择合适的类型。
③墙的属性设置:
a) 墙类型, 在下拉列表中可以选择其他所需要的类型进行墙体模型的创建
b) 底部限制条件和顶部约束: 定义墙的底部和顶部标高 (其中顶部约束不能低于底部 限制条件)
c) 底部偏移和顶部偏移: 是相对应底部标高和顶部标高进行偏移的高度ꎮ
2) 创建需要的墙类型, 单击 “属性” 中 “编辑类型”,打开 “类型属性” 对话框,在 “类型属性” 对话框中。确认 “族” 列表中当前族为 “系统族: 基本墙”,单击 “复制” 按钮, 输入名称 “常规 - 200mm” 作为新墙体类型名称,如图 2所示,单击 “确定” 按 钮返回 “类型属性” 对话框
图2 墙类型复制
提示:墙类型依据 “结施 ̄09 11. 880 ~ 73.480 剪力墙及梁配筋平面图” 中 “墙身配筋表” 中显 示的厚度进行创建, 如图 3 所示
图3 图纸中的墙身配筋表
修改墙的厚度和做法, 在 “类型参数” 中单击结构参数一栏的值 “编辑” 按钮, 进入 “编辑部件” 窗口, 点击 “结构” — “按类别”,在弹出的材质浏览器中选择 “凝土,现场浇注混凝土_ C50” 材质,单击 “确定” 按钮。在 “编辑部件” 窗口中的 “厚度” 栏,修改 “结构” 的厚度为图纸中要求的厚度,如图4 ~ 图 5 所示
图4 编辑部件中设置墙的构造类型及厚度
图5 材质添加
3) 绘制墙, 在项目浏览器中双击进入 “S—7F— 17.480” 结构平面视图,设置墙的类型和参数之后就可以在视图中绘制墙,绘制 “7F” (七层) 到 “8F” (八层) 的外墙步骤, 如 图 6所示。
①单击功能区 “结构→结构墙” 命令, 在工具栏中选择绘制 “直线” 命令
图6 墙体的绘制
②在 “属性” 选项板中选择墙类型为 “常规 —200mm”, 并将 “底部限制条件” 和 “顶部约束” 分别选择 “S—7F—17.480” 和 “直到标高: S—8F—20. 280”
③从左到右按水平方向绘制墙, 这样能保证面层面外部是处于上部,绘制时可使用 < Spacebar > 键来切换墙内部外部,按照以上步骤,绘制整个 “7F” (七层) 墙体如图 7 所示
图7 本层结构墙模型
今天的内容就分享到这里,如果您觉得此类文章对您有所帮助,感觉有用的话,大家记得给小优关注、点赞、分享、收藏,小优努力更新,谢谢ヾ(◍°∇°◍)(文章为优路小编根据教材内容精心整理,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