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仲姬姓,管氏,祖先是周穆王的后代,与周王室同宗。齐僖公三十三年开始辅佐公子纠,齐桓公元年得到鲍叔牙推荐,担任国相。在此之前还发生了件有意思的事:齐襄公十二年,齐国内乱,两个逃亡在外的公子公子纠和公子小白,见时机已经成熟,都想方设法回国,以便夺取国君的宝座。

鲁庄公知道后立即派兵护送公子纠回国,却发现公子小白已经先出发了。管仲便提前去埋伏公孙小白,结果这公子小白诈死,骗了管仲,后来成功即位,成为了大名鼎鼎的齐桓公。管仲到了齐国发现公子小白已经即位之后,立马和那个公子纣就逃走了。

管仲在齐国的改革有什么(为什么只有管仲的改革能成就齐国的霸业)(1)

在齐桓公坐稳江山之后,便开始整理旧账了,也就是秋后算账,可是,这时候鲍叔牙跳出来说,这管仲不能杀,齐桓王是非常的生气,因为当时这管仲可是差点要了他的命,这样的人为何不能杀。鲍叔牙仔细分析后,如果只是想要治理国家,自己就够了,但是如果想要称霸,那就只能任用管仲,得管仲者将称霸天下,这句话把齐桓公给打动了,毕竟,古代的君王就没有不想称霸的。

同时齐桓公为绝后患,遣书给鲁庄公,让他杀了公子纠,交出管仲和召忽。否则将全面进攻鲁国。鲁庄公便去找大夫施伯商量,施伯认为齐国要管仲不是为了报仇雪恨,而是为了任用他为政。因为管仲的才干世间少有,他为政的国家必然会富强称霸,建议杀死管仲

管仲在齐国的改革有什么(为什么只有管仲的改革能成就齐国的霸业)(2)

。鲍叔牙预料到鲁国会产生这种想法,用计表示齐桓公恨管仲入骨,一定要亲自处决管仲。而鲁庄公早已被齐国大军压境,没有听从施伯的建议。齐恒公亲自去迎接管仲,以此来表示对管仲的重视和信任,两人见面后相谈尽欢,一连聊了三天三夜,句句投机,拜了管仲为相。

管仲根据当时形势,对齐国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他在全国划分政区,组织军事编制,设官吏管理。建立诛拔人才制度,选贤任能,扩大了人才来源。改革极具开创性,各项举措都是开天辟地以来头一遭,即使在现代人看来,管仲变法的开创性也成色十足。所以基本划定了古代中国变法上的极右边界,世无论谁的改革措施,都无法超越管仲。

管仲在齐国的改革有什么(为什么只有管仲的改革能成就齐国的霸业)(3)

管仲作为改革执行者,确是合适人选。他出生低微,对社会底层有深刻的体会和了解,同时市井出生的他更没有条条框框的限制,一切从实际出发。同时,管仲的改革措施对后世有大量可以回味之处,如管仲虽重农却并不抑商,做过小贩的他可能深知工商业的用处。

再比如藏富于民和寓兵于民的策略,的确很是高明。改革让齐国的经济、军事实力迅速强大起来,实现了国强民富。让齐国衰微的国势迅速上升,为齐桓公的图霸和齐国以后长期的大国地位奠定了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