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书怎么处理好(佛道两家近一百五十年以来的著作都要小心)(1)

我说参同契上2黄忠萍1

第九讲

南宗北派有别

目前最耽误时间的就是《易经》这一部分,但是我们也没有时间详细地讲,只能说一个大要。这一部分记有道家的术语所谓“内金丹”,就是人修炼自己性命的方法。这个原则非常重要,所以一定要了解这个理论,然后做功夫就很确实了。道家这一方面偏重于功夫修证的程序,而佛家讲修定很空洞,只讲了四禅八定的大原则,但是由初禅怎么样证入?初禅基础所谓得定得止与生理心理的关系,究竟在哪里?佛家是完全不谈身体方面的事,只要你能够彻底把它空了,一路就到底。事实上,这个身体摆在这里空不掉的,处处都是障碍。所以老子也说,有这个身体就有障碍。

《易经》法则的十二辟卦同天地运行的法则,与修道有绝对的关系。所以我们现在多耽误一点时间,后面就比较好办。如果前面马虎了,后面反而难办,这是第一点要交代的。第二点,我们现在采用的本子,是清代朱云阳这位道人注解的本子,也有人称他祖师,他是北派的。据我个人所了解,《参同契》的所有注解共有几十家,也有朱熹注的。朱夫子的我们暂时不谈,那比较外行;内行的注解以朱云阳的最好。另外有些注解是属于南宗的,南宗是双修派,不必出家,是夫妇可以同修成神仙,这一派在道家叫做南宗或是南派。南派里头又分了很多家,在大陆有些南派道家的道观中,是有道人带了家眷的,像是日本的佛教。这一类的修道人就是“火工道人”,就是说自己在火里头修;用佛家的术语说,是在火里头种出莲花来。这个本事大啦!单修、专修比较容易,有家眷修道又不离世俗法,那就太难了!

古代有些《参同契》的注解完全是采用南派的观点,说法不同,却也是言之成理。能讲一套很严谨的理论也不简单的!诸位把这些书拿到手里一翻,就晓得是属于哪一派哪一宗的说法。南派在中国的道家历史上有多久呢?也许有三五千年,春秋战国时候就有了。到了两晋的时候,出了一位很大的神仙叫做许旌阳真人。在座江西的朋友都知道,江西南昌有一个万寿宫,那就是他的道场。他那一派在道家是属于淮南子的哲学思想,历史上除了许旌阳拔宅飞升全家修成神仙之外,再没有他人。他们房子都带走了!文学上形容:“犬吠云中”,连他家里养的鸡狗,受了丹药影响都带上天了。吴梅村写过:“我本淮王旧鸡犬,不随仙去落人间。”讲他宁愿做神仙的狗,一下子就被带上去了,也用不着打坐做功夫了。

南派走所谓双修的路子,在东汉、魏、晋之间影响很大,后来都归并在道教里。实际上它是另外一个教派,叫做“净明忠孝教”。根据中国文化的道理,一个人想做神仙想成佛,先要把人做好。道家说,世上天上无不忠不孝之神仙,一定是忠孝节义俱全的人,才够得上成仙成佛。你查中国道家神仙的历史,确实个个都是如此的人。

有些《参同契》的注解,古怪的很多。有一点我再次告诉青年同学们,佛道两家近一百五十年以来的著作都要小心,绝对不能看,不光是佛道两家的,随便哪一家都不能看!只有一些考据学说,晚清以后的,倒值得一看。至于现代著作我就不知道了,因为我这个人活着等于死了,这个要向诸位交代的。

朱云阳道人的《参同契阐幽》,我认为是属于第一流的注解。文字好,道理也透彻,非常好!那是真正最正宗的说法,道家所有功夫道理都放进去了。以我读书的经验,这一生读他的注解配合《参同契》,大概读了一百多次。想起来就又把它重新读一次,一次有一次的体会,次次不同。所以不能说这些书已经看过,不用再读了。很多人对学问方面不大注意,也就会对自己做功夫应该走的路搞不清楚,以致功夫到了某一阶段,就不知道应该怎么样才能再进步,所以唯一的办法是求之于古人。古人都是我们的老师,不管他是正派、邪派,就算是邪派的,有时候还会启发我们正的思想,这个诸位要特别注意。

月节 中气 刚柔

现在看本文,“月节有五六”,五六就是三十天。根据十二辟卦图,一个月有两个节气,一年共有二十四节气,用的是太阳历,太阳行度。我们是太阳历、太阴历几千年来合用的。譬如一年十二个月,一个月三十天,这个我都向诸位报告过,这是以太阴为标准,表现月亮圆缺潮水涨退,与女性...

“经纬奉日使”,直线谓之“经”,横线谓之“纬”,这个“经纬奉日使”是以太阳在天体的行度为标准。“奉日使”是用太阳历,我们上古就使用了。“兼并为六十”,以一个月来讲,每天一半是白天一半是黑夜,合起来就有六十个作用。如果配合上《易经》的卦来讲,六十四卦真要研究就麻烦了,因为《易经》是根据天文来的,要把中国的古天文学都拿出来,二十八宿的星座在哪里?北斗七星在哪里?那个牵涉太大了。所以真正学《易经》,要规规矩矩地走中国文化基本的路线,先把中国天文学学通。现在难啦!过去我的一个朋友高炳梓先生,他是懂得的。当他在世的时候,我求一班青年同学们做一点好事,到高先生那里学。我跟高先生讲,你只要能教出三个学生就行了,把中国文化的根留下来,否则你死了就没有了。那些学生呢?好!好!老师我去!结果拖拖拉拉不肯去。现在高先生过世啦,有些学生要我来讲,哎呀,我比他差远了!而且我不喜欢搞这个,太麻烦了,还要配上现在的天文学,才可以了解一些道理。

《易经》原图六十四卦,为什么把乾坤坎离四卦拿开?因为乾坤两卦代表天地,天地在那里不会动的;坎离两卦代表太阳月亮,也是呆定的。天地是个假设的名称,我们能够看得见天地的作用是太阳月亮。把这四卦拿开,剩下六十卦配起来就是一月卦,也就是“兼并为六十”的道理。“刚柔有表里”,每一卦有它的阳面,阳里头就有阴,阴里头也有阳,阳是刚,阴是柔,所以要注意刚柔。

我又岔进来讲句话,二十多年前在一个朋友家吃中饭,他家的客厅挂了一副对子很正派,字也好,写的是“柔日读史,刚日读经”。朋友晓得好,就是解释不出来。其实柔日是阴日,不是指阴天,也不是指干支阴阳。所谓柔日,是一个人心里有烦恼,事情复杂解决不了,这时阴柔之气在心中,最好多读历史。读历史启发人的气魄,勇气眼光就起来了。刚日是精神特别好、思想特别清明的时候,要读经,读四书五经,读佛经,读基督教的《圣经》都可以。读经需要思想,哲学思想必须头脑精神够的时候去研究。精神不够的时候,看看《红楼梦》,看看什么彩虹蓝天那些小说也可以。如果你人不舒服,头脑昏昏的还来研究《参同契》,那只会睡着啦!当安眠药来用蛮好!所以刚柔就是代表阴阳,《易经》里的阴阳两个是物理代号,这个观念要懂得。

“刚柔有表里”,“表”就是外面,“里”就是里面。也就是说,每天的气候,从夜里十一时开始,一直到第二天上午十二点,都是阳气;下午属于阴气。现在很多都巿生活的年轻人,都是阳气不够。上午起来昏头昏脑,一点精神没有;到下午睡一个午觉起来,精神慢慢好了;到夜生活一来,精神越来越好。这些人都是阴气很盛,学中医看病就要知道了。

譬如咳嗽,有些人半夜子时阳气上来,非咳嗽不可,比闹钟还要准。因为他那个肺被痰包围了,就像是垃圾堆里有些东西出不来,半夜一到,阳气要往上冲痰出来,就咳起来了。道理就在这里,晓得这个病源就晓得用药了。你说凉药应该属阴了,热药补药是属阳了吧?不一定哦,凉药也有阴阳,凉药熬久了以后物极则反,阴中生阳。你说大泻的药吃下去就拉肚子,你买个三十斤熬它三天三夜,吃下去就便秘,泻不了!为什么呢?物极则反,这就是《易经》的道理。西医大多是不管这个的,我们有大西医在座,对不起呀!不过他现在研究中医了。中医药有特别多物极必反的状况,所以补药吃多了反而出毛病。有些热药很可怕,热药蒸过就是化学作用,起一个变化就变成凉药。为什么讲这些呢?做功夫也一样,你这个原理不懂,打起坐来,有时候坐不住,怎么办?这个里头就是“刚柔有表里”,早晨属于阳卦,下午属于阴卦。

每月六十卦

“朔旦屯直事”,你看这个古书多难读呀!每个月初一叫做朔,旦就是早晨,这就是指每月初一的早晨。十五叫做望。所以朔、望要搞清楚,退回七十年前,读小学的都懂。以前做官,朔、望是大事,县长朔、望要穿上礼服到城隍庙行礼,阳间的县长去向阴间的县长打招呼,恐怕有些冤枉案子,我阳间的县长管不好,阴间的还要帮个忙呀!当皇帝的朔、望也要祭告天地,这是中国古代政治所谓神秘性、宗教性的一种制度。

初一的早晨“屯”卦在“直事”,这个怎么讲?这是另外一个图啦,因为现在主要的不是讲《易经》,那个图就没印发给各位。《周易》有一个“上下经”次序,这个要背下来。我们现在研究的《易经》是周文王整理的,它同《连山易》《归藏易》不同,是从乾坤两卦开始,第三卦就是屯,第四卦是蒙,第五卦是需……所以是乾、坤、屯、蒙、需、讼、师……这个是周易六十四卦的次序。我为什么提到这个?现在我们碰到这个“朔旦屯直事”,一个月是三十天,把“乾坤坎离”四卦拿掉了,每月初一早晨屯卦直事,“直”就是值班。讲到这里我很感慨,现在你一听我说就明白了,可是我年轻时也不懂,请教这个老师那个老师,有说大概这样,有说大概那样,我一听晓得老师没有懂,还是向老师行个礼,走了。我自己很辛苦摸了几十年才懂,知道每月初一的下午,是蒙卦当班。

“水雷屯”(

佛书怎么处理好(佛道两家近一百五十年以来的著作都要小心)(2)

),水的下面是雷就是屯卦。你看这个卦,假定把上下倒转,你们看看变什么卦?不是屯,而是“山水蒙”(

佛书怎么处理好(佛道两家近一百五十年以来的著作都要小心)(3)

),成了蒙卦。所以《易经》一个卦要八面玲珑地看。有人说《易经》的道理同黑格尔的辩证法一样,我说你真是乱讲!黑格尔是什么年代的人?我们老祖宗是什么年代的人?硬把老祖宗拉来跟外国的小孙子比,怎么那么没有出息!况且《易经》讲的不是三段论法,是八段论法,甚至可以说是十段论法,一个卦要十面看,这个道理就是,立场不同观点就两样。能懂得这个卦理,看一切的事就能真正客观。这个“水雷屯”卦,把它倒过来变成“山水蒙”,这样叫做综卦,综就是相反。

初二的早晨是“水天需”卦(

佛书怎么处理好(佛道两家近一百五十年以来的著作都要小心)(4)

),晚上反过来,成了“天水讼”(

佛书怎么处理好(佛道两家近一百五十年以来的著作都要小心)(5)

)。那么,你说懂得这个和我修道打坐有什么关系?关系大啦!如果你不懂,功夫到了某一个境界,你就不知道下一步怎么样走。就算你功夫做到放光,老停在亮光里也没有什么好玩,玩一阵总要到黑暗里玩玩吧!所以,你下一步怎么动呢?你就不知道了,对不对?

这个原理,《易经》在这里告诉我们大象,大象也叫天象。“朔旦屯直事,至暮蒙当受”,到了初一的下午,蒙卦当班。所以“昼夜各一卦”,白天算是一卦,夜里算是一卦。

“用之依次序”,所以我说当年读这个是照《周易》六十四卦次序来的,六十四卦拿了四卦出来,剩下六十卦。“既未至晦爽”,“既未”是六十卦的最后两卦“水火既济”及“火水未济”。一个月分三段,初一叫朔,十五叫望,三十叫晦。“晦爽”是三十早晨起来朦胧有点亮。每个月用六十卦,但是有时候小月是二十九天,这个是配合太阳历的气节来的。

“终则复更始”,这六十卦在一个月里头应用是这样,用完了重新第二个月初一又是屯卦开始。六十卦配月份,乾坤两卦变出来配年份,十二个月是这样配的。

你们拿到的《易经》那个书本上有个方圆图,外面有一圆圈六十四卦,中间四方块又是六十四卦,方圆都是六十四卦,作用不同。这一个圆图的六十四卦是配一年,排列方法又不同了。所以我常常感叹中国文化了不起,一个是中国人会做菜,第二个是会搓麻将。麻将就是从《易经》的学问变出来的,同样这个牌玩来玩去各有不同。我经常鼓励同学研究《易经》时,把六十四卦做成一个麻将牌乱摆,你慢慢就会发明东西了,算不定你会成为爱因斯坦第三。这个里头发明的原理多啦!

孔子任何书都教我们读,但他没有教我们读《易经》,因为《易经》是“玩索而有得”,要去玩这个卦。当年我学《易经》,就用六十四颗棋子,每一个棋子贴一个卦名,就是乱摆,慢慢就摆出道理来了。《周易》圆图六十四卦,你晓得五天一候,每一卦分配到五天多一点,刚刚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有多,这是圆图。方图配合整个的中国,或者配合欧洲的地图,或者是配合世界地球的地图,每一卦里头都可以找出道理来。譬如你到了法国,不用电脑,我们把方图这样一摆,太阳出来这一面是东方,一摆就晓得这里南方,那里北方,这是西方。然后六十四卦一摆,这个房子要不要就知道了!走运的房子方向对了就要,不是房子盖得好不好!就那么简单。所以《易经系辞》讲:“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矣。”

《易经》真搞通了,就觉得这个原理非常高深,但是天地间最高深的学问到了最高处却非常简化,因此叫做简易。所以说,《易经》的法则非常简单,懂了的话,这个手掌就成了电脑,指上一节一节跟你画好了,掐指一算,天地都在一掌之中,就是这个原则。古代佛教的讲经叫做消文,把文章先消化了再说;消化了文字,才能明白其中的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