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节选上善若水全文(上善若水2水能唯下方成海道德经的智慧19)(1)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蕴藏着丰富的水文化。对于水,中国先贤做出了无尽的阐释与发挥。对现代人而言,我们要学习水的精神,汲取水的智慧,有助于提升自我,和谐人生。

道德经节选上善若水全文(上善若水2水能唯下方成海道德经的智慧19)(2)

老子曰:“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水是老子哲学中的特有概念,老子的智慧就是水的智慧。水可净身,道可洗心。悟道可以打开我们的心灵之门,也可以涤除我们的思想之垢。为何要以水为师,因为水之德性与道之特性是接近的,老子是借助于“水”来解释不可思议的大道。水是道的物理原型,道是水的哲学升华。观水悟道,以水为师。所以,水中,有道意。

道德经节选上善若水全文(上善若水2水能唯下方成海道德经的智慧19)(3)

儒家讲,“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君子之交淡如水”。“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水有五德,有德、有义、有道、有勇、有法,君子遇水必观”。所以,水中,有儒风。

道德经节选上善若水全文(上善若水2水能唯下方成海道德经的智慧19)(4)

佛家讲,修行有三重境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表达修行境界的很多诗句也常常借用“水”,如云在青天水在瓶。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所以,水中,有禅味。

我们的生命离不开水,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水,我们的文明离不开水。水滋养着我们的身体,也滋养着我们的灵魂。

水是生命之源,是地球的血液。从太空看,地球像一颗蓝宝石,那是因为水。人体的70%是水,你污染了水,也是污染了你自己。人们的生活就是吃穿住行油盐酱醋茶,哪一个都离不开水。

水是文明之源。四大文明古国,都有水相关。阴阳五行里有水,金木水火土;四大皆空里有水,地水火风。有很多的四字成语都与水相关。比如,行云流水,拖泥带水。水乳交融,流水无情。山清水秀,穷山恶水。心若止水,一潭死水。细水长流,水泄不通。水木清华,清尘浊水……

水是艺术之源。水是诗,是歌,是画。拘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会当击水三千里。水唯能下方成海,山不矜高自及天。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君子之交淡如水。水至清则无鱼……水的诗句太多了,俯拾可得。

“高山流水”是知音,“云水禅心”是妙境。“洪湖水”、“梦里水乡”、“忘情水”、“水中花”、“滴答”等经典歌曲也有很多。水可以入诗,也可以入画。有一种诗,叫山水诗,有一种画叫山水画。国画,水墨画,水彩画,山水画。

水是有灵性的,与人的心灵相通。世界上有一项独一无二的科学实验,叫“水知道答案”。实验证明,水能听,水能看,水接受不同的信息,就会呈现出不同形状的结晶,水知道生命的答案!

道德经节选上善若水全文(上善若水2水能唯下方成海道德经的智慧19)(5)

这项实验由日本研究水结晶的江本胜博士主持,在零下5度的冷室中以高速摄影的方式拍摄水的结晶状态。在最初的观察中,研究员发现城市中被漂白的自来水几乎无法形成结晶;而只要是天然水,无论出自何处,他们所展现的结晶都异常美丽,自然的东西是最美的。当研究员异想天开地在实验水两边放上音箱,让水“听”音乐后,一个奇妙的现象产生了:听了贝多芬《田园交响曲》的水结晶美丽工整,而听了莫扎特《第40号交响曲》的水结晶则展现出一种华丽的美。研究员进而在装水的瓶壁上贴上不同的字或照片让水“看”,结果看到“谢谢”的水结晶非常清晰地呈现出美丽的六角形;看到“混蛋”的水结晶破碎而零散。比如,当水“看”到“爱与感谢”时,会呈现出几乎接近完美的结晶,让人们联想到“爱”与“感谢”本是宇宙存在与人际关系的基本原则,美好的情感与心念会对世界产生有益的影响,所以,我们更应该多一些“爱与感谢”。这也回答了“世界为什么需要赞美”的疑问。我们善待水,就是善待自己,我们感恩水,就是成就自己,我们污染水,就是毁灭自己。

道德经节选上善若水全文(上善若水2水能唯下方成海道德经的智慧19)(6)

关于水之德性的论述有一段精彩绝仑的史话,其中多为《老子》中经典名言,现直接摘录如下。孔老相会,黄河岸边,河水滔滔。磐石如削,上坐二人,低言深语。老子手指浩浩黄河,对孔丘说:“汝何不学水之大德欤?”孔丘曰:“水有何德?”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此乃谦下之德也;故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则能为百谷王。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此乃柔德也;故柔之胜刚,弱之胜强坚。因其无有,故能入于无间,由此可知不言之教、无为之益也。”孔丘闻言,恍然大悟道:“先生此言,使我顿开茅塞也:众人处上,水独处下;众人处易,水独处险;众人处洁,水独处秽。所处尽人之所恶,夫谁与之争乎?此所以为上善也。”

道德经节选上善若水全文(上善若水2水能唯下方成海道德经的智慧19)(7)

老子点头说:“汝可教也!汝可切记:与世无争,则天下无人能与之争,此乃效法水德也。水几於道:道无所不在,水无所不利,避高趋下,未尝有所逆,善处地也;空处湛静,深不可测,善为渊也;损而不竭,施不求报,善为仁也;圜必旋,方必折,塞必止,决必流,善守信也;洗涤群秽,平准高下,善治物也;以载则浮,以鉴则清,以攻则坚强莫能敌,善用能也;不舍昼夜,盈科后进,善待时也。故圣者随时而行,贤者应事而变;智者无为而治,达者顺天而生。汝此去后,应去骄气于言表,除志欲于容貌。否则,人未至而声已闻,体未至而风已动,张张扬扬,如虎行于大街,谁敢用你?”孔丘道:”先生之言,出自肺腑而入弟子之心脾,弟子受益匪浅,终生难忘。弟子将遵奉不怠,以谢先生之恩。”说完,告别老子,与南宫敬叔上车,依依不舍地向鲁国驶去。

品水之性,尚水之德,以水为师,修为至善。善利。如水养物,润物无声。没有水,就没有一切生命,天地万物都离不开水。“天之道,利而不害”。善者利人,而不害人。善成。水牺牲自己,成就万物,“夫唯道,善贷且成”, 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功成弗居。善者成就别人,而不是毁损别人。正所谓“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善待。如水公平,不分美丑善恶,不分亲疏贵贱。水对芸芸众生和自然环境的利益是平等的。“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善变。水无形无象,随机而变,逢方则方,遇圆则圆,或云,或水,或冰,但水性如一,未有改变,仍由氢二氧一组成。善容。水性清净,无色无味,但能调色调味,变化万千。且能洗污除垢,还万物本色。善下。水虽性善,但善居下,处众人之所恶,与物不争高下,不论短长,有谦逊之德。

道德经节选上善若水全文(上善若水2水能唯下方成海道德经的智慧19)(8)

以水为师,向水学习。水的本质是清净的,人的本质也是清净的。水犹如我们的清净心。烦恼一样的污垢沙石本来就未曾污染过水的本身。水具有透明的特质,心的本质也是透明与光明。犹如镜面能映照万物,水也能折射各色光芒。心若止水,我们才能清晰地看清自己与周围的世界。

上善若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水善待万物,不分美丑善恶,芸芸众生都能平等得到水的滋润。无分高低贵贱,天地万物,自然环境都平等得到水的滋养。水对芸芸众生和自然环境的利益都是平等的,不分亲疏厚薄,是非善恶,“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水也一样。

道德经节选上善若水全文(上善若水2水能唯下方成海道德经的智慧19)(9)

水随顺不同的器皿显现为不同的形态,遇方则方,遇圆则圆,遇大则大,遇小则小,无碍则畅,有阻则止。修证道德的人也是如此,遇到善人时以善的方法来引导,遇到恶人时以恶人能接受的方式来度化。

水虽然是生命之根,诸宝之源,但经常往低处流,在最低处汇集。同样的道理,具有修证道德的人也常常会低调和谦逊。越有修养之人,越会低调;越有内涵之人,越会谦虚。因谦虚好学而成为有内涵的人。就像成熟的麦穗低着头,而空麦穗却昂着头。古人用水与山写了一副对联,作为修身的座右铭,“水唯能下方成海,山不矜高自及天”。

水遇到阻挡物并不会争锋相对,而是绕道而流。包容和宽恕的人就像水一样,既不计较,也不争论。以善巧智慧,不伤害众生的方式来完成自己的目标。水具备非常大的毅力,每一个滴水滴到坚毅的石头上的时候,久而久之连石头都穿透,这就是滴水穿石。我们人类也应该有毅力,做任何事情时候,无论如何,要做到坚持,并成功为止。

道德经节选上善若水全文(上善若水2水能唯下方成海道德经的智慧19)(10)

遇水必观,观水悟道,以水为师,以水自鉴。上善若水,从善如流;如水人生,随缘从众。如水一样,亦虚亦实,亦动亦静,亦柔亦刚,亦弱亦强,亦方亦圆,亦下亦上,亦善亦恶,亦正亦邪,无形而有形,才能真正地逍遥于天地之间,成就了天地万物,也成就了自己的自然本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