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话小说《封神演义》中的神仙人物众多,常会看得人眼花缭乱。人们大多能记住姜子牙和杨二郎、哪吒三太子等名字。但书中塑造的神将还有两位在民间极有名,那就是“哼哈二将”。

谁最怕哼哈二将 哼哈二将现今蕴含贬义(1)

(哼哈二将)

现今“哼哈二将”四字早已是成语。

在一些地方,人们习惯把干工作消极怠工、敷衍了事的人戏称为哼哈二将;有的地方,把落后群体中发牢骚、一唱一和的两个人叫做哼哈二将;也有的地区在藐视对手实力时,常会说,你们那除了哼哈二将还有啥?···。再就是有人用来比喻有权势者手下得宠而盛气凌人的人或狼狈为奸的两个人为哼哈二将

可见,哼哈二将已经被演化成了贬义词或无能者的代名词。

事实上,传说中的哼哈二将是非常有本事的神仙。有史料介绍,哼哈二将是民间对佛寺山门前二金刚的俗称。佛教界传说,转轮王生了一千位儿子,每位都成了佛。最小的两个儿子,一个叫青叶髻。一个叫楼至德。他们两兄弟为了保卫兄长们成佛,同时也为了保护佛法,便自觉自愿做了佛国的佛法神。他们两个手拿金刚杵,腹怀“窍中二气”,怒目远方,威武雄壮,尽职尽责,把守山门。

而在神话小说《封神演义》中,哼哈二将不仅“神功”相似,而且都是押粮官。两人一个属于姜子牙阵营,一个属于商纣王阵营。被誉为“黄气无声能覆将,白光有影更擒兵”。

在小说里,郑伦曾为商纣王的部将,拜昆仑度厄真人为师。真人传给他窍中二气,将鼻一哼,响如钟声,并喷出两道白光,吸人魂魄。后来被周文王擒获改邪归正。

陈奇也是商纣王的部将,曾受异人秘传,养成腹中一道黄气,张口一哈,黄气喷出,见之者魂魄自散。

最有意思的是,小说作者设计了哼哈二将在战场上相遇对阵,比较到底是哼将厉害还是哈将厉害。

书中写郑伦押粮到军营,土行孙对他说道:“青龙关中有一人,名唤陈奇,也与你一样拿人。吾岳丈被他拿去,坏了性命,特奉元帅将令,来此救援。只他比你不同,他把嘴一张,口内喷出黄气来,其人自倒;比你那鼻中白气,大不相同,觉他的便宜,昨日我被他拿去走一遭。”郑伦曰:“岂有此理,当时吾师传我,曾言我之法,盖世无双。难道此关,又有此异人?我必定会他一阵,看其真实。”

次日,探马报入中军:“启老爷!陈奇搦战。”郑伦出而言曰:“末将愿往。”主帅黄飞虎曰:“你督粮亦是要紧的事,原非先行破敌之职,恐姜丞相见罪。”郑伦曰:“俱为朝廷出力,何害於理?”黄飞虎只得应允。

郑伦上了金睛兽,提降魔杵,领本部三千乌鸦兵,出营来见陈奇。却见对手也是金睛兽,提荡魔杵,也有一队人马,俱穿黄号衣,也拿着挠钩套索。郑伦心下疑惑,乃至阵前大呼曰:“来者何人?”陈奇曰:“吾乃督粮上将军陈奇是也。你是何人?”郑伦笑曰:“吾乃三运粮总督官郑伦是也。”郑伦问曰:

“闻你有异术,今日特来会你。”郑伦催开金睛兽,摇手中降魔杵,劈头就打;陈奇手中荡魔杵,迎面交加,一场大战展开。

谁最怕哼哈二将 哼哈二将现今蕴含贬义(2)

周营中的土行孙同哪吒诸将出辕门来看二人交兵,连黄飞虎同众将,也在门旗下,都来看厮杀。

郑伦正战之间,自忖此人,当真有此法术,打人不过先下手为妙,把杵在空一摆;郑伦部下乌鸦兵,行如长蛇阵一般而来。陈奇看郑伦摆杵,士卒把挠钩套索,似有拿人之状;陈奇摇杵,他那飞虎兵也有套索挠钩,飞奔前来。正是:能人自有能人伏,今日哼哈相会时。

郑伦鼻子两道白光,出来有声;陈奇口中黄光,自迸出。陈奇跌了个金冠倒躅,郑伦跌了个铠甲离鞍;两边兵卒,不敢拿人:各人只顾抢各人主将回营。郑伦被乌鸦兵抢回,陈奇被飞虎兵抢回,各自上了金睛兽回营。土行孙同众将,笑得腰软骨酥。郑伦自叹曰:“世间又有此异人,明日定要与他定个雌雄,方肯罢休。”

次日,郑伦关下搦城:陈奇上骑,出关言曰:“郑伦!大丈夫一言已定,从今不必用术,各则手上工夫,你我也难得会。”催开坐骑,又杀了一日,未见输蠃。

谁最怕哼哈二将 哼哈二将现今蕴含贬义(3)

后来,书中的哼将郑伦被纣王的部下金大升斩死,而哈将陈奇被哪吒刺死。姜子牙在最后封神的时候,敕封郑伦、陈奇镇守西释山门,宣布教化、保护法宝,为哼哈二将之神。

“哼哈”是人们日常生活离不开的行为习惯,但含有贬义的“哼哈二将”最好不能当。

衷心感谢各位朋友阅览《掌心春秋》,如果您喜欢,可点击栏目右上角的提示“订阅”或“关注”。我们共同赏析历史趣闻,回忆历史往事…(声明:文中配图均源于网络)

,